欢迎来到鸿鹄文档网!

温度教案【10篇】【通用文档】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1-26 08:30:04

温度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温度计,知道温度计的用途  2、使幼儿获得温度计如何指示温度的粗浅经验,学习观察、测量温度的简单技能。  3、培养幼儿对测量温度的兴趣。  教学准备:每组一只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温度教案【10篇】【通用文档】,供大家参考。

温度教案【10篇】【通用文档】

温度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温度计,知道温度计的用途

  2、使幼儿获得温度计如何指示温度的粗浅经验,学习观察、测量温度的简单技能。

  3、培养幼儿对测量温度的兴趣。

  教学准备:每组一只温度计、其他温度计

  活动过程:

  1、让幼儿认识温度计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温度计,看看这些温度计有什么不一样?

  2、教幼儿怎样测量气温

  a)幼儿小组测量,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使用温度计和读数。

  b)引导幼儿将温度计拿到户外,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1、小组进行,将温度计分别放入冷水、热水中,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2、教师指导并参与记录。活动结束。

  效果分析:

  因孩子们对温度计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前期经验(班级内有,孩子们已早就观察过)所以接受起来较容易些,孩子们的兴趣较浓厚,观察到了温度计在不同水温中的变化,但数字记录不是很理想,因温度计上的数字过小,分格过小,有些幼儿看不清楚。建议进行此次活动时,教师可将温度计的小格放大,画在纸上使用,效果会更好些。

  活动反思:

  教过《水温的变化》一课之后,总的感觉是得失掺半,成功失败兼而有之。成功之处在于对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做了较为恰当的处理,其中有预设性的,如选定分析水温变化的方法。也有生成性的,如关于实验误差的处理;失败之处在于这节课没有按预定计划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时间比较紧张,课后的两个问题(两杯温度相同而水量不同的热水,放置一段时间之后,温度是否相同?怎样使一杯热水的温度尽快地降下来?)没有按计划解决,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不高。回顾这节课,具体反思如下。

  一、明确的实验目的更有利于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

  《水温的变化》是学生在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而且是他们在学习科学课程以来所进行的第一次实验探究活动,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研究热水温度变化的规律。但是这个实验结论的得出,必须依赖于比较准确的实验数据,因此,也就要求学生所进行的实验操作比较精确,除了全班学生采用统一的计时方法之外,主要是负责读数的小组长按照要求准时正确地读出温度计上的数据。然而,许多学生在这个环节做得不够好,他们都急于观察一下温度计上的度数。结果,在记录温度和分析数据时,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另外,还有几个负责读数的小组长也没有做到专心致志,所以读数时秩序有些混乱,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将温度记录在课本上,算出邻近两次测量的温度差之后,便急于观察热水的温度,却很少去深入思考热水温度变化的规律,或者说对于自己先前的猜想缺乏一种科学求证的探究热情。

  由此看来,先前的猜测环节也是存在缺陷的,问题主要在于猜测的结果没有引起学生从事探究的兴趣,就是说,没有将猜测的结果转变为学生探究的`目标。产生这种后果的原因固然在于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之间我更倾向于前者,在于小学生还不善于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在于学生刚刚接触实验探究这一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在于我对上述情况缺乏必要的预见,对学生的情况缺乏深入的了解,自己的教学期待远远大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就是说,自己对学生情况的把握不到位。由此看来,顺利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困难很多。

  因此,也就有必要将探究活动前猜测热水温度变化的环节进行一番改进。我原来的做法是,在组织学生谈话,得出热水温度会逐渐降低后,接下来又组织学生进一步猜测并得出下面两个假设:一是热水温度的变化是先快后慢的:二是热水温度的变化是先慢后快的。这样的猜测结果对于学生来说显然是增加了许多难度,同时也淡化了实验探究活动的目的。因此,可以改为这样导入“热水的温度会逐渐降低,那么,热水温度的变化具体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呢?这节课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深入探究一番。”然后,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这样,就会避免出现先前那种拖泥带水的导入方式,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同时,有利于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定位在接下来的制定实验方案、开展探究活动上面。

