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鸿鹄文档网!

《一年级小蜜瓜》观后感3篇【精选推荐】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3-13 13:42:02

《一年级的小蜜瓜》观后感1  张老师说以后的每周三都定位我们的阅读日,今天我们的语文家庭作业就是读书。我今天看了由商晓娜写的明天出版社出版的《一年级的小蜜瓜》第一篇是《事情最多的一天》第二篇是《小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小蜜瓜》观后感3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小蜜瓜》观后感3篇【精选推荐】

《一年级的小蜜瓜》观后感1

  张老师说以后的每周三都定位我们的阅读日,今天我们的语文家庭作业就是读书。我今天看了由商晓娜写的明天出版社出版的《一年级的小蜜瓜》第一篇是《事情最多的一天》第二篇是《小蜜瓜的同学们》第三篇是《要守规矩》我今天一口气读完了这三篇。老师在阅读之前还每一篇布置了一些小问题。妈妈都有在我读完一一问过了。

  《一年级的小蜜瓜》读后感基本上都答对了,只有个别的回答的不是很全面。妈妈给我做了补充。其实这三篇都是介绍小蜜瓜上了一年级所遇到的问题。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几个月前自己入小学的时间。真有意思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吧。

《一年级的小蜜瓜》观后感2

  今天是阅读日,我读了一本书《一年级的小蜜瓜》,作者是商晓娜,是明天出版社出版的。这是一本首部专为一年级男生量身创作的幼年小说。这本书的目录一共有31个章节,主要讲的是小蜜瓜九月发生的重要事情。

  我今天读的是第一章节“事情最多的一天”。讲的是小蜜瓜在开学第一天发生的大事情,第一件大事是认识从家到学校的路;第二件大事情是了解校园;第三件大事情是发了新课本;还有排队、排座位、训练走步、训练坐姿等事情。开学第一天心兰老师表扬了小蜜瓜思维开阔,因为小蜜瓜注意观察,用图形来分清男女厕所。小蜜瓜的大名叫王世泽,小名叫小蜜瓜。小蜜瓜放学后,跟老师、同学、教室、学校、黑板、粉笔、书桌、椅子、厕所都说再见了。

《一年级的小蜜瓜》观后感3

  今天我和爸爸读完了《一年级的小蜜瓜》这本书。我感觉小蜜瓜是一个善良、有爱心、懂道理、诚实,但是有些胆小的小男孩。

  我很喜欢这本书,因为我上一年级的许多事情和小蜜瓜是一样的。比如,上学第一天老师带我们参观校园;老师给我们讲上课要遵守的纪律;犯错误后挨老师批评等等。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看的是《勇士训练营》。因为小蜜瓜很胆小所以花伦成立了勇士训练营,要把小蜜瓜训练成勇士。花伦的训练项目有过马路、跳假山、跳水等,不过这些项目真是太危险了。当花伦一下子跳到水里的时候,小蜜瓜看到花伦不会游泳就大声喊“快救人哪”,人们听到后把花伦救了上来。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静,再就是不要参加一些危险的活动。


《一年级的小蜜瓜》观后感3篇扩展阅读


《一年级的小蜜瓜》观后感3篇(扩展1)

——一年级的小蜜瓜读后感10篇

一年级的小蜜瓜读后感1

  今天我和妈妈到书店买了一本专为一年级男生量身创作的幼年小说《一年级的小蜜瓜》.

  这本书内体现了,背着书包上学的.第一天,碰到的第一个老师,交到的第一个朋友,遇到的第一次麻烦,经历的第一场考验……对于这个一年级的男生是如何面对的.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看的是一篇题目叫《最贴心的礼物》的故事,讲述的是小蜜瓜的奶奶生病了,奶奶躺在床上不愿意吃一丁点东西.

  为了让奶奶吃东西,小蜜瓜变着法儿给奶奶送许多好吃的,可是奶奶一口也吃不下.

  一天小蜜瓜想起小布跟他说过,人要是高兴了,做什么事情都痛快,为了让奶奶高兴,小蜜瓜把他的卡通片光盘都搬到了奶奶家,他要陪奶奶看,让奶奶高兴.,可是奶奶对这些一点都不感兴趣.

  小蜜瓜又想了一个办法,给奶奶换一个新饭碗吃饭.小蜜瓜用橡皮泥做了一个彩色的饭碗给奶奶.

  奶奶看到后特别的高兴,奶奶的病很快就好了.

  这个故事让我学到了,要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用我们的爱心去帮助每一个人.

  小朋友们,献出我们的爱心去帮助每一个人哦!

一年级的小蜜瓜读后感2

  我读了《一年级的小蜜瓜》之后觉得小蜜瓜就在我的身边,他的每一个故事都很吸引我。我想象中的“小蜜瓜”有着乌黑的头发,还有一对明亮的眼睛。他是一个活泼、自信、好奇、能干、诚信、坚强、勇敢、机灵、积极的男孩、有时还有一些胆小。

  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反映他的一个特点,这些故事和我自己的小学生活也有些相似。有些故事看起来很好笑,简直是太有趣了。

一年级的小蜜瓜读后感3

  《一年级的小蜜瓜》我看了这一本书后,我觉得小蜜瓜董事。有一天小蜜瓜的奶奶生病了,小蜜瓜去看望奶奶,小蜜瓜买了一些好吃的给奶奶吃,可是下蜜瓜的奶奶一点儿也不想吃东西,小蜜瓜把家里的动画片全部拿出来,可是奶奶一点也不想看,通过小蜜瓜的精心照顾,奶奶的病终于好起来了。看了这本书后,我觉得我要向他学习,关心长辈,做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还有孝心的学生。

一年级的小蜜瓜读后感4

  我也要像小蜜瓜一样帮助别人,关爱别人,关心集体。我要和其他同学做最好的朋友,当一名好学生。

  我喜欢一年级的小蜜瓜,因为,这本书教会了我很多道理。比如说:要关心别人,如果看见有坏人就要报警,这样的话在现实生活的时候,还可以用呢!我发现:我们的世界和小蜜瓜的世界一样美好!

  我读完了《一年级的小蜜瓜》,觉得小蜜瓜写的就是我啊。我也有胆小的时候,我也有怕羞的成绩单,我也有很多很多的不对劲。

  我要向小蜜瓜学习。小蜜瓜遇见什么事都自己想方法解决,小蜜瓜什么时候都想着同学,我还想学小蜜瓜怎样当太*洋警察。我要学小蜜瓜考试的时候要认真,做事的时候要努力。

  我要和小蜜瓜一样记得老师的话:记得要努力呀!

  妈妈的话:

  看到孩子的进步,我们都为他感到高兴。从一开始,孩子不会读,我们都是念给他听。假期开始,我们俩先是一块读。后来他自己读,先是不熟练,但孩子坚持自己读,一篇文章下来就是二十多分钟。慢慢地,一早上一篇文章,到两篇文章,有的时候还读三篇文章呢。我一开始在旁边陪着,到后来孩子就说:”妈妈你不用陪我啦,我可以自己读。“现在的我轻松多了。

一年级的小蜜瓜读后感5

  今天我和妈妈到书店买了一本专为一年级男生量身创作的幼年小说《一年级的小蜜瓜》.

  这本书内体现了,背着书包上学的第一天,碰到的第一个老师,交到的第一个朋友,遇到的第一次麻烦,经历的第一场考验……对于这个一年级的男生是如何面对的.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看的是一篇题目叫《最贴心的礼物》的故事,讲述的是小蜜瓜的奶奶生病了,奶奶躺在床上不愿意吃一丁点东西.

  为了让奶奶吃东西,小蜜瓜变着法儿给奶奶送许多好吃的,可是奶奶一口也吃不下.

  一天小蜜瓜想起小布跟他说过,人要是高兴了,做什么事情都痛快,为了让奶奶高兴,小蜜瓜把他的卡通片光盘都搬到了奶奶家,他要陪奶奶看,让奶奶高兴.,可是奶奶对这些一点都不感兴趣.

  小蜜瓜又想了一个办法,给奶奶换一个新饭碗吃饭.小蜜瓜用橡皮泥做了一个彩色的饭碗给奶奶.

  奶奶看到后特别的高兴,奶奶的病很快就好了.

  这个故事让我学到了,要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用我们的爱心去帮助每一个人.

  小朋友们,献出我们的爱心去帮助每一个人哦!

一年级的小蜜瓜读后感6

  今天我读了《怕羞的.成绩单》。因为小蜜瓜在小布的生日聚会上,不好意思拿出自己没考好的成绩单,所以叫做“怕羞的成绩单”。小蜜瓜没有考好,是因为他考完试没有检查。

  我觉得,考完试要认真检查卷子,这样才不会像小蜜瓜一样,成绩单“怕羞”。

一年级的小蜜瓜读后感7

  我觉得小蜜瓜是个可爱的孩子,刚开始,他不敢自己睡觉,他就在妈妈爸爸的卧室门口,像跟爸爸妈妈睡觉。却被爸爸关在门外,他只能哭着回到自己的房间,他到了自己的房间,只有他一个人,他很害怕,但他安慰自己:“没关系,睡着了就不知道害怕了,”我觉得他这一点做的很不错。

  还有一次,他考试的时候,虽然,他的卷子很快就答完了,不过,他答完卷子,也不检查,还钻到桌子底下玩。负责监考的雪莉老师一直提醒他,可他一直不听,最后他没有得到好成绩,我觉得他这一点做的不是很好。

  不过,他知道了不细心检查得不到好成绩,于是,第二次考试的时候小蜜瓜很认真的答题,也很认真的检查,这次,他终于得到了他很满意的分数。他语文、数学、英语、都得了100分。我觉得他能知错就该也是很不错的,就因为这个小蜜瓜每天都在进步,他成了班里学习很好的一个小男孩儿。

一年级的小蜜瓜读后感8

  急于做大英雄的小蜜瓜踢飞了小布和米露堆得雪人,他还把格本推了一下,把格本弄得鼻子和下巴都磕破了。所以小蜜瓜被说成是“破坏王”和“*魔”。小布的家长没来接小布,小蜜瓜帮小布回到了家,所以小布请他吃晚饭,还夸奖他是大英雄。“大英雄”应该做好事情,帮助别人,可不能帮助坏人哦。 因为小蜜瓜没有仔细检查他的卷子,而且还玩大海怪出水的游戏,所以他考得成绩不太好,不好意思给别人看,所以是“怕羞的成绩单”。考试的时候,不能不检查卷子,要是做完了卷子,还有时间就认真检查,才能考得好成绩。 小蜜瓜进了公园,看老爷爷打拳,看小狗打架,结果把爸爸弄丢了。

  当小蜜瓜一个人走的时候,他选择了最像的路走了,结果他发现走的路错了,他找警察叔叔帮忙了。小蜜瓜回家后给爸爸说的话,太搞笑了,他把爸爸当成了小宝宝对待了。如果我把爸爸弄丢了,我就想办法给爸爸打电话,我把爸爸的电话号码已经背过了。

一年级的小蜜瓜读后感9

  周六,爸爸买的《一年级的小蜜瓜》终于到家了,晚上我自己看了《事情最多的一天》。它讲述了开学的第一天,做了很多事情。其中我特别注意的是小蜜瓜知道放学回家的路。

  我跟我妈说,我很早以前就知道放学回家的路,因为我上幼儿园的时候,经常要经过小学入学,所以要学小米瓜,自己上学。我妈说,我还小,五六年级就可以自己走路了,不用爷爷奶奶来接我。

一年级的小蜜瓜读后感10

  周六,爸爸给我买的《一年级的小蜜瓜》终于送到家了,晚上我自己读了《事情最多的一天》。里面讲了小蜜瓜上学的第一天,做了好多事情。其中引起我特别注意的是小蜜瓜认识上学回家的路。

  我对妈妈说,我早就知道了上学回家的路,因为上幼儿园时走高新路,常常要从小学门口经过,所以我要向小蜜瓜学习,我也要自己上学。妈妈说,我还小,等到五六年级时就可以自己走路,不用爷爷、奶奶接送了。


《一年级的小蜜瓜》观后感3篇(扩展2)

——《一年级的小蜜瓜》读后感10篇

《一年级的小蜜瓜》读后感1

  在我上一年级之前,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一年级的小蜜瓜》。我太喜欢这本书了!

  小蜜瓜,花伦,米露,格本,小布······我现在感觉这些小朋友就好像是我们班的其中一员,总是有些相似的地方·······书里的心兰老师对她们班的同学的要求竟然和我们的孙老师对我们的要求是一样的`!她们俩可能在一起商量过······

  背着书包上学的第一天,碰到的第一个老师,交到的第一个朋友,遇到的第一次麻烦,经历的第一次考试······怎么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相似?

  一年级的小蜜瓜,一年级的刘家良,一年级的······噢!我们都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我们都在同样的环境下幸福,快乐的学习和成长。

《一年级的小蜜瓜》读后感2

  《一年级的小蜜瓜》让人爱不释手!书首的彩色生动的插图,附上富有悬念字句,让你非把它看完不可。每章前面的月份表,日子格里简短的说明,让我想起了老师的一年级日记要求,每日写一句话。

  设计有吸引力的月历或周历,每日把想说的一句话写在上面,比写在日记本上要好,要有趣。

  不大不小的方形版本,让人想起*有句话:“无方不成规。”

  《一年级的小蜜瓜》让人熟悉亲切,一口气看完了联想翩翩:第一次上学的路上,爷爷跟我说:“上学的路就象你天天走的迷宫,今后人生的路也象个大迷宫,路途艰险,如果把路中心看作海,海中肯定有吃人的鲨鱼,所以走路的时候,尽量要靠近人行道走,穿越马路的时候,与你一起上学的学生很多,要跟着他们一起走,对亲近你佰生人不要理睬。”第一次上课,我排全班男同学第二,坐在最后面,一人一桌,真舒服。

  第一次上学回家要给书薄封面写名字,我的名字笔划多,爷爷说代我写好看些,可我还是坚持自己写。接着爷爷手把手教我包书面,包好第一本后,就让我自己包,值到我学会为止,最后爷爷夸我书面包得比他还好,从此后我的书面就自己包了。

  一年级的我力大冲动、逃学打人、欺诈吵闹,一个早自修就被登记了47次名,爷爷不知被老师叫了多少回,奶奶不知赔了多少闯祸弗。班会上被列为批斗对象,同学们齐对我喊:“开除!”没有父母在旁边,自己睡没得商量,哪有小蜜瓜自在!我也不知自己挨了老师多少次的‘留’。罚抄书痛得手也抬不起来。想起打针,我的条件是10个新玩具,最后还要四个大人像杀猪一样按和抬。

  要说以后我为什么能进步,全靠阅读《一年级的小蜜瓜》这样的好书。教我成长,学会做人的道理。多读好书吧!会使你进步!