  二、简化并完善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

  对于实验数据的分析,我舍弃了课本中提供的采用折线统计图的方法,改变为让学生计算出邻近两次实验数据的差,最后再将各个小组的实验数据都呈现在黑板上面,让同学们直接观察这些温度差,并找出变化规律。之所以这样处理,一是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习折线统计图,因此运用起来自然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二是为了便于看出实验效果,本次实验所使用的热水的温度尽可能做到很高,这又导致折线统计图上的温度变化看起来不是特别明显;三是这样做,可以让每个小组测量的数据都能够得到利用,既满足了实验结论普遍性的需要,同时又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自己所从事的实验操作的价值,这是尊重学生劳动成果的具体体现;四是这样处理,也是经过实践证明的,我在以前教学这一环节时,也是采用了这种分析实验数据的方式,效果比较理想。

  三、及时处理生成性教学资源

  如何处理实验中出现的误差,对于本节课来说是一个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处理误差的态度与方法是教给学生正确地看待实验结果,教育他们重视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让他们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的重要而宝贵的资源。在概括实验结论时,由于有些小组所测量的数据误差较大,结果有的学生便认为结论的得出有些勉强。对此,我没有敷衍塞责,而是正确面对,让同学们综合考虑各个小组的实验数据,用普遍性来纠正某些学生头脑中个别情况的不足,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读数的时机过早或是过晚,等等。从这一点来看,对于实验过程中的误差的处理,不应该回避,而是应该予以理性面对、科学分析。

  这里还涉及到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问题。依我看来,预设是一节课应当完成的基本目标,在完成这些预设性目标的情况下,学生也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学生;生成则是基于人──学生发展基础上的教学目标,关注的是眼前的学生,关注的是这一个学生,而且由于生成的问题来自于学生,因而更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更容易为他们所理解和掌握。一节课,如果仅仅是着眼于并完成了预设目标,那么,这样的课堂无疑是毫无灵动可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成的课堂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也就必然是精彩的课堂。

温度的教案2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温度计,了解其用途。

  2.帮助幼儿获取温度计指示温度的粗浅知识,初步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及测量、记录的简单技能。

  3.激发幼儿测量温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水温计,记录卡,笔。

  2.每组提供冷水、热水人手一份。

  3.温度计模型,气温计、体温计若干。词卡:温度计、热胀冷缩。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认识水温计,并知道它是测量水的温度的。

  2.请幼儿仔细观察水温计,说出它的特征:玻璃管子、红柱子、数字。

  3.出示温度计模型,认读记录温度。

  出示温度计模型,问:"温度计里的红柱子和数字有什么用?"告诉幼儿:红柱子指的数字就是温度,我们可以用"0C"来记录,读作摄氏几度。出示卡片oC。)并且移动模型中的红柱子,指导幼儿记录温度,第一次可由老师记录,接下来可由幼儿上来记录。

  (二)幼儿操作活动:测量并记录水温。

  1.孩子们,你们觉得测量有趣吗?现在桌上有许多的"水,请你们去把它的温度测量出来,并记录在小卡片上。

  2.在测量前提几个小要求:

  (1)温度计是用玻璃制作的,特别容易碎,请小心使用;

  (2)碰到困难,请仔细想一想,或与好朋友商量,想出解决的办法。

  (3)结束后,请与好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测量的?

  幼儿第一次操作,教师观察,了解孩子碰到的是什么困难?是否想办法解决了困难。

  3.幼儿交流。

  "你是怎么使用温度计的?怎样观察的?怎样记录的?碰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

  (三)继续指导幼儿测量热水温度并记录。

  1.第二次操作。

  2.提问:"刚才我们测量了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发现了什么?"(幼儿交流,温度计中的红柱子的长度会发生变化),是怎么变化的呢?从冷水到热水怎么变?从热水到冷水又会怎么变呢?

  3.老师小结:热胀冷缩。

  (四)游戏:热胀冷缩。

  "小朋友,老师有个提议,我们来玩个"热胀冷缩"的游戏,好吗?那这个"热胀"怎样来做出来?这个"冷缩"怎么来做?想出来后,师幼一起做游戏两遍。

  (五)认识其他的温度计;了解其用途。

  小朋友,老师这儿有三个小问题,请你们动脑筋告诉我答案。

  (1)有位小朋友生病了,我们怎么知道他是不是发烧了呢?

  (2)我们怎么知道今天的气温有几度呢?

  (3)我们怎么知道水的温度呢?

  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温度计,并告诉幼儿它们的名字:测量体温的叫体温计;测量天气情况的叫气温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叫水温计。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温度计"(出示卡片"温度计")

  1.请幼儿比较三种温度计相同的地方。

  2.提问:"温度计还有什么作用?你在哪里见过?"请了解后与好朋友或老师来交流。

  活动反思:

  《神奇的温度计》是海南教版第三主题----有趣的线中的科学教学内容。又由于最近天气较炎热以及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所以我们在晨午检时一发现孩子的体温有些异常就会拿出体温计测量温度。这支小小的体温计频繁的出现引起了小朋友们的兴趣。在这节活动中,每个幼儿的兴趣高,积极参与活动。但是由于幼儿园材料的限制,在活动中,只有三支体温计给孩子操作,以致造成孩子们争抢体温计、幼儿等待的时间过长等问题的出现。在活动中我虽然激起了幼儿的兴趣,但是身为师者,我却不能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操作机会。(个别内向的孩子甚至都没有摸到温度计。)因为材料的限制,我的活动只让我灌输了如何拿温度计,而其他的探索活动都只是纸上谈兵。活动后,我深刻的反思我自己:1、如果我园能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温度计,我相信这节活动,孩子们肯定收益匪浅。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曾经我们的孩子一度被评“高智商,低能儿”即,我们很聪明,但是我们的动手能力是0.为什么呢?专家已经告诉了我们,国家的教育策略也已经发生了转变,偏向于动手操作了。可是城乡的区别太大了,城里专家设计出的优秀教案正好碰上了乡下孩子们的兴趣。多好的教育契机啊,可是不可替代的材料材料限制了我怎么办?我的策略是材料少的,那就拿到区域里分多次对孩子进行引导。《神奇的体温计》我要趁着孩子的兴趣还不退的情况下,带到区域再进行。

  小百科:温度计是可以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的工具,分为指针温度计和 数字温度计。根据使用目的的区别,已设计制造出多种温度计。

温度的教案3

  引入新课

  1.热现象--与温度有关的现象叫做热现象.举例说明热现象在日

  常生活中和生产中的应用;

  2.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举例说明温度跟人类的关系;

  3.演示课本第36页图4-1的实验;

  结论:温度的高低可以凭感觉来判断,但往往不可靠.

  4.过渡引入新课 温度跟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关系十分密切,因此

  温度的判断和测量就显得十分重要.仅凭感觉来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

  所以,要准确地判断或测量温度就要使用专用测量工具--温度计.

  新课教学

  第一节 温度计

  一、实验用温度计

  1.构造

  (让学生认真观察常用温度计,再请一名学生回答其构造、最后

  由教师概括)温度计由玻璃外壳、毛细管、玻璃泡、液体、刻度等几

  部分组成.

  2.原理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用投影片说明

  其原理)

  二、摄氏温度

  要测量温度,就要先确定其单位.温度的单位跟长度单位一样,

  是人为规定的.

  长度的单位 温度的单位

  常用: 尺、丈、寸、里 摄氏度

  英尺、英寸、英里 华氏度

  国际: 米 开尔文

  提问:

  摄氏温度是怎样规定的?(要求学生认真看书后再回答)

  规定:

  0(0℃)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100(100℃)度:沸水的温度:

  1度(1℃)=(100℃-0℃)/100=1摄氏度

  说明:

  (1)摄氏温度用t表示.如:t=25℃;

  (2)摄氏度的符号为℃:.如:34℃;

  (3)读法: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

  零下4.7℃摄氏度.

  三、热力学温度

  1.绝对零度

  宇宙中温度的下限大约为-273℃.

  2.热力学温度: T

  (1)定义: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温度叫做热力学温度.

  (2)单位:开尔文,符号:.

  (3)跟摄氏温度的关系:

  T=t+273 .

  如:体温为t=37℃时,T=(37+273)=310.