《一年级的小蜜瓜》读后感3

  经过了一趟去购物中心的大采购回来以后,我们带回来很多东西,妈妈买了衣服,用品等等,等等,真是太多了,而我拿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一年级的小蜜瓜,这本来是我想给我的弟弟看的,但是当时在家又没事,我就随手一翻,没想到还挺好看的,背着书包上学的第一天,碰到的第一个老师,交到的第一个朋友,遇到的第一次麻烦,经历的第一场考试。书的页面也给我们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看着看着我就看完了,看完以后我也收获了很多,也有很多感受,我就给大家都讲讲吧。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事情最多的一天,在这一天中,小蜜瓜要上一年级了,而在这一天中小蜜瓜,要做很多事情,他要把每个同学的样子都记一记,认识学校的每一个地方,在这一天中小蜜瓜是最忙的.,大家做课间操的时候,小蜜瓜自己一个人在教室里,他还不知道同学们的名字,他就翻看大家的书,看看他们的名字,这些名字都记在他的本子里了,可是呢,过了一会,老师回来说:我们的家先调一下位置,小蜜瓜很怒,因为他只是记住了座位的号,有些字他还是不会的,看的这里的时候我也哈哈大笑了。

  在这本书里我比较希望的就是他还有个日历,每一天中都有小蜜瓜的开心的事,这一点我还是蛮喜欢的,当我依依不舍的把这本书给弟弟的时候,我心里想,要不我再给弟弟再买一本吧!

《一年级的小蜜瓜》读后感4

  读完《一年级的小蜜瓜》这一本书,我感觉到时间多么宝贵呀!等我老了,再翻开这一本书,就会感觉到童年的"快乐和感慨。

  书的内容就是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尤其是《自己睡》这一节体现了小蜜瓜坚定的信念,我要学习他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冰车骑士》这个故事体现到了小蜜瓜助人为乐,他把冰车先让给同学和伙伴们玩。我要学他帮助他人,服务于别人。《太*洋警察》这个故事说了要保护校园环境还有管理好校园的秩序。我要学习他监督校园的环境,让我们的校园变得更加灿烂。《什么都不对劲儿》这则故事讲了小蜜瓜长大了,觉得什么都不对劲了。我觉得我也长大了,知道的东西也多了。

  小蜜瓜的世界就象我的世界一样,有快乐、又有烦恼。祝福我在童年的时光里更加美好快乐。长大成为一个科学家,我发明出来的东西是最好的。也祝福小蜜瓜和小朋友们健健康康的成长。

《一年级的小蜜瓜》读后感5

  今天我读了《一年级的小蜜瓜》,我很喜欢。

  小蜜瓜是一个很天真、活泼、有爱心、有热心、知错就改,诚实的好学生,使我想起了,我上一年级时候,我的众多的第一次,有很多事情,做得还不如小蜜瓜呢,以后我要向小蜜瓜一样,在经历众多的事情之后,慢慢长大,做个好学生。

《一年级的小蜜瓜》读后感6

  周六,爸爸给我买的.《一年级的小蜜瓜》终于送到家了,晚上我自己读了《事情最多的一天》。里面讲了小蜜瓜上学的第一天,做了好多事情。其中引起我特别注意的是小蜜瓜认识上学回家的路。

  我对妈妈说,我早就知道了上学回家的路,因为上幼儿园时走高新路,常常要从小学门口经过,所以我要向小蜜瓜学习,我也要自己上学。妈妈说,我还小,等到五六年级时就可以自己走路,不用爷爷、奶奶接送了。

《一年级的小蜜瓜》读后感7

  最近我在家读了《一年级的小蜜瓜》,我觉得这本书真好看。小蜜瓜是一个聪明又可爱的小男孩,虽然有时候也会闹出很多小笑话,不过最后他都能靠自己的智慧来解决。

  生活中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的小蜜瓜,他们调皮又聪明。我也要像小蜜瓜那样健康快乐的读书!

《一年级的小蜜瓜》读后感8

  妈妈今天在汉唐嘉汇书店给我买了两本书,一本是《一年级的小蜜瓜》,另一本是《一年级的小豌豆》。妈妈说这两本书都是我们老师推荐买的,是专为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量身编制的幼年小说。

  晚上睡觉的时候,我在床上翻看了几页《一年级的小蜜瓜》,觉得还挺有意思的,书中描写的小蜜瓜做的事和想的东西就和现实生活中的我差不多,他也有高兴、烦恼、害怕的时候。我准备仔细认真的阅读一下这本书。

《一年级的小蜜瓜》读后感9

  今天我读了《一年级的小蜜瓜》,我很喜欢。

  小蜜瓜是一个很天真、活泼、有爱心、有热心、知错就改,诚实的好学生,使我想起了,我上一年级时候,我的众多的第一次,有很多事情,做得还不如小蜜瓜呢,以后我要向小蜜瓜一样,在经历众多的.事情之后,慢慢长大,做个好学生。

《一年级的小蜜瓜》读后感10

  入学的第一天,我觉得小蜜瓜跟我一样,认识了小学的好多地方,小蜜瓜还受到了心兰老师的表的扬,还知道小蜜瓜的大名叫“王世泽”,小名叫“小蜜瓜”,放学的铃声响了,小蜜瓜和同学们喊起了心兰老师交的口号:“老师再见,同学再见,”小蜜瓜还在心里悄悄的喊起了学校再见、教室再见、黑板再见、粉笔再见、厕所再见等等。

  我从中也认识了词组:思维开阔、记来记去、又响又脆。


《一年级的小蜜瓜》观后感3篇(扩展3)

——《一年级小蜜瓜》读后感5篇

《一年级小蜜瓜》读后感1

  寒假期间,我读了《小蜜瓜的一年级寒假》这本书。小蜜瓜是一个调皮,但是有爱心,又懂事的小男孩。这本书讲的就是他在一年级寒假住在外婆家的时候发生的故事,恰好我也在上一年级。

  读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蜜瓜给外公和外婆画像的故事。小蜜瓜对画画很感兴趣,所以他突发奇想地想为外公和外婆画一张像。在画的过程中,他并没有真实地再现外公、外婆的本来面目,而是把他们画年轻了。这个故事让我体会到了小蜜瓜对外公、外婆浓浓的爱,希望时间走得慢一些,不想让外公、外婆变老的美好愿望。

  小蜜瓜第一次包糖饺,第一次买鞭炮,第一次去敬老院,第一次接受老师的邀请……都是我羡慕和向往的,好多事情都是从第一次开始的,我第一次发现,长大真美好!

  读了这本书,我不但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也知道了在做错事的时候,要敢于说“对不起”。我希望能读更多的书,认识更多的朋友,增长更多的知识,开启属于我的“第一次”!

《一年级小蜜瓜》读后感2

  从《一年级的小蜜瓜》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小蜜瓜的成长经历不是一帆风顺的,他在经历了很多困难、困惑中慢慢成长了起来。这本书写的就好像我自己的成长经历。但是有很多方面我还不如小蜜瓜。譬如现在我还不能一个人睡觉。

  从入学的第一天我认识了老师,还有好多好多同学,我也和小蜜瓜一样把老师和同学的名字记在了心里。在学校里要守规矩,我和小蜜瓜一样刚开始老是犯错,在老师的帮助下和爸爸妈妈的唠叨下,现在比以前听话多了,但还有很多缺点需要改正,相信慢慢长大的我会和小蜜瓜一样越来越懂事。

《一年级小蜜瓜》读后感3

  我也要像小蜜瓜一样帮助别人,关爱别人,关心集体。我要和其他同学做最好的朋友,当一名好学生。

  我喜欢一年级的小蜜瓜,因为,这本书教会了我很多道理。比如说:要关心别人,如果看见有坏人就要报警,这样的话在现实生活的时候,还可以用呢!我发现:我们的世界和小蜜瓜的世界一样美好!

  我读完了《一年级的小蜜瓜》,觉得小蜜瓜写的就是我啊。我也有胆小的.时候,我也有怕羞的成绩单,我也有很多很多的不对劲。

  我要向小蜜瓜学习。小蜜瓜遇见什么事都自己想方法解决,小蜜瓜什么时候都想着同学,我还想学小蜜瓜怎样当太*洋警察。我要学小蜜瓜考试的时候要认真,做事的时候要努力。

  我要和小蜜瓜一样记得老师的话:记得要努力呀!

《一年级小蜜瓜》读后感4

  暑假期间,我看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作《一年级的小蜜瓜》。小蜜瓜是一个调皮,但是有爱心、懂道理的小男孩。这本书讲的是他上一年级的时候发生的事。

  我很爱看这本书,因为小蜜瓜上一年级时的很多经历和我很像,比如,上学第一天,老师带领我们参观校园;比如,老师给我们讲上学要遵守的各种规矩;还有小蜜瓜没完成作业挨留和小蜜瓜考试成绩不好的故事。我在小蜜瓜身上发现了自己的影子。

  我真希望能早些读过这本书,那样,在我上一年级的时候,遇到一些和小蜜瓜相似的经历就不会不知所措了。

  读了这本书,我不但认识了很多生字,也和书里的那些同学成了好朋友。我希望能读更多的书,认识更多的朋友,增长更多的知识。

《一年级小蜜瓜》读后感5

  妈妈最近给我买了一本名叫《一年级的小蜜瓜》书,我很喜欢这本书。在小蜜瓜身上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我印象最深的一课是第31课《什么都不对劲儿》。这课讲的是小蜜瓜每年都和爸爸、妈妈一起爬山,可是今年小蜜瓜感觉什么都不对劲儿。例如:小蜜瓜的服装变短了、大山的山门变小了、山上的迎客松变矮了,还有红色许愿条上的字……后来爸爸妈妈告诉小蜜瓜真正的答案。因为小蜜瓜长大了,长高了,而且在学校里学了很多的知识,认识了很多的字,所以有了那么多的不对劲了。小蜜瓜发现自己开始喜欢这因为成长给自己带来的不对劲儿了。大家也喜欢这样的不对劲儿吧!通过这个故事,我意识到我已经成长为一名小学生了,在学校里要努力的学习知识,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一年级的小蜜瓜》观后感3篇(扩展4)

——《心*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10篇

《心*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1

  我今年教一年级,开学的情景我记忆犹新:开学初,没完没了的叮嘱、喊叫,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心*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身心的疲惫,精神的.焦灼成了我当时的心理写照。几乎每天都是在忙碌、繁杂、焦躁中度过。就在那时,我发现了《心*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

  读完这本书,我仅学到了三个词:心*气和、一年级、读书。拿“心*气和”这四个字来说。刚开始我也参照书中的一些做法,比如一年级一些课堂行规教育,与家长的沟通方式等。但有时自己还是难以“心*气和”,后来我才发现,这里的“心*气和”其实不仅仅是一种情绪的调控,而是引导我们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进行转换,从单一的实践工作者向学习型、研究型、探索型教师转变,以一种研究的角度去观察、剖析学生由于缺乏知识或经验而发生的不良行为,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规律和特点。如此下来,每日工作之后剩下的就不再是对日常琐事的烦乱,而是一种收获、透悉孩子行为背后的工作经验或者教育理论的经历,使自己的内心*静而充盈。

  而“一年级”这个词,我原先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孩子入学启蒙的阶段,但薛老师的见解让我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这本书中,她提到:有些班级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提早结束了一年级的生活状态;而有些班级到了“二年级”仍然处于“一年级”的生活状态。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小孩子在一起学习知识的同时,他是否在学习公共生活,也就是说他是否在学习秩序。在她的班级当中,她用两个关键词来给自己班级的秩序下定义:第一个是“音乐”,她对文本的教学设计非常简单,更多的是在孩子们疲乏时把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时间拿来给孩子们欣赏音乐,陶冶性情,读后感《心*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从电视剧“小龙人”的主题曲到著名的古典音乐“渔舟唱晚”,孩子们从刚开始的喧闹到如今能安安静静地趴在那里听完一首完整的古筝曲,对孩子们的性情是一种非常好的熏陶;第二个是“轻轻地”,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中的静寂游戏中出现的效果,她在管理班级事物时,她努力让自己的说话声音轻柔,让孩子读书时轻声细语,发现这样更能让孩子们认真倾听教师的说话内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她这里使用的是“秩序”这个词语而不是纪律。已经不记得她原文是怎样解释的,大意是说秩序是每个生命个体从内心深处自发地去遵循的一种合理而有序、主动而和谐的规律,是与生命个体的内在的拍点是相契合的,而纪律是一种需要外界的力量督促我们去遵守的一种规律。在她看来,对于一年级而言,学习公共生活的秩序比学习知识技能更为重要。而现实中,我们往往对这一点认识不足,或者认识到了,但还没有很好地去身体力行。

  翻开这本书,其实我更感兴趣的是第四部分内容“聆听大师”。因为,我觉得第一部分内容,其实我们每位老师每天也在做着,区别也就是我们并没有将它记录下来。薛瑞萍老师之所以能拥有“心*气和”,除了她在日志中的倾诉、反思、总结之外,她在一些教育论著中与一些教育大师的精神交流也是主要因素。记得刚走出校门时也曾翻开一些教育论著的扉页,却发现那些术语像是陌路人一般,无法读取那些文字背后的思想,更别说去学习蕴藏其中的教育理念,只能无奈地放下。但在这本书中,薛老师以她20年的教育经验和实践,以她个体化的阅读和阅读表达,让我嫉妒地发现原来教育论著中的精神世界如此精彩。也有不少朋友看了薛老师关于教育论著的读书札记而兴致勃勃地去翻阅那些书籍,却发现仍然是欲入无门。薛老师用一句泰戈尔的诗句来解释:“且把你一生中的空隙留在原地,让音乐从空隙的深处涌将出来。——这是只有书虫才知道的快乐。”她是这样解读这句话的:“用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赋予沉默的文字以美妙的曲调,因为是你在读,精辟的论述注入了你的理解;因为是你在读,原本丰茂的树木,生长出带有你印记的枝叶。”读书,让知识和趣味互相交融,见解和品性依次增长;由此形成习惯,进而成为性格,当然一辈子便“心*气和”。

《心*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2

  我今年教一年级,开学的情景我记忆犹新:开学初,没完没了的叮嘱、喊叫,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心*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身心的疲惫,精神的焦灼成了我当时的心理写照。几乎每天都是在忙碌、繁杂、焦躁中度过。就在那时,我发现了《心*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