  四、体温计

  (先要求学生观察体温计,然后回答)

  1.构造特点

  玻璃泡上方有一个做得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水银柱上升通过

  缩口,但不能自动退回玻璃泡,因此,可以明确地显示人体温度.

  2.刻度范围

  35℃-42℃

  3.最小刻度

  0..1℃

  五、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的比较

  (要求学生通过看书、观察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然

  后,师生共同分析,正确地填写右边表格)

  思考题

  为什么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的刻度范围是不相同的?

  作业 课本上第37页-38页的第1-4题.

  (用投影片将下表格投影到屏幕上)

  比较

  温度计

  实验用温度计

  体温计

  寒暑表

  不同点

  构造

  无缩口

  有缩口

  无缩口

  测量范围

  -20℃~105℃

  35℃~42℃

  -20℃~50℃

  最小刻度

  1℃

  0.1℃

  1℃

  用途

  实验用

  测体温

  测气温

  相同点

  构造

  都是由玻璃外壳,内毛细管,玻璃泡,液体,刻度等组成

  原理

  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单位

  都是摄氏度

温度的教案4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水稻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和含水量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全过程(事先要查找一些资料)

  学生进行探究

  芽的种类

  准备枝条、挂图和扩充资料

  讨论分类

  芽的结构

  提供模型、讲解结构、放录像,用教鞭演示芽的生长过程

  指导学生做一个圆白菜的叶芽纵剖学具

  顶芽和侧芽的关系

  放录像

  讨论、举例、观看录像

  教学活动设计

  一、探究:水稻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和含水量

  目的:通过对水稻种子萌发的条件的研究,进一步熟悉变量控制法在工业和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一)提出问题:有一水稻的新品种,要在工厂里育苗,如何获得它的最高萌发率?应怎样获得最适宜的条件?

  (二)分析和假设:教师提供其它种子的最适温度和含水量,让学生确定实验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最低含水量和最高含水量。提出假设。

  提示:(1)注意给定的条件,空气可以满足,如何可以控制才能得到最适宜温度和含水量?

  (2)注意设置实验中的变量控制问题

  (3)首先要查找有关资料,看看水稻其它品种的萌发温度,含水量是怎样的?

  (4)找到最低、最高温度;找到最低、最高含水量。

  (5)分别给定区间内的不同点的温度,水分设计对照组,观察纪录。

  (6)想一想能不能设水分、温度均为变量。

  (7)设计好实验方案后,设计表格记录实验结果。

  (三)实验设计:

  (四)实验数据分析:(参考课本上小明的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五)交流和评价:

  二、芽的发育

  (一)芽的种类:

  课前可准备一些枝条(杨树、柳树等)、挂图或投影片,告诉学生芽分类有许多种类,分类标准不一样,名称也不一样。

  学生讨论,经常会说到书上的分类方法,即芽分为顶芽和侧芽。

  教师扩充,如杨树等植物的芽外有些鳞片保护,这种芽叫鳞芽。没有鳞片的芽叫裸芽。按芽的生长季节可分为夏芽和冬芽,按芽的性质可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等。提示:顶芽可能是叶芽也有可能是混合芽,也可能是花芽,但发育成枝条的芽应该是叶芽或混合芽。

  (二)芽的结构:

  出示挂图,观察芽的结构。

  教师可用圆白菜心,制作成“叶芽纵剖教具”,用来表示芽的各部分的结构和名称,用模型说明芽发育的过程,也可用伸缩教鞭示意芽的伸展情况。

  有条件的可放一段录像片,进一步展示芽的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三)侧芽发育和顶芽发育:

  引导学生讨论植物的侧芽发育与顶芽发育是否有关?