  读完这本书,我仅学到了三个词:心*气和、一年级、读书。拿“心*气和”这四个字来说。刚开始我也参照书中的一些做法,比如一年级一些课堂行规教育,与家长的沟通方式等。但有时自己还是难以“心*气和”,后来我才发现,这里的“心*气和”其实不仅仅是一种情绪的调控,而是引导我们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进行转换,从单一的实践工作者向学习型、研究型、探索型教师转变,以一种研究的角度去观察、剖析学生由于缺乏知识或经验而发生的不良行为,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规律和特点。如此下来,每日工作之后剩下的就不再是对日常琐事的烦乱,而是一种收获、透悉孩子行为背后的工作经验或者教育理论的经历,使自己的内心*静而充盈。

  而“一年级”这个词,我原先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孩子入学启蒙的阶段,但薛老师的见解让我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这本书中,她提到:有些班级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提早结束了一年级的`生活状态;而有些班级到了“二年级”仍然处于“一年级”的生活状态。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小孩子在一起学习知识的同时,他是否在学习公共生活,也就是说他是否在学习秩序。在她的班级当中,她用两个关键词来给自己班级的秩序下定义:第一个是“音乐”,她对文本的教学设计非常简单,更多的是在孩子们疲乏时把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时间拿来给孩子们欣赏音乐,陶冶性情,读后感《心*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从电视剧“小龙人”的主题曲到著名的古典音乐“渔舟唱晚”,孩子们从刚开始的喧闹到如今能安安静静地趴在那里听完一首完整的古筝曲,对孩子们的性情是一种非常好的熏陶;第二个是“轻轻地”,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中的静寂游戏中出现的效果,她在管理班级事物时,她努力让自己的说话声音轻柔,让孩子读书时轻声细语,发现这样更能让孩子们认真倾听教师的说话内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她这里使用的是“秩序”这个词语而不是纪律。已经不记得她原文是怎样解释的,大意是说秩序是每个生命个体从内心深处自发地去遵循的一种合理而有序、主动而和谐的规律,是与生命个体的内在的拍点是相契合的,而纪律是一种需要外界的力量督促我们去遵守的一种规律。在她看来,对于一年级而言,学习公共生活的秩序比学习知识技能更为重要。而现实中,我们往往对这一点认识不足,或者认识到了,但还没有很好地去身体力行。

  翻开这本书,其实我更感兴趣的是第四部分内容“聆听大师”。因为,我觉得第一部分内容,其实我们每位老师每天也在做着,区别也就是我们并没有将它记录下来。薛瑞萍老师之所以能拥有“心*气和”,除了她在日志中的倾诉、反思、总结之外,她在一些教育论著中与一些教育大师的精神交流也是主要因素。记得刚走出校门时也曾翻开一些教育论著的扉页,却发现那些术语像是陌路人一般,无法读取那些文字背后的思想,更别说去学习蕴藏其中的教育理念,只能无奈地放下。但在这本书中,薛老师以她20年的教育经验和实践,以她个体化的阅读和阅读表达,让我嫉妒地发现原来教育论著中的精神世界如此精彩。也有不少朋友看了薛老师关于教育论著的读书札记而兴致勃勃地去翻阅那些书籍,却发现仍然是欲入无门。薛老师用一句泰戈尔的诗句来解释:“且把你一生中的空隙留在原地,让音乐从空隙的深处涌将出来。——这是只有书虫才知道的快乐。”她是这样解读这句话的:“用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赋予沉默的文字以美妙的曲调,因为是你在读,精辟的论述注入了你的理解;因为是你在读,原本丰茂的树木,生长出带有你印记的枝叶。”读书,让知识和趣味互相交融,见解和品性依次增长;由此形成习惯,进而成为性格,当然一辈子便“心*气和”。

《心*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3

  我今年教一年级,开学的情景我记忆犹新:开学初,没完没了的叮嘱、喊叫,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心*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身心的疲惫,精神的焦灼成了我当时的心理写照。几乎每天都是在忙碌、繁杂、焦躁中度过。就在那时,我发现了《心*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

  读完这本书,我仅学到了三个词:心*气和、一年级、读书。拿“心*气和”这四个字来说。刚开始我也参照书中的一些做法,比如一年级一些课堂行规教育,与家长的沟通方式等。但有时自己还是难以“心*气和”,后来我才发现,这里的“心*气和”其实不仅仅是一种情绪的调控,而是引导我们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进行转换,从单一的实践工作者向学习型、研究型、探索型教师转变,以一种研究的角度去观察、剖析学生由于缺乏知识或经验而发生的不良行为,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规律和特点。如此下来,每日工作之后剩下的就不再是对日常琐事的烦乱,而是一种收获、透悉孩子行为背后的工作经验或者教育理论的经历,使自己的内心*静而充盈。

  而“一年级”这个词,我原先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孩子入学启蒙的阶段,但薛老师的见解让我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这本书中,她提到:有些班级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提早结束了一年级的生活状态;而有些班级到了“二年级”仍然处于“一年级”的生活状态。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小孩子在一起学习知识的同时,他是否在学习公共生活,也就是说他是否在学习秩序。在她的班级当中,她用两个关键词来给自己班级的秩序下定义:第一个是“音乐”,她对文本的教学设计非常简单,更多的是在孩子们疲乏时把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时间拿来给孩子们欣赏音乐,陶冶性情,读后感《心*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从电视剧“小龙人”的主题曲到著名的古典音乐“渔舟唱晚”,孩子们从刚开始的喧闹到如今能安安静静地趴在那里听完一首完整的古筝曲,对孩子们的性情是一种非常好的熏陶;第二个是“轻轻地”,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中的静寂游戏中出现的效果,她在管理班级事物时,她努力让自己的说话声音轻柔,让孩子读书时轻声细语,发现这样更能让孩子们认真倾听教师的说话内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她这里使用的是“秩序”这个词语而不是纪律。已经不记得她原文是怎样解释的,大意是说秩序是每个生命个体从内心深处自发地去遵循的一种合理而有序、主动而和谐的规律,是与生命个体的内在的拍点是相契合的,而纪律是一种需要外界的力量督促我们去遵守的一种规律。在她看来,对于一年级而言,学习公共生活的秩序比学习知识技能更为重要。而现实中,我们往往对这一点认识不足,或者认识到了,但还没有很好地去身体力行。

  翻开这本书,其实我更感兴趣的是第四部分内容“聆听大师”。因为,我觉得第一部分内容,其实我们每位老师每天也在做着,区别也就是我们并没有将它记录下来。薛瑞萍老师之所以能拥有“心*气和”,除了她在日志中的倾诉、反思、总结之外,她在一些教育论著中与一些教育大师的精神交流也是主要因素。记得刚走出校门时也曾翻开一些教育论著的扉页,却发现那些术语像是陌路人一般,无法读取那些文字背后的思想,更别说去学习蕴藏其中的教育理念,只能无奈地放下。但在这本书中,薛老师以她20年的教育经验和实践,以她个体化的阅读和阅读表达,让我嫉妒地发现原来教育论著中的精神世界如此精彩。也有不少朋友看了薛老师关于教育论著的读书札记而兴致勃勃地去翻阅那些书籍,却发现仍然是欲入无门。薛老师用一句泰戈尔的诗句来解释:“且把你一生中的空隙留在原地,让音乐从空隙的深处涌将出来。——这是只有书虫才知道的快乐。”她是这样解读这句话的:“用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赋予沉默的文字以美妙的曲调,因为是你在读,精辟的论述注入了你的理解;因为是你在读,原本丰茂的树木,生长出带有你印记的枝叶。”读书,让知识和趣味互相交融,见解和品性依次增长;由此形成习惯,进而成为性格,当然一辈子便“心*气和”。

《心*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4

  胡敏芳老师在骨干教师读书报告会上推荐的《心*气和的一年级》,好象一块磁石,牢牢地吸引了我。想自己,虽然教书已经弹指间有近11个年头了,可今年突然从六年级的毕业班翻下来教一年级,心里实在有太多的不适与忐忑……想想上次带一年级还是参加工作的第一年,那时的我,刚毕业的小姑娘,浑身是劲儿,也能受得了那份闹腾。再说,当时的.教材是浙教版的老教材,这老教材与新教材的区别,那可不是说说的。新教材一二年级的内容,都让我们五六年级的学生汗颜了……自己顺顺利利送走了一个毕业班,接手教一个啥都不懂的新一年级,早在暑假,我就感觉不安了!!

  班级管理是第一关:高年级的学生,有自律能力,有得力的小干部,有那么一套班级管理方法,不用老师多操心,班级就上轨道了。再加上有学习委员、课代表什么的,对作业,查对人数,都不用老师太费心。可一年级,唉,小朋友和小朋友之间,连人家叫谁都搞不明白,整天就知道跟你告状:谁又怎么啦!谁打我了!……师生一团糟!但我毕竟不是个新教师了,再说有同办公室的新教师还要跟我学呢,心里是这样没底,但做起来就必须得有模样。抓好第一次很重要。我在接班前也对一年级小朋友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进行预测,在他们进校门的第一天就做起了规矩,整队、练坐、吃饭、扫地,很多时候是手把手教,多次训练。早上到校后就直接进班了,教小组长如何快速收作业,连续一个月里和他们一起吃午餐,教小干部分饭菜,中午和他们一起搞卫生,不管是扫地还是擦窗户,每一个岗位我都一一教过来,*时上课,就是进度暂时会落下也要把课堂纪律落实到位,这一点让办公室的老师很是称道。一个月后,班规迅速形成,班级像模象样了。

  在工作进行了约莫一个多月后,胡敏芳老师在骨干读书会上介绍的薛瑞萍《心*气和的一年级》一书,让我听后倍感亲切。“心*气和”这个词我很倾慕,做人做事能遇事不惊、不温不火、不骄不躁、不急功近利,这是何等境界啊!同为一年级的班主任老师,薛老师是怎么做到“心*气和”的呢?我迫不及待地回去,在网上细细阅读了此书。《心*气和的一年级》前两部分特别让人收益。第一部分“走向*和”叙述的是薛老师小学一年级第一个学期的教学体会,从9月开学到1月期末的来临,薛老师在孩子们入学开头的这5个月里,采取的是循序渐进的方法,先让孩子们不惧怕学习,然后再使孩子爱学习,进入读书人的角色。这一部分里。薛老师以朴素的语言告诉我们,孩子的心需要细心呵护,任何急风暴雨式的方式都可能挫伤孩子的积极性。第二部分“请跟我来”收录的是薛老师给孩子家长的信,每一封信都是她与家长的真情对话,都体现了一个教师应有的责任感和爱心。其中不少观点是非常有益的,如“和孩子一道,安静地看书”、“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孩子需要你的扶助”、“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等等,这些都是从理解孩子和符合教育规律的角度提出来的,对每一个家长和教师都不无启发。薛老师一篇篇生动的班级日记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老师是如何用教育的智慧,*和的心态,博大的胸怀去面对每一个孩子,每一件细小的事。

  我是个普通的老师,但怎样在自己可能的范围内,做到不俗气,不急躁,不喜形于色,向学生传递一种坚韧、静气;一种爱心、耐心;向家长传达一些更科学、更有效的亲子方法及培养之道……当然,我已经在做了:一周一封给家长的信;家长会给家长推荐《美国幼儿园亲子公约》;配合心辅站发动家长写写“合格家长征文”……

  我要做的也还有许多许多……

  感谢胡敏芳老师的读书报告,给我和好书牵了红娘之绳,让我从薛老师身上学到那许多的有益哲理。同时,多看书,多反思,绝对是需要的,让我们都来做有书卷气的人吧!

《心*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5

  暑假开始就知道这学期要教一年级,心里惶恐、忐忑、焦虑……赶紧拿出姜春梅老师早早推荐过的薛瑞萍老师写的《心*气和的一年级》。假期刚刚读完时并没有太多感触,毕竟是书本上的理论,不知如何运用的课堂教学和管理中去,更不知道效果如何,直到9月份开学第一天,见到小家伙们,从这一天开始,薛老师的文字开始浮现脑海,迫不及待再次翻开书,再读一遍,心中似乎有了一盏明灯,让原本可怕的一年级变得越来越可爱了。全书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也是对我启发最大的一部分——走向*和。收获如下:

  一、"从安静训练开始"的第一步教学。

  秩序从安静开始,这一点是最让我感到新鲜,对于新入学的孩子,我们恨不得一下子就把自觉学习、认真听讲、按时作业等等我们认为好的学习习惯都给养成了。但薛老师不是这样的,她的态度是"一要责任明确,二要慢慢加任务,就像现在对于行为规范的要求,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只强调安静这一条。等这一条入了他们心,真正成为班规了,再抓其他的。样样都抓,必定样样抓不起来。"她希望这样有意识地反复强调,能尽早让学生懂得静是好的。一年级的常规教育是重要的开场,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而孩子们不可能短时间内全部做到。这就要求我们对孩子们不能一下子要求太高,只能一点一滴地帮助孩子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一段时间抓一个重点,达到了,表扬,再抓第二个重点。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孩子就能逐渐适应小学生活了。薛老师说:"心*气和地对待学生。让我们慢慢来吧。我们原本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爱孩子的——不是吗?方式过急的时候,只能让孩子惧怕学习。还可能铸成一生难以追悔的大错。"

  二、阅读。

  这个阅读不单单指孩子们读书,而是薛老师酷爱阅读。在她看来,阅读,原本就是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和穿衣吃饭一样属于必然的事情。她认为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家长如此,教师更要如此。薛老师说的好:一切的阅读都是读自己。语文原可以无师自通,语文学习的根本在于多读书,读好书;因为袖长方能善舞,当教师自己就不爱读书或者根本就不读书时,再多再好的教学方法也只能是茶壶里面斗波涛,空玩花样而已。是书籍让她"心*气和"起来。

  三、不断反思。

  就像我们每天在写教学反思一样,薛老师还不间断地反省自己,思考原因与对策。她在不间断的反省中,一天天地由浮躁走向了心*气和———尽管这中间依旧会出现反复,出现压不住火的时候。薛老师有两种做法值得我们所有教师学习:一是不背后说学生的坏话,再就是不背后说家长的坏话。这种严格自律的背后,是一种道德,更是一种责任。因为只有视所有的孩子都是最优秀的,才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才会不恼怒于学生的种种不足。同样,只有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主动地担在自己的肩膀上,才能不因为家长的失职而气恼,而怨声载道。薛老师说过,没有一个孩子不是抱着一颗学好向上的心来学校,只是个人的能力、悟性、基础、家庭环境所给字样不同。他们把无限的信任给了教师,教师应当对应他们的心愿,而不是根据他们呈现出来的优秀度回报相同的信任。一旦承认了人生的缺憾、先天和成长环境的差异,爱就无等差了。我想,薛老师通过不断地反省和思考,来认识教育,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让同行看到了教育的深层,也许这些语言并不能和教育理论并论,但是它真实感人,让人受益匪浅。

  开学才一个月了,孩子们已经有模有样了,早读、值日、早操、发言、用餐、作业,路队,孩子们已经迅速掌握了这其中的纪律和规律,尽管在二年级以上的孩子们眼中,他们的表现还不那么完美,还那么稚嫩,可是只有陪伴过他们的老师才知道,这其中的努力和进步。

  一年级,真的没那么可怕,谢谢薛老师,谢谢《心*气和的一年级》,谢谢我的孩子们!

《心*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6

  读完《心*气和的一年级》感触很多,启发也很多。我从心理特别害怕一年级,因为这一年是老师和学生最艰难的一年,班主任总是忙乱的、嘈杂的、紧张的,嗓子总是嘶哑的,甚至说不出话。它很难和“心*气和”这四个字划上等号。于是我怀着一分好奇,带着一分疑惑,走近了薛老师和她的孩子们,感受着属于一年级的“心*气和”。这是一本原生态的教育随笔,书中没有大套大套空洞的理论和抽象的概念,而以一则则短小精悍的教育日记,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教学故事,折射着教育的真谛,其中许多观点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秩序从安静训练开始。

  一年级刚入学的常规教育很重要,当我面对一年级孩子的时候,希望他们急速地成长起来,恨不得今天上学明天就学会了怎样学习。但是开学初,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薛老师只强调“安静”一条,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氛围。时间长了,孩子们个个都是轻声慢语、以礼待人,适应了小学的生活。只有静,才适合读书,适合思考,适合孩子的成长。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家长和老师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柔和地和孩子说话。

  2、适当且*和的惩戒。

  看云非常重视惩戒的方式与分寸,年幼的孩子们也准确地理解了老师的苦心——“老师罚我们就是喜欢我们。要不然的话,我们就会学坏,成为坏孩子。”下面是看云与家长的谈话:“已经处理过了,你不要听见孩子们的报告跟着虚张声势。没什么的,该让你知道的事情我会告诉你,像这样的小事情,教师已经即时惩戒过的,你最好装作不知道。被严密看管和双重监视的感觉,是很让孩子沮丧的。只能抵消我的教育效果。

  3、抓好阅读教育

  听低年级孩子们读书,往往觉得他们拖调子如唱歌,每届孩子都是如此,薛老师顽固:孩子们不达要求就不放松,教师一遍遍的领,让孩子们感受语言中的音乐节奏。薛老师的顽固让我感动,也让我下定决心,今年的孩子们要抓一个新模式出来。

  读薛老师的文章,不仅能从中读到我们小学老师真实的日常生活,更能得到许许多多的教育智慧,而且让我们在工作中真正的受用。

《心*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7

  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分享的书名是薛瑞萍的《心*气和的一年级》。早就听说过《心*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但真正翻阅,还是从我带这一届一年级孩子开始的。

  这本书以每日记载的随笔方式向我们历数了薛瑞萍老师在第三次带一年级时的点点滴滴,或滔滔不绝的长篇感悟,或随心而发的三言两语。全书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也是对我启发最大的一部分——走向*和。记述她与一年级孩子共同成长的点滴。第二部分:请跟我来。收录的是薛老师给孩子家长的信,每一封信都是她与家长的真情对话,都体现了一个教师应有的责任感和爱心。第三部分:*和也辐射。收录了她的帖子带给周围人的影响的见证及在现实教育教学中的借鉴意义。

  第四部分:聆听大师。这一部分可谓是一针见血,点破了她“心*气和”支撑的理论来源:对苏霍姆林斯基等大师的理论潜心揣摩和领悟——“心*气和地对待学生,对待孩子。让我们慢慢来吧。我们原本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爱孩子的——不是吗?方式过急的时候,只能让孩子惧怕学习。还可能铸成一生难以追悔的大错。”

  如果只看这书名——《心*气和的一年级》,我想很多人都会以为这位薛老师是一位理想主义者,教一年级,能做到心*气和?可当你真的走进书中,你会被那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故事所吸引,它和你倾诉着一位普通教师的悲喜和愤怒,让你在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中感悟深刻的道理。这些看似随性的琐碎记录,没有掩饰什么,没有矫揉造作,却折射出薛老师执着而独到的教学思想。在薛老师的眼里,教育不再只是琐碎、辛苦,而是可以美得如花、静得如水、纯得如雪。

  读薛老师的书,总是被感动着,就连*时不爱读书的我,这次却被真正地吸引住了。有些细节读过一遍又一遍,读过之后仍是心生感动。

  首先感动于薛老师的:每天不断地读书。

  薛老师是一个极其爱书的人,每每两天不读书,便觉手足无措,性情焦躁。她的博览,既不是为了猎奇,也不是要借助什么高深的理论来显示自己的才识。在她看来,阅读,原本就是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和穿衣吃饭一样属于必然的事情。她认为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家长如此,教师更要如此。薛老师说的好:一切的阅读都是读自己。语文原可以无师自通,语文学习的根本在于多读书,读好书;因为袖长方能善舞,当教师自己就不爱读书或者根本就不读书时,再多再好的教学方法也只能是茶壶里面斗波涛,空玩花样而已。是书籍让她“心*气和”起来。

  一天不读书,就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几天不读书,就觉得“有浮躁之气生”。是呀,身为今天的老师,我们其实很需要读书。我常把自己定位于一位数学教师,殊不知数学教师整天与数字、公式打交道,因此更需要文学的滋养。读书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读书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读书才能让我们更有底蕴,让教育更有深度……读书的好处已被更多的人所看重所接受。

  其二、感动于薛老师的教学技巧:上课声音小而柔和。

  薛老师称其为“修炼”,感觉自己也特别需要这种“修炼”。讲课时常常忍不住会提高自己的嗓音,总以为那样做孩子们会听话些;常常忍不住厉声喊叫,总以为那样做孩子们才不敢“胡闹”。可是,错了。现实往往相反,越是大声嚷着要孩子们“安静”,这些孩子们也就越是不能心*气和地静下来。看来,从现在开始我真的需要“修炼”了。

  其三、也感动于薛老师的每天不断地反省、思考。

  在这本原生态的教育教学随笔中,经常看到她忏悔录式的自我控诉:有罚站了学生以后的愧疚,有拍桌子后的后悔,有拧了学生后的自责,有罚抄写数遍后的苦痛。这些毫不掩饰的自我暴露,将一个一线教师面对生活和工作的重压而滋生出的烦躁与扭曲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这种表现,对于她来说,是一种强烈的自我反省。她在这种从不不间断的反省中,一天天地由浮躁而走向了心*气和。

  其四:还感动于薛老师的每天不断地交流、沟通。

  薛老师说:教师的爱要博大得多,它包含慈祥的母爱,严厉的父爱和知心的友爱:知心朋友之间的理解,尊重,信任与交心。薛老师不仅注重了学生之间的*等的沟通,而且特别注重与家长沟通,她给家长写了那么多信,引领着家长向正确的教育理念前行。

  其五、更感动于她的真诚。

  薛老师的真诚,总是体现在真性情的自然流露之中。信手翻阅,便可从文中找寻到大量的这种真性情流露的描述:“我舍不得这帮刚刚上路的孩子,虽然地球离开谁都转动,可是因为我是爱他们的,所以总是自做多情地认为:离开了我,刚刚上路的他们,好比被抛弃的孩子。”——这是对事业的真诚。

  薛老师如此执着,确实让我敬佩至极。教育是漫长而美丽的事情,一份耕耘必定会有一份收获;教育是一份信念,更需要一份心态。心*气和的心态对于我们很重要。其实,需要心*气和的岂止是一年级?这种信念、这种心态值得我们每位老师学习。

  让我们在*和的教育中去奉献,去静候,去倾听花开的声音。

《心*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8

  这学期开学初,张校长送给我们每位一年级的班主任一本薛瑞萍老师写的书,书名叫——《心*气和的一年级》。也许是因为刚刚送走的是一届六年级毕业班的学生,所以我对接下来要带的这个一年级心里充满了太多的担忧和不安,怕自己无法胜任。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我把薛老师的书细细地品读了两遍,心里有许多感慨。

  那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它倾诉着一位普通教师的悲喜,让你在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中感悟深刻的道理。这些看似随性的琐碎记录,没有掩饰什么,没有矫揉造作,却折射出薛老师执着而独到的教学思想。在薛老师的眼里,教育不再只是琐碎、辛苦,而是可以美得如花、静得如水、纯得如雪。

  读薛老师的书,总是被感动着,有些细节读过一遍又一遍,读过之后仍是感动不已。

  1、感动于薛老师苦口婆心的劝慰——“和孩子一道,安静地看书。如果你不能在书桌前坐半个钟头,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的艰苦学习呢?”

  2、感动于薛老师煞费苦心的提醒——“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教师能做的是竭尽全力和问心无愧,希望家长也一样。”

  3、感动于薛老师语重心长的告诫—— “爱读书的父母,最容易带出爱读书的孩子。”“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重要的是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只要他在读,只要他这周比上周进步了,就值得高兴,就应该鼓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4、感动于薛老师不容置疑的要求——“孩子需要你的扶助。”“先做读书人,然后谈教育——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才是为人父母应当追求的幸福。”“做孩子的同窗,跟孩子一起学吧!这不是在帮助孩子,这是在拯救你身为父母的尊严和威信。”

  读完薛老师的《心*气和的一年级》,我久久不能心*气和了。由此我想到了自己*时的工作,一年级的日子,是和忙乱、着急、紧张这些词相连的.。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我总觉得他们这也做得不到位,那也做得不规范。巴不得一下子就把那些不好的习惯改掉。希望他们能认真听讲、按时作业,自觉地去学习。薛老师不是这样。开学初,她是“责任明确,慢慢加任务。”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只强调安静地做一条,等着一条真正形成习惯了,再提其它的。“样样都去抓,则定会样样都抓不起来”。一句*实的语言就把教育的有序性讲得清清楚楚。对于一年级的常规教育,需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而孩子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部做到。这就要求我们对孩子不能要求得太高,要一点一点地去帮助一年级的学生完成过渡。一项一项地抓,做好了,再抓第二项。一段时间下来,孩子就能逐渐适应小学的生活。

  想想自己*时的工作,有时脾气过于暴躁,只想用老师的威严来吓唬孩子,可一旦我不在身边,学生是照旧的。薛老师的书让我明白了对孩子不能一下子要求太高,只能一点一滴地帮助孩子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在这本书中,总能隐约地找到自己的影子、学生的影子、家长的影子,却也在书中看到了自己与薛老师的差距。比如面对孩子们如脱僵野马般野性难驯时的浮躁:面对屡次说服教育仍陋习不改时的不冷静……在今后的日子里,这本好书将引导我和我的一年级孩子们一起努力,走向“心*气和”。

《心*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9

  暑假开始就知道这学期要教一年级,心里惶恐、忐忑、焦虑……赶紧拿出姜春梅老师早早推荐过的薛瑞萍老师写的《心*气和的一年级》。假期刚刚读完时并没有太多感触,毕竟是书本上的理论,不知如何运用的课堂教学和管理中去,更不知道效果如何,直到9月份开学第一天,见到小家伙们,从这一天开始,薛老师的文字开始浮现脑海,迫不及待再次翻开书,再读一遍,心中似乎有了一盏明灯,让原本可怕的一年级变得越来越可爱了。全书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也是对我启发最大的一部分——走向*和。收获如下:

  一、"从安静训练开始"的第一步教学。

  秩序从安静开始,这一点是最让我感到新鲜,对于新入学的孩子,我们恨不得一下子就把自觉学习、认真听讲、按时作业等等我们认为好的学习习惯都给养成了。但薛老师不是这样的,她的态度是"一要责任明确,二要慢慢加任务,就像现在对于行为规范的要求,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只强调安静这一条。等这一条入了他们心,真正成为班规了,再抓其他的。样样都抓,必定样样抓不起来。"她希望这样有意识地反复强调,能尽早让学生懂得静是好的。一年级的常规教育是重要的开场,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而孩子们不可能短时间内全部做到。这就要求我们对孩子们不能一下子要求太高,只能一点一滴地帮助孩子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一段时间抓一个重点,达到了,表扬,再抓第二个重点。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孩子就能逐渐适应小学生活了。薛老师说:"心*气和地对待学生。让我们慢慢来吧。我们原本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爱孩子的——不是吗?方式过急的时候,只能让孩子惧怕学习。还可能铸成一生难以追悔的大错。"

  二、阅读。

  这个阅读不单单指孩子们读书,而是薛老师酷爱阅读。在她看来,阅读,原本就是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和穿衣吃饭一样属于必然的事情。她认为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家长如此,教师更要如此。薛老师说的好:一切的阅读都是读自己。语文原可以无师自通,语文学习的根本在于多读书,读好书;因为袖长方能善舞,当教师自己就不爱读书或者根本就不读书时,再多再好的教学方法也只能是茶壶里面斗波涛,空玩花样而已。是书籍让她"心*气和"起来。

  三、不断反思。

  就像我们每天在写教学反思一样,薛老师还不间断地反省自己,思考原因与对策。她在不间断的反省中,一天天地由浮躁走向了心*气和———尽管这中间依旧会出现反复,出现压不住火的时候。薛老师有两种做法值得我们所有教师学习:一是不背后说学生的坏话,再就是不背后说家长的坏话。这种严格自律的背后,是一种道德,更是一种责任。因为只有视所有的孩子都是最优秀的,才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才会不恼怒于学生的种种不足。同样,只有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主动地担在自己的肩膀上,才能不因为家长的失职而气恼,而怨声载道。

  薛老师说过,没有一个孩子不是抱着一颗学好向上的心来学校,只是个人的能力、悟性、基础、家庭环境所给字样不同。他们把无限的信任给了教师,教师应当对应他们的心愿,而不是根据他们呈现出来的优秀度回报相同的信任。一旦承认了人生的缺憾、先天和成长环境的差异,爱就无等差了。我想,薛老师通过不断地反省和思考,来认识教育,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让同行看到了教育的深层,也许这些语言并不能和教育理论并论,但是它真实感人,让人受益匪浅。

  开学才一个月了,孩子们已经有模有样了,早读、值日、早操、发言、用餐、作业,路队,孩子们已经迅速掌握了这其中的纪律和规律,尽管在二年级以上的孩子们眼中,他们的表现还不那么完美,还那么稚嫩,可是只有陪伴过他们的老师才知道,这其中的努力和进步。

  一年级,真的没那么可怕,谢谢薛老师,谢谢《心*气和的一年级》,谢谢我的孩子们!