  举例说明顶芽生长抑制侧芽生长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如向日葵、松树、杨树等)。

  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它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地方。生长素多集中在顶芽等生长旺盛的地方,并能往下运输。在含量微小时会促进植物的生长,含量稍多时就会抑制植物的生长。一般情况下顶芽生长素含量少生长快,侧芽生长素含量多生长慢。但顶芽去掉后,生长素向下运输的量减少了,侧芽处生长素含量降低,顶芽对侧芽的抑制解除,侧芽开始生长,便能发育成侧枝。侧枝上也有顶芽,同样的道理会抑制侧枝上的侧芽的发育,以此类推。可在黑板上画简单的图来表示,学生更易接受。

  放录像,看顶端优势和整枝摘心在农业实践和植物栽培中的利用。

  教学反思

  在探究水稻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和含水量时,总有些纸上谈兵的感觉,因为城市的孩子很少建国水稻,因此研究就更不可能,在选取材料时教师可选取一些易得的材料,例如玉米、蚕豆、花生米等,更易被学生接受。

温度的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温度表的基本构造。

  2、使学生认识温度表上的刻度。

  3、使学生学会表示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准备

  杯子、水槽、温度表模型或投影。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引新

  二、温度表的初步认识

  三、认识温度表上的刻度及表示温度的读法。

  四、温度的读法与写法训练

  五、总结、结束本课

  1、师:(出示两杯冒热气的水)如果要判别这两杯水,哪杯水温度高,有什么方法?

  生:(讨论)(可以凭眼观察)

  师:如果这里又有两杯水都不冒热气,那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别哪标水温高呢?

  生:(讨论、试验)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运用感觉器官来判别水温的高低,这办法不错,但以后要注意,只有在先知道物体的温度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才能用手去感觉物体温度的高低。如果是加热过的油,从外表看不出它温度很高,随便用手摸,就会出事故的。

  2、师:刚才经过讨论,我们知道用手能感觉出温度的高低。但是,这方法是否很可靠呢?(出示三盆水:泠水、温水、热水)请一同学上来,用两只手分别放进冷、热水中,请同学说说两只手对两盆水温度高低的感觉。过了一会儿请这同学将两只手同时放入中间一只水盆中,然后让他说说对这盆水温度高低的感觉。

  师:同一盆水,这两只手对它温度的高低的感觉,为什么会有不同呢?说明手对温度的感觉是否可靠?

  生:(讨论)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使我们知道了,人的手有时可以判别物体的高低,但有时也不可靠,要精确知道物体的温度必须用温度表来测量。这一单元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测量物体的温度。(板书课题)

  师:(出示温度表)这是温度表,我们先来观察一下它的构造,温度表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生:观察桌上的温度表并讨论。

  师:(小结)一般我们把温度表分成封闭的玻璃管和管内的水银两部分,玻璃管的下端是球形的玻璃泡,管上还有刻度。

  师:温度表上的刻度有什么作用?

  生:观察、思考。

  师:(出示温度表模型或投影片)温度表的球形玻璃泡内有水银,水银液柱随温度的高低会上升或下降,有了刻度就能、显示出温度的高低了。

  师:那么有谁知道单位是什么呢?(生答)现在我们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如今天的气温就读成(板书)20摄氏度(具体数字可根据上课当天的气温)。如果要书写就写作“20℃”(板书)。

  1、师:谁知道水沸腾时的温度是多少?正确的读法是怎样的?应该怎样写呢?

  生“读100摄氏度写100℃(板书)

  师:那么水结冰时的温度是多少?怎么写?

  生:读0摄氏度写0℃(板书)

  师:有时温度比零度还要低,该怎么表示呢?

  师:(指导)零下温度要标以“零下”多少摄氏度,写时在数字前面用“—”符号表示。例如零下5摄氏度写作“—5℃”。

  师:(出示温度表模型或投影片)移动“液柱”的高低位置。(多次变化)

  生:(根据“液柱”的位置进行读、写练习)

  2、师:刚才通过练习,大家知道了表示温度的读与写的方法,但有时温度表里的液注不是正好在刻度线上,那怎么读呢?(出示模型)由于我们在数学课还未学到小数,现在我们就采用这个方法来表示温度:当液柱超过半格时,我们就加一度(举例);当液柱不足半格时,就不要加(举例)。

  师:(在模型上拉动“液柱”出题)

  生:进行练习

  课后感受

  学生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水温。多数同学测量较准确。

温度的教案6

  一、教学背景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温度”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本章的教学首先围绕温度和温度计进行,更重要的是物态变化围绕温度是否变化进行的。因此,“温度计”这一节课在本章的地位可见一斑。本课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全员参与、让学生主动探究等方面力争做出一些努力,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净胜、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通过媒体展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他们的观察、想象能力不断发展。但是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且在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的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和工作原理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会有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通过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4、教学重点