《心*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10

  书之多喻为海,人们总以“沧海一粟”自谦为读书之少。而现在的我,顿觉所读的书竟连“沧海一粟”都不敢言。偶有空暇也喜欢读一些婉约小说和诗词散*为消遣,总不大愿意去读整本的教育专著和教学理论书籍,我觉得那是件苦差事。

  无意间我也走进了这本《心*气和的一年级》,并随之被书中薛老师那自由飞舞的语言、真实具体的日常生活以及深刻的教育思想、独特的教育智慧深深感动,感受颇多。

  一、“心*气和”地管理班级

  一年级的孩子就像池塘里的青蛙,有事无事叫呱呱,所以班主任总是忙乱的、嘈杂的、紧张的,嗓子总是嘶哑的。老师们总有一套克敌制胜的法宝如:猛敲桌子、瞪眼怒视、大喊训斥、抓住典型。这样一来,好象班级常规极好,但在我沾沾自喜的同时,却越发地觉得自已失去了原有的温柔,脾气变得日日暴躁起来了。当陷入这种以暴制暴的狼狈状态,时间一长也就没有效果了,最后是焦头烂额又不得善果。是薛老师告诉了我唯有走向“*和”才能真正有效地管理好班级。

  1、常规训练从“安静”开始,在一年级开学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薛老师只强调“安静”一条,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氛围。她说:“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家长和老师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柔和地和孩子说话。”“也不要特地注意,是我的确修炼到了——上课说话声音小而柔和。我声音的静和柔是会传染的,安静总会从一些孩子到达另一些孩子。”*时讲课薛老师的声音尽量小,并要求学生读书“少用嗓子多用心”,还反复表扬完成任务之后安静看书的孩子。这样时间长了,学生们便懂得静是好的,终于很闹的孩子也能坐得住,也能静下来,这对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大有帮助。

  2、用音乐滋养孩子的心灵,“优美的音乐,能在潜移默化中,将孩子的心灵导向宁静优雅。同时,也使他们对音乐有了鉴赏能力————吃过仙桃的人,是再也不会贪恋烂桃的。”这是薛老师的一段话,每天让一年级的孩子听音乐,静静地趴在桌上听有各种优美的轻音乐,如《雪绒花》《春江花月夜》《早晨的空气》《春野》。慢慢地,孩子们在音乐声中朗读、自习,包括休息;慢慢地,孩子们个个都是轻声慢语、以礼待人。音乐成了这个班级形成优良教学秩序的一大功臣,正是音乐的熏陶使孩子学会了读书、学会了思考并快乐地成长。

  3、适当且*和的惩戒规范纪律,薛老师在一篇日记里写道:“惩戒是必须的,没有惩戒的教育是独腿软骨的巨人,立不稳更不要说长足前进了。”所以老师在开始一定要硬着心肠严格要求,把学生的不良习惯给予纠正,毕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她所带班级的班规就是:“自己承认,接受惩罚;不肯承认加倍惩罚。”可见惩戒在班级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薛老师非常重视惩戒的方式与分寸,可爱的孩子们也准确地理解了老师的`苦心————“老师罚我们站就是喜欢我们。要不然的话,我们就会学坏,成为坏孩子。”下面是薛老师与家长的一次谈话:“已经处理过了,你不要听见孩子们的报告跟着虚张声势,没什么的,该让你知道的事情我会告诉你,像这样的小事情,教师已经即时惩戒过的,你最好装作不知道。被严密看管和双重监视的感觉,是很让孩子沮丧的。只能抵消我的教育效果。”读到这些管理班级的高超手法给我的震撼很大。现在才知道心*气和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教育的境界,有时以柔克刚的管理方法来得更有效果。

  二、“心*气和”地教学语文

  坚持不懈抓语感,“良好的语感,对于个人来说,不仅有利于文学修养的培植,也可以让他从谈吐到内心变得温煦优雅。”“没有语感,语文成了什么?枯燥的知识碎屑,无聊的淘分的黄沙。语感是高贵优雅的精神之花,必须从小着手培养。”听低年级孩子们读书,往往觉得他们拖调子如唱歌,每个孩子都会两个两个字地顿着读,在我的教学中,虽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在多次的范读指导还没解决问题的时候就没能坚持下去,松一阵紧一阵地练习,因而效果总不如意。

  而薛老师一直顽固地坚守训练:孩子们不达要求就不放松,教师一遍遍地领,让孩子们感受语言中的音乐节奏,体会“文字就是乐谱,读书就是唱歌。”这样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语感的做法让我感动之余也让我下定决心,对孩子们的语感训练一定要抓紧。因为,一年级是培养语感的起步阶段,也是关键阶段———错过了,就错过了。机械呆板的声音一旦形成,将来费多少力气,耗多少时间也不能挽回了。

  三、“心*气和”地沟通家长

  学校教育只是鸟的一只翅膀,如果离开家庭的有效支持,那这只鸟将永远不会真正地飞上蓝天。薜老师在教这个班级时,就运用了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引领家长走进孩子的学校生活,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充分调动了家长的力量。其中,有的是电话的记录;有的是面对面的交流,有的是网上的跟帖,最吸引我的是她写给家长的21封信,每周一封,情真意切。每周一封,根据学期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具体要求,引领着家长一步一步参与到班级的各种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这是一些非常有实效性的信件,如:第一周“呼唤”,呼唤家长做学习型的父母,与孩子一起看书,在给孩子买课外书的同时,也要给自己买一本;如:第五周“定能生慧”,建议家长尽量柔和地对孩子说话,在家不制造噪音,共同培养孩子的静气;再如:第八周“重要的是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鼓励家长在对待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21封信,既有苦口婆心的劝慰,也有煞费苦心的提醒:既有语重心长的告诫,也有不容置疑的要求。薜老师正是以这样的方式与她的家长们一道分享着教育的快乐。正是这二十一次心与心的交流,就是这二十一次真情的对话,不仅真正调动了家长的力量,也充分展示了薛老师的睿智。

  教育是润物无声的美丽而又缓慢的事业;从容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心态。的确,做到心*气和谈何容易!老师看起来的轻松与*和的后面其实蕴藏着多么巨大的坚忍与付出。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学会从容,学会心*气和,学会一种美丽的工作姿态!


《一年级的小蜜瓜》观后感3篇(扩展5)

——一年级的小蜜瓜读后感10篇

一年级的小蜜瓜读后感1

  今天,我读了一年级的小蜜瓜的第一篇事情最多的一天,小蜜瓜在开学期一天第一件事情是认识从家到学校的路,第二件事情是要了解校园,第三件事情是心兰老师给小朋友们发新课本,还有排队、排座位、训练走步、训练坐姿等等。心兰老师还表扬了小蜜瓜思维开阔。

  小蜜瓜大名叫“王世泽”。我觉得小蜜瓜第一天上学和我第一天上学有些地方很相似!

一年级的小蜜瓜读后感2

  看过大人在说谎我知道小蜜瓜在健康课上听雪莉老师讲所有的小孩都是妈妈千辛万苦生出来的,知道了自己是也自己妈妈千辛万苦生出来的,像《小威向前冲》里说的小朋友都是*和卵子结合而成的,所以说小朋都是冠军,都是最棒的。

  看过第一次挨留我知道因为小蜜瓜在写作业的时候不专心,在听鼓号队的声音,下课了还去看他们表演,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完成,所以心兰把他留下来了,后来他在学校,先写拼音,再写小算草,然后背古诗。作者满头大汗,满脸通红,注意力不集中,越来越慌,噼里啪啦。来描写了他的着急和难过?我在学校中有因为粗心漏答题被老师批评的经历。我觉得要做事情不能一心二用,应专心致志,以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问题。

  看过受潮的眼睛知道小蜜瓜要打疫苗所以要打针。小蜜瓜打针的时候他躲到最后,还说是谦让,实际是他怕疼。我打过针,我的表现和小蜜瓜不一样。我打针的时候很配合护士阿姨,阿姨给我打针时我忍一下,打完后就不会很疼了。

一年级的小蜜瓜读后感3

  做完作业,妈妈让我看了我的新课外书——《一年级的小蜜瓜》其中的一篇名叫《大人在说谎》。内容是讲小蜜瓜想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问了家里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都没有得出答案。小蜜瓜不相信他们的谎言。小蜜瓜很失望因为家人对他撒了谎。

  其实我和小蜜瓜的经历相同,开始我也很好奇我是怎么来到世界的。虽然家里人没有告诉我详细的原因。最后在幼儿园老师那我的到了答案。真不知道大人是怎么搞的,都不肯告诉大家实话。这点不好,家人应该坦诚,不应该说谎。

一年级的小蜜瓜读后感4

  我读了《一年级的小蜜瓜》之后觉得小蜜瓜就在我的身边,他的每一个故事都很吸引我。我想象中的“小蜜瓜”有着乌黑的头发,还有一对明亮的眼睛。他是一个活泼、自信、好奇、能干、诚信、坚强、勇敢、机灵、积极的男孩、有时还有一些胆小。

  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反映他的一个特点,这些故事和我自己的小学生活也有些相似。有些故事看起来很好笑,简直是太有趣了。

一年级的小蜜瓜读后感5

  《一年级的小蜜瓜》我看了这一本书后,我觉得小蜜瓜董事。有一天小蜜瓜的奶奶生病了,小蜜瓜去看望奶奶,小蜜瓜买了一些好吃的给奶奶吃,可是下蜜瓜的奶奶一点儿也不想吃东西,小蜜瓜把家里的动画片全部拿出来,可是奶奶一点也不想看,通过小蜜瓜的精心照顾,奶奶的病终于好起来了。看了这本书后,我觉得我要向他学习,关心长辈,做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还有孝心的学生。

一年级的小蜜瓜读后感6

  上早自习的时候,心兰老师告诉大家等一下防疫站的人来打疫苗,打针时谁要不哭就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全班的人没有一个不想得到小红花,所以大家都在发誓,小蜜瓜也不例外。同学们一个个直往前排队,小蜜瓜也往前冲,这时心兰老师让大家排好队,小蜜瓜不假思索的拍到了最后。

  不过,他还嘴硬,是自己是“谦让”。轮到小蜜瓜时大家都在看他,小蜜瓜硬着头皮把胳膊伸给了医生,就在小蜜瓜害怕的胡思乱想的时候,白大褂医生已经把针扎进了小蜜瓜的胳膊。小蜜瓜感觉到眼泪就溢满眼眶,小蜜瓜怎么可能让眼泪留下来呢,他把头抬得高高的,好不容易白大褂医生才把针头*,小蜜瓜可松了一口气,他可没忘记向心兰老师要一朵小红花。

  这时花伦出来揭发他,小蜜瓜恨死了花伦,他说自己的眼睛是受潮才变湿的,为了让心兰老师相信,他还举了很多例子。心兰老师和白大褂医生听到小蜜瓜的解释都笑了。心兰老师还是决定奖给小蜜瓜一朵小红花,还夸小蜜瓜有很大的进步!

一年级的小蜜瓜读后感7

  今天我读了《一年级的小蜜瓜》之《吹牛大赛》,吹牛大赛真可笑啊!小蜜瓜和花伦进行了吹牛比赛,比赛的结果小蜜瓜获胜。华伦说小蜜瓜是“撒谎精”是因为华伦吹不过小蜜瓜,所以他才说小蜜瓜是“撒谎精”。

  读了这个故事,我认识了迫不及待、厉害、搏斗、胡说八道、技术高超、挑衅、翻来覆去、理直气壮、彻底这几个词语。

  读完了《交换着保存》这个故事我知道了为了看望生病的小布,小蜜瓜准备了四颗有红又大的草莓,格本准备了一盒酸奶。可是馋嘴的他们都想吃掉礼物,为了打消馋嘴的念头,他们最后交换保管各自要要送给小布的礼物。

  读完这个故事我觉得小蜜瓜和格本都很关心小布,要是我的好朋友生病了,我也要给他送礼物让他快点好起来。

一年级的小蜜瓜读后感8

  今天又接着读了《一年级的小蜜瓜》这本书的《自己睡》这一节。

  小蜜瓜已经6岁了,还上了小学,他认为自己已经长成了一个男子汉了,所以爸爸妈妈让他自己睡。自己睡觉可以按照自己的作息时间安排,可以变得更勇敢,

  为了让自己睡着,他把绘图本和玩具都搬到了床上,但是他还是睡不着。他又做了几十个仰卧起坐,觉得实在太累了就趴在地上睡着了。过了一会爸爸过了把他抱到了床上,他早上起来在想“我怎么睡到床上的”?