  摄氏温度的的规定及其读法和写法

  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5、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视频《被困火焰山》,提问:视频中师徒四人到达火焰山之后,感觉怎么样?(学生回答热)接着追问他们为什么感到热?引出生活中有很多物理冷热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物理量——温度

  (二)自学

  学生自制体温计;观察实验室温度计的结构;回顾长度测量的方法,自学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三)精讲

  1、温度

  我们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让学生举例哪些物体温度高,哪些物体温度低

  提问他们是怎么知道物理温度的高低的?(凭感觉)

  反问凭感觉是否可靠,用实验验证

  2、温度计

  感觉不可靠,用什么测量温度?引出温度计

  介绍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的由来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展示自制温度计,了解自制温度计的结构原理

  观察实验室温度计结构,对比自制温度计

  3、摄氏温度

  介绍讲解摄氏度的规定原则、标准。

  练习读温度计读数

  让学生练习一些自然界中的温度的读数

  4、温度计的使用

  回顾对比长度测量,直尺的使用,学习温度计的使用

  让学生动手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5、体温计

  与实验室温度计对比,让学生自己得出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提问:为什么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后再读数?

  因为体温计有一个缩口

  为什么用体温计之前要甩一下?

  为了把水银甩回到玻璃泡

  五、教学反思

  整堂课没有把学案和课堂有效的结合,给学生自学的时间相对较短,讲解的过场太长,缺少对一标准大气压的解释,体温计的使用没有讲解详细,温度计读数估读与不估读的问题解释的不够清楚,在实验前没有进行预实验,导致实验现象不够明显,实验过程不够流畅。

温度的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模拟实验,了解昼夜温差变化的原因,会进行科学的解释。

  2.学会用曲线图分析数据,能从已有的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3.能凭借已有的经验对昼夜温差变化的形成原因进行大胆的猜测。

  4.尊重证据,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感受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准备

  温度计、黑色的纸袋、白炽灯、钟表、记录表、词典等较厚的书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出示情境图)提问:观察这三幅图,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二、探究新知

  1. 感知昼夜温度的变化。

  (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一天中温度的感受。

  (2)提出问题:昼夜温度的变化有没有规律呢?

  (3)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温度变化的规律。

  2. 分析昼夜温度变化的规律。

  (1)提出质疑:一天中温度变化究竟有什么规律?

  (2)出示气温测量记录表,学生观察。

  说一说:从记录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观察这几天的气温,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①提出任务:为了便于我们观察,直观的反映出温度变化的规律,任选两天的数据绘制曲线图。

  ②学生绘制曲线图。

  ③观察气温曲线图,交流发现。

  ④整理交流,把发现记录在书上27面。

  3. 探究昼夜温度变化的原因。

  (1)提出问题:昼夜温度变化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2)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推测。

  (3)学生进行实验研究:

  ①教师讲解实验要求。

  ②小组合理进行分工,开始实验,并做好记录。

  ③讨论分析。(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记录,发现四支温度计温度的变化规律)

  ④汇报交流。

  (4)分析实验现象,探究实验结论。

  ①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思考:实验中的白炽灯相当于什么?早上、正午的太阳光照射,分别类似于实验中的哪种情况?

  ②结合实验分析:昼夜温度变化与太阳的照射有什么关系?(与照射的距离、角度、面积等有关)

  三、总结延伸

  1.说说你本节课的收获,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2.一年四季气温不一样,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3.昼夜温度的变化对动植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课后收集相关资料。

温度的教案8

  第三单元第1课(节)

  主备人:xx授课教师:xx

  课题

  3.1温度

  教材

  简析(创新元素)

  本课是热学的开始。在学生感受到靠感知的温度不可靠的基础上引入温度计,通过自制温度计领会温度计的原理、构造,接着学会使用温度计。教材注重探索学习,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的定义、单位、摄氏温度、0℃与100℃的规定。

  (2)知道温度计的构造、原理、正确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实例得出温度的定义及单位,摄氏温度的意义。

  (2)通过实验比较,说明温度计的用途,并进一步的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原理、正确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温度的学习,知道温度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的重要。

  (2)通过对温度计的使用的学习,能正确使用温度计。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温度的定义、单位、摄氏温度、0℃与100℃的规定。

  2、温度计的构造、原理、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1)一烧杯热水、一烧杯温水、一烧杯冰水

  (2)不同种类的温度计

  (3)多媒体课件

  学生:自制温度

  教学流程(可以手写)

  教学过程(信息化资源应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

  播放学校的景色(浓雾天气拍摄)视频,让学生观看

  二、进行新课

  1、实验体会:

  让学生摸自己身边的物体(比如刚从冰箱拿出的食物、刚烤熟的地瓜、自己的额头)

  1)提问:同学们所摸的物体,感受怎样?

  2)通过学生回答(这些物体的冷热程度不同)进入新课。

  2、新课教学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实验体会:

  器材:在桌面上分别放课前准备的三杯水

  方法:选两位同学做体会实验,并把他们命名为甲同学和乙同学。想让甲同学将一手指放入热水中,立刻让他把刚才放入热水中的那个手指放入温水中,问他的感受。同样,让乙同学将一手指放入冰水中,立刻让他把刚才放入冰水中的那个手指放入温水中,问他的感受。

  A、学生回答

  B、提问:按理说,同一杯水的温度应该是相同的,为什么刚才两位同学得到的结果不一样呢?凭我们的感可靠吗?该怎么办呢?

  3)温度计

  活动一:拿出自制温度计,先放到热水中,观察现象

  再放入冷水中,观察现象

  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自制温度计是依据什么道理制成的?

  展示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让学生观察其结构

  温度计的用途: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的仪器。它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它主要由玻璃管、玻璃泡、毛细管、液体、刻度组成,里面的红色液体一般是水银,所以象这一类温度计又叫水银温度计,液体有的是煤油,或者酒精。

  4)在生活和生产中,温度常常采用摄氏温度。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5)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规定为100℃。把这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表示1℃。

  问:同学们,今天你们进入校园时,还记得你的体温吗?谁上来把自己的体温写到黑板上,并大声读出来。

  黑龙江省的漠河是我国气温最低的地方,冬季最低气温为—52。13℃。同学们知道怎么读吗?

  活动二:利用自制温度计能不能准确测出热水的温度?为什么?

  那么,你能为自制温度计标上刻度吗?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讨论

  6)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及读数

  A、看量程和分度值。

  B、把温度计插入被测液体中(注意:玻璃泡一定浸没在液体中,且不要与杯壁、杯底接触)

  C、读数时,温度计一定要保留在液体中,切不可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视线要与刻度线水*,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零以上的温度读作××摄氏度,零以下的读作零下××摄氏度。

  活动三:学生分组测冷水、热水的温度,练习使用温度计,并读数

  7)体温计

  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文字,了解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使用方法

  三、归纳与小结

  1)温度的定义、单位及单位符号是什么

  2)温度计的用途是什么,它的原理是什么,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3)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如何读数

  4)其他温度计

  作业设计(布置)

  1、完成课后1,2题

  2、完成学习之友上基础练习部分

  板书设计

  3.1温度

  1、温度

  (1)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单位:(通常情况下采用摄氏温度)

  摄氏度,符号是℃

  (3)摄氏温度的规定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规定为100℃。把这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表示1℃

  2、温度计

  (1)用途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的仪器

  (2)设计原理

  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3)结构

  它主要由玻璃管、玻璃泡、毛细管、液体、刻度组成,里面的红色液体一般是水银,所以象这一类温度计又叫水银温度计,液体有的是煤油,或者酒精。

  3、温度计的使用

  课后反思(手写)

温度的教案9

  一、教学背景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温度”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本章的教学首先围绕温度和温度计进行,更重要的是物态变化围绕温度是否变化进行的。因此,“温度计”这一节课在本章的地位可见一斑。本课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全员参与、让学生主动探究等方面力争做出一些努力,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净胜、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通过媒体展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他们的观察、想象能力不断发展。但是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且在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的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和工作原理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会有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通过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4、教学重点