一年级的小蜜瓜读后感9

  我读了《一年级的小蜜瓜》这本书。它里面讲了小蜜瓜在一年级学习生活的31个故事。小蜜瓜背着书包上学的第一天,碰到的第一位老师,交到的第一个朋友,遇到的第一次麻烦,经历的第一次考试,每个故事都深深的吸引了我。

  读完小蜜瓜后,我觉得他很诚实,在第20个和第21故事——证人小蜜瓜和做错了吗,展现出他很诚实,花伦把落地钟撞到了,小蜜瓜看见了,花轮让他保守秘密,不要告诉老师,最后老师检查的时候,小蜜瓜之前没有说,最后小蜜瓜勇敢地站起来,然后花伦就哭了,老师知道了真相,花伦这几天不理小蜜瓜,最后小蜜瓜去问妈妈我做错了吗?妈妈说:“你很诚实。”小蜜瓜又去问老师,我做错了吗?老师说:“你没有做错你很诚实。”

  我觉得小蜜瓜很勇敢,在第8个故事——受潮的眼睛,展现出小蜜瓜很勇敢,医生一进门格本先冲上去,其他同学也跟着冲了上去,医生给小蜜瓜打针的时候,小蜜瓜的眼泪在眼眶里的打转,最后小蜜瓜的眼泪没有留下来。

  小蜜瓜的一年级生活多姿多彩!他变得越来越坚强勇敢,这是我值得学习的。

一年级的小蜜瓜读后感10

  我已经把《一年级的小蜜瓜》这本书读完了,真是太好了呀!书里最有趣的故事是《花帽衫》和《证人小蜜瓜》。《花帽衫》讲的是,一天早晨,小蜜瓜的妈妈给他穿了一件白帽衫。但是在学校的时候,小蜜瓜把他的白帽衫弄脏了。因为,小蜜瓜的同学说,“你在白帽衫上画一些漂亮的图案,白帽衫就会变成一件花帽衫。”放学了,小蜜瓜的妈妈来接小蜜瓜的时候问:“你的白帽衫怎么变成这样了?”小蜜瓜不好意思的笑了,他的妈妈也笑了。

  还有一个故事是《证人小蜜瓜》。一天,花伦一头撞碎了落地钟,小蜜瓜刚从这里路过,看到了这一切。花伦说,“你千万不要告诉老师和校长,我带你去一个秘密基地。”小蜜瓜就跟花伦去了。花伦挖了一个大大的坑,里边真的有很多东西,有赛尔号、奥特曼、尺子、铅笔、橡皮……上课铃响了,小蜜瓜和花伦进了教室,小蜜瓜告诉心兰老师:“花伦撞破了落地钟。”花伦一句话也没有说。校长发现落地钟破了,说一定要找出撞破钟的人。

  我从故事里懂得,我们一定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老师才不会批评你,才会喜爱你,关心你。


《一年级的小蜜瓜》观后感3篇(扩展6)

——《心*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10篇

《心*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1

  暑假开始就知道这学期要教一年级,心里惶恐、忐忑、焦虑……赶紧拿出姜春梅老师早早推荐过的薛瑞萍老师写的《心*气和的一年级》。假期刚刚读完时并没有太多感触,毕竟是书本上的理论,不知如何运用的课堂教学和管理中去,更不知道效果如何,直到9月份开学第一天,见到小家伙们,从这一天开始,薛老师的文字开始浮现脑海,迫不及待再次翻开书,再读一遍,心中似乎有了一盏明灯,让原本可怕的一年级变得越来越可爱了。全书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也是对我启发最大的一部分——走向*和。收获如下:

  一、"从安静训练开始"的第一步教学。秩序从安静开始,这一点是最让我感到新鲜,对于新入学的孩子,我们恨不得一下子就把自觉学习、认真听讲、按时作业等等我们认为好的学习习惯都给养成了。但薛老师不是这样的,她的态度是"一要责任明确,二要慢慢加任务,就像现在对于行为规范的要求,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只强调安静这一条。等这一条入了他们心,真正成为班规了,再抓其他的。样样都抓,必定样样抓不起来。"她希望这样有意识地反复强调,能尽早让学生懂得静是好的。一年级的常规教育是重要的开场,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而孩子们不可能短时间内全部做到。这就要求我们对孩子们不能一下子要求太高,只能一点一滴地帮助孩子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一段时间抓一个重点,达到了,表扬,再抓第二个重点。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孩子就能逐渐适应小学生活了。薛老师说:"心*气和地对待学生。让我们慢慢来吧。我们原本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爱孩子的——不是吗?方式过急的时候,只能让孩子惧怕学习。还可能铸成一生难以追悔的大错。"

  二、阅读。这个阅读不单单指孩子们读书,而是薛老师酷爱阅读。在她看来,阅读,原本就是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和穿衣吃饭一样属于必然的事情。她认为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家长如此,教师更要如此。薛老师说的好:一切的阅读都是读自己。语文原可以无师自通,语文学习的根本在于多读书,读好书;因为袖长方能善舞,当教师自己就不爱读书或者根本就不读书时,再多再好的教学方法也只能是茶壶里面斗波涛,空玩花样而已。是书籍让她"心*气和"起来。

  三、不断反思。就像我们每天在写教学反思一样,薛老师还不间断地反省自己,思考原因与对策。她在不间断的反省中,一天天地由浮躁走向了心*气和———尽管这中间依旧会出现反复,出现压不住火的时候。薛老师有两种做法值得我们所有教师学习:一是不背后说学生的坏话,再就是不背后说家长的坏话。这种严格自律的背后,是一种道德,更是一种责任。因为只有视所有的孩子都是最优秀的,才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才会不恼怒于学生的种种不足。同样,只有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主动地担在自己的肩膀上,才能不因为家长的失职而气恼,而怨声载道。薛老师说过,没有一个孩子不是抱着一颗学好向上的心来学校,只是个人的能力、悟性、基础、家庭环境所给字样不同。他们把无限的信任给了教师,教师应当对应他们的心愿,而不是根据他们呈现出来的优秀度回报相同的信任。一旦承认了人生的缺憾、先天和成长环境的差异,爱就无等差了。我想,薛老师通过不断地反省和思考,来认识教育,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让同行看到了教育的深层,也许这些语言并不能和教育理论并论,但是它真实感人,让人受益匪浅。

  开学才一个月了,孩子们已经有模有样了,早读、值日、早操、发言、用餐、作业,路队,孩子们已经迅速掌握了这其中的纪律和规律,尽管在二年级以上的孩子们眼中,他们的表现还不那么完美,还 那么稚嫩,可是只有陪伴过他们的老师才知道,这其中的努力和进步。

  一年级,真的没那么可怕,谢谢薛老师,谢谢《心*气和的一年级》,谢谢我的孩子们!

《心*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2

  我今年教一年级,开学的情景我记忆犹新:开学初,没完没了的叮嘱、喊叫,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心*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身心的疲惫,精神的焦灼成了我当时的心理写照。几乎每天都是在忙碌、繁杂、焦躁中度过。就在那时,我发现了《心*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

  读完这本书,我仅学到了三个词:心*气和、一年级、读书。拿“心*气和”这四个字来说。刚开始我也参照书中的一些做法,比如一年级一些课堂行规教育,与家长的沟通方式等。但有时自己还是难以“心*气和”,后来我才发现,这里的“心*气和”其实不仅仅是一种情绪的调控,而是引导我们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进行转换,从单一的实践工作者向学习型、研究型、探索型教师转变,以一种研究的角度去观察、剖析学生由于缺乏知识或经验而发生的不良行为,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规律和特点。如此下来,每日工作之后剩下的就不再是对日常琐事的烦乱,而是一种收获、透悉孩子行为背后的工作经验或者教育理论的经历,使自己的内心*静而充盈。

  而“一年级”这个词,我原先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孩子入学启蒙的阶段,但薛老师的见解让我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这本书中,她提到:有些班级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提早结束了一年级的`生活状态;而有些班级到了“二年级”仍然处于“一年级”的生活状态。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小孩子在一起学习知识的同时,他是否在学习公共生活,也就是说他是否在学习秩序。在她的班级当中,她用两个关键词来给自己班级的秩序下定义:第一个是“音乐”,她对文本的教学设计非常简单,更多的是在孩子们疲乏时把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时间拿来给孩子们欣赏音乐,陶冶性情,读后感《心*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从电视剧“小龙人”的主题曲到著名的古典音乐“渔舟唱晚”,孩子们从刚开始的喧闹到如今能安安静静地趴在那里听完一首完整的古筝曲,对孩子们的性情是一种非常好的熏陶;第二个是“轻轻地”,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中的静寂游戏中出现的效果,她在管理班级事物时,她努力让自己的说话声音轻柔,让孩子读书时轻声细语,发现这样更能让孩子们认真倾听教师的说话内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她这里使用的是“秩序”这个词语而不是纪律。已经不记得她原文是怎样解释的,大意是说秩序是每个生命个体从内心深处自发地去遵循的一种合理而有序、主动而和谐的规律,是与生命个体的内在的拍点是相契合的,而纪律是一种需要外界的力量督促我们去遵守的一种规律。在她看来,对于一年级而言,学习公共生活的秩序比学习知识技能更为重要。而现实中,我们往往对这一点认识不足,或者认识到了,但还没有很好地去身体力行。

  翻开这本书,其实我更感兴趣的是第四部分内容“聆听大师”。因为,我觉得第一部分内容,其实我们每位老师每天也在做着,区别也就是我们并没有将它记录下来。薛瑞萍老师之所以能拥有“心*气和”,除了她在日志中的倾诉、反思、总结之外,她在一些教育论著中与一些教育大师的精神交流也是主要因素。记得刚走出校门时也曾翻开一些教育论著的扉页,却发现那些术语像是陌路人一般,无法读取那些文字背后的思想,更别说去学习蕴藏其中的教育理念,只能无奈地放下。但在这本书中,薛老师以她20年的教育经验和实践,以她个体化的阅读和阅读表达,让我嫉妒地发现原来教育论著中的精神世界如此精彩。也有不少朋友看了薛老师关于教育论著的读书札记而兴致勃勃地去翻阅那些书籍,却发现仍然是欲入无门。薛老师用一句泰戈尔的诗句来解释:“且把你一生中的空隙留在原地,让音乐从空隙的深处涌将出来。——这是只有书虫才知道的快乐。”她是这样解读这句话的:“用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赋予沉默的文字以美妙的曲调,因为是你在读,精辟的论述注入了你的理解;因为是你在读,原本丰茂的树木,生长出带有你印记的枝叶。”读书,让知识和趣味互相交融,见解和品性依次增长;由此形成习惯,进而成为性格,当然一辈子便“心*气和”。

《心*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3

  今年重新教的一年级,回过头来,利用闲暇时间看了《心*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

  一年级的孩子是如此的不懂规矩,是如此的活泼好动,可薛瑞萍老师却说:教一年级的学生做到心*气和,这需要一种怎样的境界呀?想到下半年我就要接手一年级,这不就是等于给我送来了宝贵的经验吗?如此这点更加吸引了我,于是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发现自己缺乏的东西太多,要学的东西太多。

  一、静气的培养是种艺术

  在薛老师的眼里,培养学生的静气是整个一年级习惯训练的重点。薛老师的文章里总是提到读书需要静心,读书也能培养静心。因此,她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氛围。她说“我的静和柔是会传染的,安静总会从一些孩子到达另一些孩子。”为了培养学生的静气,薛老师每天让一年级的孩子静静地趴在桌上听音乐,写字时听,读书时听,休息时听。《月河》、《雪绒花》、《春野》、《春江花月夜》。走进了学生的课堂,也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薛老师常在学生嘈杂声起时柔和地对孩子们说:“你们影响我听音乐了。”只这一句话便让学生立即安静下来。对于一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训练,薛老师只强调安静一条,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氛围。首先她自己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和孩子说话。时间长了,孩子们个个都是轻声慢语、以礼待人,适应了小学的生活。我一方面感叹薛老师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另一方面也惊叹她的教育智慧。想想我有时候总埋怨学生静不下来,我也是有不可推却的责任的。教师自身心浮气躁,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大声叫喊和斥责,孩子又如何能做到心*气和呢?这样想来,我也应当从自身做起。不仅是学生需要静心,做教师的更需要静心,只有自己轻声慢语,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做到轻声慢语。只有静,才适合读书,适合思考,适合孩子的成长。

  二、爱孩子就是爱自己

  薛老师在她的文章中说:我喜欢他们——喜欢他们就是喜欢我自己。而她爱孩子的方式就是尊重每个孩子的成长特点。她用*常心看待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她说无论你愿不愿意,同不同意,工作都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这是一块命定属于你的土地,鲜花盛开还是荆棘丛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我们自己——不付出就想收获,那是背天道的痴心妄想。付出就能收获,那是天对我的格外垂恩。能力的差距是天生的,好学的程度也不可能一致。教师要做的是,把哪怕一丁点的学习热情给放大、点燃了——而不是用以怀疑的心态,扑灭上进的火花。她也总是这样对自己说:“顺其自然。或快或慢,或主动功需牵引,他们都在往前赶,我们二班没有差生。”想想*时的我,。也许是我对学生的要求太高,希望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常常抱怨孩子的笨,家长的懒,让我也心生烦恼,现在想想要让每个孩子都学得一样好那不过是教育的神话罢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环境,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也是有差别的,我们怎能要求每个孩子的发展的轨迹都一样呢?所以学习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特点,何乐而不为呢?

  三、读书是永远的精神粮食

  读了薛老师的文章的人都知道,她在不间断地读书。她说:“自己首先是个读书人,然后才是教师。”“语言——永远是教师联络感情、传授知识、激发思维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方式。具有足够吸引力的、新鲜活泼的语言从哪里来?读书——只有读书。”就因为这样,她读《给教师的建议》,读《教育漫话》,读《美的历程》,读《幽梦影集》,读《道德经》,读《忏悔录》等。作为一个小学教师,那么热爱读书,读了那么多的书,以至于哪天没读书就觉得缺少了什么,所以才会对“语文”的本质,有超脱考试体系的认识。

  当孩子们刚学习完拼音,薛老师带领她的一群孩子和家长,坚持了大量的课外阅读。刚开始要求学生一天一篇儿歌的阅读量,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优秀的学生已达到每日流畅朗读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水*。并且开始了每日一句的日记练习,尽早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大量的阅读让她教学有底气,让她的学生学习有灵气。所以她带的学生不仅阅读能力强,而且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强。而对比想想自己,我不爱读,所以总是找理由——没时间。感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差,语言贫乏之时,我是否反省过我自己呢?

  薛瑞萍是把握了语文教学的灵魂的,她不止一次地说:"我想语文和数学的不同,在于语文是可以混着拖的,是可以在不求甚解中慢慢明白的。"薛老师朴素的语言,深深打动着我,促我反思。心*气和取代急躁,下半年我也即将接手一年级,教育那些孩子多么需要调整心态。薛老师的书就如黑暗中的明灯,给我指明了方向,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我要不断努力,不断完善自己。

《心*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4

  读完《心*气和的一年级》感触很多,启发也很多。我从心理特别害怕一年级,因为这一年是老师和学生最艰难的一年,班主任总是忙乱的、嘈杂的、紧张的,嗓子总是嘶哑的,甚至说不出话。它很难和“心*气和”这四个字划上等号。于是我怀着一分好奇,带着一分疑惑,走近了薛老师和她的孩子们,感受着属于一年级的“心*气和”。这是一本原生态的教育随笔,书中没有大套大套空洞的理论和抽象的概念,而以一则则短小精悍的教育日记,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教学故事,折射着教育的真谛,其中许多观点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秩序从安静训练开始。

  一年级刚入学的常规教育很重要,当我面对一年级孩子的时候,希望他们急速地成长起来,恨不得今天上学明天就学会了怎样学习。但是开学初,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薛老师只强调“安静”一条,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氛围。时间长了,孩子们个个都是轻声慢语、以礼待人,适应了小学的生活。只有静,才适合读书,适合思考,适合孩子的成长。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家长和老师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柔和地和孩子说话。

  2、适当且*和的惩戒。

  看云非常重视惩戒的方式与分寸,年幼的孩子们也准确地理解了老师的苦心——“老师罚我们就是喜欢我们。要不然的话,我们就会学坏,成为坏孩子。”下面是看云与家长的谈话:“已经处理过了,你不要听见孩子们的报告跟着虚张声势。没什么的,该让你知道的事情我会告诉你,像这样的小事情,教师已经即时惩戒过的,你最好装作不知道。被严密看管和双重监视的感觉,是很让孩子沮丧的。只能抵消我的教育效果。

  3、抓好阅读教育

  听低年级孩子们读书,往往觉得他们拖调子如唱歌,每届孩子都是如此,薛老师顽固:孩子们不达要求就不放松,教师一遍遍的领,让孩子们感受语言中的音乐节奏。薛老师的顽固让我感动,也让我下定决心,今年的孩子们要抓一个新模式出来。

  读薛老师的文章,不仅能从中读到我们小学老师真实的日常生活,更能得到许许多多的教育智慧,而且让我们在工作中真正的受用。

《心*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5

  匆匆读完《心*气和的一年级》,两个观念留在了我的心头:第一,作为老师要怀着一颗*和的心,心*气和的引导孩子,做好一位老师该做的事;第二,就是作为老师要多读书,在读书中寻的心*气和,在读书中寻找心*气和的理由,在读书中找到心*气和的方法。读书,思考,是看云的生活方式,爱学生,爱读书,是看云的职业观。看云,一位爱教育,爱学生,爱思考,更爱读书的老师,从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师成长为一名在教育界的领军的人物,我们不得不叹服她的勤奋,不得不惊叹她的优秀。

  耳畔流淌着音乐,柔柔的,《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就如行云流水般澄清明净,每一个美丽的文字,都仿佛如春雨滴在了我的心坎上,并在这新的土壤里生下了根,这,我知道。

  这本书分《教育,对成长的迷恋》、《语文,美丽的生命之旅》和《书籍,一片丰沃的原野》三辑,《教育,对成长的迷恋》写的是班级工作中发生的一系列小故事集她的处理方式及思考,《语文,美丽的生命之旅》则书写了它独特的语文课堂记对语文教学的思考,《书籍,一片丰沃的原野》则将许多的书,经典的书加了盐和糖等佐料,调配成了一大锅一大锅让人百吃不厌的浓汤。

  薛老师是因为爱孩子而做教师的,薛老师是因为爱读书而教孩子读书的。她的职业观是:爱读书和爱孩子同样重要。她每天都要大声朗读一小时,或是在自己的学生面前,或是在安静的空教室里。她说“六年如一日,盯住一个班的学生,用你的爱读去带动学生的爱读,用你的爱表达去带动学生的爱表达。”她要求学生“书包里可以不带语文书,但不可以不带课外书。”她的学生中的佼佼者这样写道:“同学们都在读《我为歌狂》和《幻城》之类的校园小说,一堆一堆谈得好开心,于是我也借来读,可是实在觉得没劲,我根本读不进去。就只好去读我的《简·爱》了!”做个书香老师是优秀教师生活的方式之一。

  “站在台上,我就是语文。”“白纸黑字,这就是语文。”如此自信,如此纯粹。“我以我的方式积年累月地经营。没有奇花异卉,也看不出谁是‘栋梁’(我跟孩子说,不许说要做栋梁的话,因为你们是人!)我甚至不敢过分乐观于他们将来的语文学习,但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属于我的六年里,这里的野花灼灼绽放,这里的小树生气蓬勃!”“我在我的另一个小小的园子里,要怎么掘,便怎么掘。”“读书,写作,对话,思考。这就是语文。我爱读,带着学生读;我爱写,带着学生写;我爱思考,带着学生思考。老师台上口若悬河,灿若莲花,学生下面对答如流,滔滔不绝。这就是语文。”自信而有个性是教师成长的基石。

  在一篇篇薛老师写的教育日记和课例中。没有太多高深的教育理论,唯有她深厚、广博的文学底蕴,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她其实一点也不普通。“因为读和写的循环,是我根深蒂固了的生活方式,比如生命的流泉,如果停止了,阻滞了,我的日子就失去了鲜洁和明净;我之为我,就丧失了欢悦和活力。很大程度上,教——维系我们的‘共同事业’,不过是供水给可以流淌的一条人工地渠。因为它,在办公室里,乃至于课堂上,我都可以理直气壮的读;因为它,篇复一篇,我的文字的温和劲健,在教学随比例得到培养和磨砺。”反思加写作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最后,请记住薛老师的一句话:“大量地,高品位地读;自由地,诚实地抒写;勇敢地,大胆地思考——这,就是我磕磕碰碰一路走来的,越来越坚定的语文学习之道。”

《心*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6

  书之多喻为海,人们总以“沧海一粟”自谦为读书之少。而现在的我,顿觉所读的书竟连“沧海一粟”都不敢言。偶有空暇也喜欢读一些婉约小说和诗词散*为消遣,总不大愿意去读整本的`教育专著和教学理论书籍,我觉得那是件苦差事。

  无意间我也走进了这本《心*气和的一年级》,并随之被书中薛老师那自由飞舞的语言、真实具体的日常生活以及深刻的教育思想、独特的教育智慧深深感动,感受颇多。

  一、“心*气和”地管理班级

  一年级的孩子就像池塘里的青蛙,有事无事叫呱呱,所以班主任总是忙乱的、嘈杂的、紧张的,嗓子总是嘶哑的。老师们总有一套克敌制胜的法宝如:猛敲桌子、瞪眼怒视、大喊训斥、抓住典型。这样一来,好象班级常规极好,但在我沾沾自喜的同时,却越发地觉得自已失去了原有的温柔,脾气变得日日暴躁起来了。当陷入这种以暴制暴的狼狈状态,时间一长也就没有效果了,最后是焦头烂额又不得善果。是薛老师告诉了我唯有走向“*和”才能真正有效地管理好班级。

  1、常规训练从“安静”开始,在一年级开学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薛老师只强调“安静”一条,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氛围。她说:“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家长和老师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柔和地和孩子说话。”“也不要特地注意,是我的确修炼到了——上课说话声音小而柔和。我声音的静和柔是会传染的,安静总会从一些孩子到达另一些孩子。”*时讲课薛老师的声音尽量小,并要求学生读书“少用嗓子多用心”,还反复表扬完成任务之后安静看书的孩子。这样时间长了,学生们便懂得静是好的,终于很闹的孩子也能坐得住,也能静下来,这对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大有帮助。

  2、用音乐滋养孩子的心灵,“优美的音乐,能在潜移默化中,将孩子的心灵导向宁静优雅。同时,也使他们对音乐有了鉴赏能力——吃过仙桃的人,是再也不会贪恋烂桃的。”这是薛老师的一段话,每天让一年级的孩子听音乐,静静地趴在桌上听有各种优美的轻音乐,如《雪绒花》《春江花月夜》《早晨的空气》《春野》。慢慢地,孩子们在音乐声中朗读、自习,包括休息;慢慢地,孩子们个个都是轻声慢语、以礼待人。音乐成了这个班级形成优良教学秩序的一大功臣,正是音乐的熏陶使孩子学会了读书、学会了思考并快乐地成长。

  3、适当且*和的惩戒规范纪律,薛老师在一篇日记里写道:“惩戒是必须的,没有惩戒的教育是独腿软骨的巨人,立不稳更不要说长足前进了。”所以老师在开始一定要硬着心肠严格要求,把学生的不良习惯给予纠正,毕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她所带班级的班规就是:“自己承认,接受惩罚;不肯承认加倍惩罚。”可见惩戒在班级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薛老师非常重视惩戒的方式与分寸,可爱的孩子们也准确地理解了老师的苦心——“老师罚我们站就是喜欢我们。要不然的话,我们就会学坏,成为坏孩子。”下面是薛老师与家长的一次谈话:“已经处理过了,你不要听见孩子们的报告跟着虚张声势,没什么的,该让你知道的事情我会告诉你,像这样的小事情,教师已经即时惩戒过的,你最好装作不知道。被严密看管和双重监视的感觉,是很让孩子沮丧的。只能抵消我的教育效果。”读到这些管理班级的高超手法给我的震撼很大。现在才知道心*气和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教育的境界,有时以柔克刚的管理方法来得更有效果。

  二、“心*气和”地教学语文

  坚持不懈抓语感,“良好的语感,对于个人来说,不仅有利于文学修养的培植,也可以让他从谈吐到内心变得温煦优雅。”“没有语感,语文成了什么?枯燥的知识碎屑,无聊的淘分的黄沙。语感是高贵优雅的精神之花,必须从小着手培养。”听低年级孩子们读书,往往觉得他们拖调子如唱歌,每个孩子都会两个两个字地顿着读,在我的教学中,虽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在多次的范读指导还没解决问题的时候就没能坚持下去,松一阵紧一阵地练习,因而效果总不如意。

  而薛老师一直顽固地坚守训练:孩子们不达要求就不放松,教师一遍遍地领,让孩子们感受语言中的音乐节奏,体会“文字就是乐谱,读书就是唱歌。”这样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语感的做法让我感动之余也让我下定决心,对孩子们的语感训练一定要抓紧。因为,一年级是培养语感的起步阶段,也是关键阶段——错过了,就错过了。机械呆板的声音一旦形成,将来费多少力气,耗多少时间也不能挽回了。

  三、“心*气和”地沟通家长

  学校教育只是鸟的一只翅膀,如果离开家庭的有效支持,那这只鸟将永远不会真正地飞上蓝天。薜老师在教这个班级时,就运用了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引领家长走进孩子的学校生活,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充分调动了家长的力量。其中,有的是电话的记录;有的是面对面的交流,有的是网上的跟帖,最吸引我的是她写给家长的21封信,每周一封,情真意切。每周一封,根据学期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具体要求,引领着家长一步一步参与到班级的各种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这是一些非常有实效性的信件,如:第一周“呼唤”,呼唤家长做学习型的父母,与孩子一起看书,在给孩子买课外书的同时,也要给自己买一本;如:第五周“定能生慧”,建议家长尽量柔和地对孩子说话,在家不制造噪音,共同培养孩子的静气;再如:第八周“重要的是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鼓励家长在对待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21封信,既有苦口婆心的劝慰,也有煞费苦心的提醒:既有语重心长的告诫,也有不容置疑的要求。薜老师正是以这样的方式与她的家长们一道分享着教育的快乐。正是这二十一次心与心的交流,就是这二十一次真情的对话,不仅真正调动了家长的力量,也充分展示了薛老师的睿智。

  教育是润物无声的美丽而又缓慢的事业;从容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心态。的确,做到心*气和谈何容易!老师看起来的轻松与*和的后面其实蕴藏着多么巨大的坚忍与付出。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学会从容,学会心*气和,学会一种美丽的工作姿态!

《心*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7

  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分享的书名是薛瑞萍的《心*气和的一年级》。早就听说过《心*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但真正翻阅,还是从我带这一届一年级孩子开始的。

  这本书以每日记载的随笔方式向我们历数了薛瑞萍老师在第三次带一年级时的点点滴滴,或滔滔不绝的长篇感悟,或随心而发的三言两语。全书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也是对我启发最大的一部分——走向*和。记述她与一年级孩子共同成长的点滴。第二部分:请跟我来。收录的是薛老师给孩子家长的信,每一封信都是她与家长的真情对话,都体现了一个教师应有的责任感和爱心。第三部分:*和也辐射。收录了她的帖子带给周围人的影响的见证及在现实教育教学中的借鉴意义。

  第四部分:聆听大师。这一部分可谓是一针见血,点破了她“心*气和”支撑的理论来源:对苏霍姆林斯基等大师的理论潜心揣摩和领悟——“心*气和地对待学生,对待孩子。让我们慢慢来吧。我们原本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爱孩子的——不是吗?方式过急的时候,只能让孩子惧怕学习。还可能铸成一生难以追悔的大错。”

  如果只看这书名——《心*气和的一年级》,我想很多人都会以为这位薛老师是一位理想主义者,教一年级,能做到心*气和?可当你真的走进书中,你会被那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故事所吸引,它和你倾诉着一位普通教师的悲喜和愤怒,让你在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中感悟深刻的道理。这些看似随性的琐碎记录,没有掩饰什么,没有矫揉造作,却折射出薛老师执着而独到的教学思想。在薛老师的眼里,教育不再只是琐碎、辛苦,而是可以美得如花、静得如水、纯得如雪。

  读薛老师的书,总是被感动着,就连*时不爱读书的我,这次却被真正地吸引住了。有些细节读过一遍又一遍,读过之后仍是心生感动。

  首先感动于薛老师的:每天不断地读书。

  薛老师是一个极其爱书的人,每每两天不读书,便觉手足无措,性情焦躁。她的博览,既不是为了猎奇,也不是要借助什么高深的理论来显示自己的才识。在她看来,阅读,原本就是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和穿衣吃饭一样属于必然的事情。她认为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家长如此,教师更要如此。薛老师说的好:一切的阅读都是读自己。语文原可以无师自通,语文学习的根本在于多读书,读好书;因为袖长方能善舞,当教师自己就不爱读书或者根本就不读书时,再多再好的教学方法也只能是茶壶里面斗波涛,空玩花样而已。是书籍让她“心*气和”起来。

  一天不读书,就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几天不读书,就觉得“有浮躁之气生”。是呀,身为今天的老师,我们其实很需要读书。我常把自己定位于一位数学教师,殊不知数学教师整天与数字、公式打交道,因此更需要文学的滋养。读书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读书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读书才能让我们更有底蕴,让教育更有深度……读书的好处已被更多的人所看重所接受。

  其二、感动于薛老师的教学技巧:上课声音小而柔和。

  薛老师称其为“修炼”,感觉自己也特别需要这种“修炼”。讲课时常常忍不住会提高自己的嗓音,总以为那样做孩子们会听话些;常常忍不住厉声喊叫,总以为那样做孩子们才不敢“胡闹”。可是,错了。现实往往相反,越是大声嚷着要孩子们“安静”,这些孩子们也就越是不能心*气和地静下来。看来,从现在开始我真的需要“修炼”了。

  其三、也感动于薛老师的每天不断地反省、思考。

  在这本原生态的教育教学随笔中,经常看到她忏悔录式的自我控诉:有罚站了学生以后的愧疚,有拍桌子后的后悔,有拧了学生后的自责,有罚抄写数遍后的苦痛。这些毫不掩饰的自我暴露,将一个一线教师面对生活和工作的重压而滋生出的烦躁与扭曲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这种表现,对于她来说,是一种强烈的自我反省。她在这种从不不间断的反省中,一天天地由浮躁而走向了心*气和。

  其四:还感动于薛老师的每天不断地交流、沟通。

  薛老师说:教师的爱要博大得多,它包含慈祥的母爱,严厉的父爱和知心的友爱:知心朋友之间的理解,尊重,信任与交心。薛老师不仅注重了学生之间的*等的沟通,而且特别注重与家长沟通,她给家长写了那么多信,引领着家长向正确的教育理念前行。

  其五、更感动于她的真诚。

  薛老师的真诚,总是体现在真性情的自然流露之中。信手翻阅,便可从文中找寻到大量的这种真性情流露的描述:“我舍不得这帮刚刚上路的孩子,虽然地球离开谁都转动,可是因为我是爱他们的,所以总是自做多情地认为:离开了我,刚刚上路的他们,好比被抛弃的孩子。”——这是对事业的真诚。