  摄氏温度的`的规定及其读法和写法

  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5、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视频《被困火焰山》,提问:视频中师徒四人到达火焰山之后,感觉怎么样?(学生回答热)接着追问他们为什么感到热?引出生活中有很多物理冷热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物理量——温度

  (二)自学

  学生自制体温计;观察实验室温度计的结构;回顾长度测量的方法,自学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三)精讲

  1、温度

  我们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让学生举例哪些物体温度高,哪些物体温度低

  提问他们是怎么知道物理温度的高低的?(凭感觉)

  反问凭感觉是否可靠,用实验验证

  2、温度计

  感觉不可靠,用什么测量温度?引出温度计

  介绍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的由来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展示自制温度计,了解自制温度计的结构原理

  观察实验室温度计结构,对比自制温度计

  3、摄氏温度

  介绍讲解摄氏度的规定原则、标准。

  练习读温度计读数

  让学生练习一些自然界中的温度的读数

  4、温度计的使用

  回顾对比长度测量,直尺的使用,学习温度计的使用

  让学生动手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5、体温计

  与实验室温度计对比,让学生自己得出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提问:为什么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后再读数?

  因为体温计有一个缩口

  为什么用体温计之前要甩一下?

  为了把水银甩回到玻璃泡

  五、教学反思

  整堂课没有把学案和课堂有效的结合,给学生自学的时间相对较短,讲解的过场太长,缺少对一标准大气压的解释,体温计的使用没有讲解详细,温度计读数估读与不估读的问题解释的不够清楚,在实验前没有进行预实验,导致实验现象不够明显,实验过程不够流畅。

温度的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练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并认真分析、讨论、总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协作、友好相片的健康心理。

  (2)让学生经历实验操作过程,享受物理实验带来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强化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难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实验器材】

  冰块、自来水、温水、烧杯两只、温度计一支

  【课型】实验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导语一 师:同学们,温度是什么样的物理量?温度的测量工具是什么?

  导语二 师:(1)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常用液体温度计的构造是什么?

  (3)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计?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实验(一)测量冰块的温度

  【实验步骤】

  (1)估测被测物体—冰块的温度,记入表格;

  (2)观察温度计的是量程(即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3)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冰块充分接触;

  (4)当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需和冰块接触;

  (5)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

  (6)将实验结果记入表格。

  [做一做]学生按要求实验操作,教师巡视。

  实验(二)测量自来水的温度

  实验(三)测量温水的温度

  【实验步骤】同上

  记录表格

  冰 块 自来水 温水

  估计温度/℃

  实测温度/℃

  [交流]你的估计准确吗?

  [议一议]我们在实验中,使用温度计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小结归纳](板书)

  (1)实验前先要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温度计;

  (2)要爱护温度计,不能用温度计搅拌液体,更不能与容器碰撞。

  (3)要规范读数。

  [看一看] 多媒体播放 “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图片,并请学生同时阅读书本中有关内容,请学生就此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课后活动] 每个学生可选择一个恰当的时间做实际温度的测量记录,通过描绘不同时刻所对应的温度边连线,了解一天中气温变化的情况。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类型一: 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

  [例1]按温度计的使用要求,将下列步骤按正确的操作顺序排列(用字母代号)

  _D. B. E. A. F. C_

  A.让温度计与被测物体接触一段时间

  B.选量程适当的温度计

  C.从待测液体中取出温度计

  D.估计待测液体的温度

  E.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待测液体中

  F.观察温度计的示数,作好记录

  [例2]体温计的示数是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37℃和39℃的病人的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 B )

  A.37℃和38℃ B.38℃和39℃ C.37℃和38℃ D.37℃和37℃

  四、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拓 展](05*) 气象学里的日*均温度,是一天当中的2时、8时、14小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均值.如果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1所示,则该地的日*均气温是 2℃ 。

  [总 结]

  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

  五、作业

  《目标检测》

推荐访问:教案 温度 温度教案【10篇】 温度的教案1 温度的教案百度文库

本文来源:https://www.eeee40.com/jiaoansheji/43775.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