  薛老师如此执着,确实让我敬佩至极。教育是漫长而美丽的事情,一份耕耘必定会有一份收获;教育是一份信念,更需要一份心态。心*气和的心态对于我们很重要。其实,需要心*气和的岂止是一年级?这种信念、这种心态值得我们每位老师学习。

  让我们在*和的教育中去奉献,去静候,去倾听花开的声音。

《心*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8

  今年重新教的一年级,回过头来,利用闲暇时间看了《心*气和一年级》这本书。

  一年级的孩子是如此的不懂规矩,是如此的活泼好动,可薛瑞萍老师却说:教一年级的学生做到心*气和,这需要一种怎样的境界呀?想到下半年我就要接手一年级,这不就是等于给我送来了宝贵的经验吗?如此这点更加吸引了我,于是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发现自己缺乏的东西太多,要学的东西太多。

  一、静气的培养是种艺术

  在薛老师的眼里,培养学生的静气是整个一年级习惯训练的重点。薛老师的文章里总是提到读书需要静心,读书也能培养静心。因此,她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氛围。她说“我的静和柔是会传染的,安静总会从一些孩子到达另一些孩子。”为了培养学生的静气,薛老师每天让一年级的孩子静静地趴在桌上听音乐,写字时听,读书时听,休息时听。《月河》、《雪绒花》、《春野》、《春江花月夜》……走进了学生的课堂,也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薛老师常在学生嘈杂声起时柔和地对孩子们说:“你们影响我听音乐了。”只这一句话便让学生立即安静下来。对于一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训练,薛老师只强调安静一条,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氛围。首先她自己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和孩子说话。时间长了,孩子们个个都是轻声慢语、以礼待人,适应了小学的生活。我一方面感叹薛老师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另一方面也惊叹她的教育智慧。想想我有时候总埋怨学生静不下来,我也是有不可推却的责任的。教师自身心浮气躁,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大声叫喊和斥责,孩子又如何能做到心*气和呢?这样想来,我也应当从自身做起。不仅是学生需要静心,做教师的更需要静心,只有自己轻声慢语,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做到轻声慢语。只有静,才适合读书,适合思考,适合孩子的成长。

  二、爱孩子就是爱自己

  薛老师在她的文章中说:我喜欢他们——喜欢他们就是喜欢我自己。而她爱孩子的方式就是尊重每个孩子的成长特点。她用*常心看待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她说无论你愿不愿意,同不同意,工作都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这是一块命定属于你的土地,鲜花盛开还是荆棘丛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我们自己——不付出就想收获,那是背天道的痴心妄想。付出就能收获,那是天对我的格外垂恩。能力的差距是天生的,好学的程度也不可能一致。教师要做的是,把哪怕一丁点的学习热情给放大、点燃了——而不是用以怀疑的心态,扑灭上进的火花。她也总是这样对自己说:“顺其自然。或快或慢,或主动功需牵引,他们都在往前赶,我们二班没有差生。”想想*时的我,。也许是我对学生的要求太高,希望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常常抱怨孩子的笨,家长的懒,让我也心生烦恼,现在想想要让每个孩子都学得一样好那不过是教育的神话罢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环境,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也是有差别的,我们怎能要求每个孩子的发展的轨迹都一样呢?所以学习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特点,何乐而不为呢?

  三、读书是永远的精神粮食

  读了薛老师的文章的人都知道,她在不间断地读书。她说:“自己首先是个读书人,然后才是教师。”“语言——永远是教师联络感情、传授知识、激发思维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方式。具有足够吸引力的、新鲜活泼的语言从哪里来?读书——只有读书。”就因为这样,她读《给教师的建议》,读《教育漫话》,读《美的历程》,读《幽梦影集》,读《道德经》,读《忏悔录》等。作为一个小学教师,那么热爱读书,读了那么多的书,以至于哪天没读书就觉得缺少了什么,所以才会对“语文”的本质,有超脱考试体系的.认识。

  当孩子们刚学习完拼音,薛老师带领她的一群孩子和家长,坚持了大量的课外阅读。刚开始要求学生一天一篇儿歌的阅读量,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优秀的学生已达到每日流畅朗读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水*。并且开始了每日一句的日记练习,尽早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大量的阅读让她教学有底气,让她的学生学习有灵气。所以她带的学生不仅阅读能力强,而且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强。而对比想想自己,我不爱读,所以总是找理由——没时间。感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差,语言贫乏之时,我是否反省过我自己呢?

  薛瑞萍是把握了语文教学的灵魂的,她不止一次地说:"我想语文和数学的不同,在于语文是可以混着拖的,是可以在不求甚解中慢慢明白的。"薛老师朴素的语言,深深打动着我,促我反思。心*气和取代急躁,下半年我也即将接手一年级,教育那些孩子多么需要调整心态。薛老师的书就如黑暗中的明灯,给我指明了方向,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我要不断努力,不断完善自己。

《心*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9

  朋友推荐一本薛瑞萍老师的《心*气和的一年级》,原本以为是闲暇之余的消遣之作,细细品味之下,却感慨万分,唏嘘不已,同时又发人深省。

  读书之始,我是觉得应该对自身的启发不是很大的。因为我是教数学的,而薛瑞萍老师是教语文的,虽同为一年级教师,但在一些方面始终有着细微的差异,比如薛瑞萍老师教拼音时就提到,语文和数学是不同的,是可以混着拖的,所以在教孩子们拼音时,她是有很大耐心的,可以一点点的慢慢的教孩子们,但是数学却不一样,数学不像语文,有着阅读作为温床,可以让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体会与领悟,数学有着它的客观性,它要求迅速准确,所以本身比较枯燥一些。深入阅读之后,才发现,教语文和教数学有什么区别呢?不都是教书育人吗?于是才认真的去阅读,去体味薛瑞萍老师在书中表达的涵义。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心得所获。

  首先是“定能生慧,静纳百川”的睿智,这对于教低年级孩子的老师来讲,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智慧,面对那些天性好动,又不懂世事的孩子们,有时候真的很难做到心*气和,但是身为教师,这却是我们必备的一种素养,说到老师这个职业,不得不说我们的鼻祖孔子,他老人叫就曾说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说明“不愠”是为师者的一项重要品质。

  顺带一提,书中不止一次提到作者自身一日不读书,便觉得心里落落的.,仿佛少了点什么,几日不读书,便觉得有“急躁之气”,这点让我很是忏愧,虽然*时也有阅读的习惯,但却没有那么深刻的感受,仿佛读书不过是一种消遣,比起薛瑞萍老师那种把读书当作吃饭睡觉这种事来对待的态度,实在是自惭形秽。身为教师,常年与书为伴,读书实在当好老师的一个重要习惯。

  其次是沟通,教师不仅仅是要和孩子沟通,更要和孩子的家长们沟通,“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家长在教育中的地位,只有处理好教师、孩子、家长的关系,教育的质量和水*才能真正提高,而教师在这当中,就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所以家长会不应该是让老师说说孩子的“小报告”,更应该让家长、孩子以及老师做一个深层次的交流。

  最后是“金诚所至”,薛瑞萍老师通过记录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了她为了教育、为了孩子的那份真诚和热忱。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重要的是一份责任,唯有怀揣这份责任,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才能真正无愧老师这一职业。

  都说老师是园丁,培养着祖国的花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既然选择了这一神圣的职业,就让我们用汗水和心血,灌溉他们的成长,静待那花开之时。

《心*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10

  暑假开始就知道这学期要教一年级,心里惶恐、忐忑、焦虑……赶紧拿出姜春梅老师早早推荐过的薛瑞萍老师写的《心*气和的一年级》。假期刚刚读完时并没有太多感触,毕竟是书本上的理论,不知如何运用的课堂教学和管理中去,更不知道效果如何,直到9月份开学第一天,见到小家伙们,从这一天开始,薛老师的文字开始浮现脑海,迫不及待再次翻开书,再读一遍,心中似乎有了一盏明灯,让原本可怕的一年级变得越来越可爱了。全书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也是对我启发最大的一部分——走向*和。收获如下:

  一、"从安静训练开始"的第一步教学。秩序从安静开始,这一点是最让我感到新鲜,对于新入学的孩子,我们恨不得一下子就把自觉学习、认真听讲、按时作业等等我们认为好的学习习惯都给养成了。但薛老师不是这样的,她的态度是"一要责任明确,二要慢慢加任务,就像现在对于行为规范的要求,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只强调安静这一条。等这一条入了他们心,真正成为班规了,再抓其他的。样样都抓,必定样样抓不起来。"她希望这样有意识地反复强调,能尽早让学生懂得静是好的。一年级的常规教育是重要的开场,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而孩子们不可能短时间内全部做到。这就要求我们对孩子们不能一下子要求太高,只能一点一滴地帮助孩子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一段时间抓一个重点,达到了,表扬,再抓第二个重点。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孩子就能逐渐适应小学生活了。薛老师说:"心*气和地对待学生。让我们慢慢来吧。我们原本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爱孩子的——不是吗?方式过急的时候,只能让孩子惧怕学习。还可能铸成一生难以追悔的大错。"

  二、阅读。这个阅读不单单指孩子们读书,而是薛老师酷爱阅读。在她看来,阅读,原本就是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和穿衣吃饭一样属于必然的事情。她认为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家长如此,教师更要如此。薛老师说的好:一切的阅读都是读自己。语文原可以无师自通,语文学习的根本在于多读书,读好书;因为袖长方能善舞,当教师自己就不爱读书或者根本就不读书时,再多再好的教学方法也只能是茶壶里面斗波涛,空玩花样而已。是书籍让她"心*气和"起来。

  三、不断反思。就像我们每天在写教学反思一样,薛老师还不间断地反省自己,思考原因与对策。她在不间断的反省中,一天天地由浮躁走向了心*气和———尽管这中间依旧会出现反复,出现压不住火的时候。薛老师有两种做法值得我们所有教师学习:一是不背后说学生的坏话,再就是不背后说家长的坏话。这种严格自律的背后,是一种道德,更是一种责任。因为只有视所有的孩子都是最优秀的,才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才会不恼怒于学生的种种不足。同样,只有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主动地担在自己的肩膀上,才能不因为家长的失职而气恼,而怨声载道。薛老师说过,没有一个孩子不是抱着一颗学好向上的心来学校,只是个人的能力、悟性、基础、家庭环境所给字样不同。他们把无限的信任给了教师,教师应当对应他们的心愿,而不是根据他们呈现出来的优秀度回报相同的信任。一旦承认了人生的缺憾、先天和成长环境的差异,爱就无等差了。我想,薛老师通过不断地反省和思考,来认识教育,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让同行看到了教育的深层,也许这些语言并不能和教育理论并论,但是它真实感人,让人受益匪浅。

  开学才一个月了,孩子们已经有模有样了,早读、值日、早操、发言、用餐、作业,路队,孩子们已经迅速掌握了这其中的纪律和规律,尽管在二年级以上的孩子们眼中,他们的表现还不那么完美,还那么稚嫩,可是只有陪伴过他们的老师才知道,这其中的努力和进步。

  一年级,真的没那么可怕,谢谢薛老师,谢谢《心*气和的一年级》,谢谢我的孩子们!


《一年级的小蜜瓜》观后感3篇(扩展7)

——介绍小蜜蜂一年级作文3篇

介绍小蜜蜂一年级作文1

  今天我看见爸爸正忙着取蜂蜜,我就想起了勤劳的小蜜蜂。爸爸告诉我,春天,当山上、田里开满各种各样鲜花的时候,小蜜蜂就早出晚归的,整天忙着在百花从中采花蜜。不辞辛劳地为人们采到香甜的蜂蜜。爸爸还告诉我,蜂蜜是一种很好的营养品。

  你看,小蜜蜂那么辛苦地去采蜜,不是为了自己,而是我们人类。所以我想它们一定是我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好好地保护它们。

介绍小蜜蜂一年级作文2

  早晨,金灿灿的太阳在山的背面刚刚露出了笑脸,小蜜蜂就提着小花篮进入了花的海洋,它一会儿亲亲那朵花,一会儿亲亲这朵花。不停地采着花粉。这时,一只蝴蝶飞来了说:“小蜜蜂你飞来飞去的多辛苦呀!你就在一朵花上采蜜多好呀!”小蜜蜂说:“只有采得百花,酿出的蜜才香甜呀!”说完,小蜜蜂又忙了起来。

  傍晚,月亮公主和小星星出来了,小蜜蜂才提着满满一篮子的"花粉回家了、它真是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呀!

介绍小蜜蜂一年级作文3

  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小蜜蜂高高兴兴去采蜜。

  他想:今天肯定花开得特别多特别美。没想到,刚刚飞过一个荷花池,突然,乌云密布,不一会儿, 电闪雷鸣,雷声隆隆,大雨哗哗。小蜜蜂想:来不及回家,我得赶快找个避雨的地方。于是他马上躲在一片荷叶下。这把伞真不错。小蜜蜂一点儿都没有淋到雨。还好不久雨就停了。小蜜蜂大声说:“谢谢太阳公公!”

  这个早晨他采的蜜比往日还多。


《一年级的小蜜瓜》观后感3篇(扩展8)

——跑步的一年级作文

跑步的一年级作文1

  今天晚上,我跟往常一样做完作业、练了会电子琴和毛笔。这时爸爸准备下楼跑步,他问妈妈:“你要不要去啊?”妈妈今天很积极的说:“要!”我听到这话,也赶忙去穿好跑步鞋,跟着爸爸一起下楼啦。

  爸爸带领我们做了一小会热身,然后他在前面,我在中间,妈妈在后面,我们排着这样的队伍跑步前进。我跟着爸爸在前面跑着跑着,过了一会儿,我转头一看:哇!妈妈不见了!我马上停住,等了下,哦!妈妈在后面气喘吁吁的走过来了,她咕哝着:“哎哟,不行了,不行了,我跑不动了,第一天跑步,就这样吧,以后每天进步一点,每天多跑一圈。”我跟妈妈说:“好!”,于是我和妈妈停在原地,喘着气,等着爸爸回来。

  我和妈妈的第一次跑步就这样结束啦。我们决定以后都要跟着爸爸一起跑步,锻炼好身体,那样就比较不会经常感冒了。

推荐访问:观后感 蜜瓜 《一年级小蜜瓜》观后感3篇 《一年级的小蜜瓜》观后感1 《一年级的小蜜瓜》观后感150字

本文来源:https://www.eeee40.com/fanwendaquan/guanhougan/61245.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