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鸿鹄文档网!

【人社总结】漯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6年度工作总结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5-14 08:42:06

漯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6年度工作总结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指导下,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社总结】漯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6年度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

【人社总结】漯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6年度工作总结


漯河市劳动和社会
保障局2006年度工作总结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指导下,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省、市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为主线,以争创一流业绩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多项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呈现创新发展的新局面,实现了“十一五”的开门红,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落实扶持政策,健全服务体系,就业再就业工作明显好于往年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2112人,完成省定全年目标30000人的140%;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481人,完成省定全年目标6800人的228%,其中“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4433人,完成省定全年目标2500人的17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7%,低于省控目标2.13个百分点,为近年来最低水平。

一是狠抓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制定出台了《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意见》(漯政〔2006〕27号),进一步完善了就业政策和工作机制,突出抓好小额担保贷款发放,认真落实税费减免和各项补贴政策。全年共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费515.75万元;落实各项补贴3356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020万元,完成省定全年目标3000万元的134%,小额担保贷款到期回收率达99.7%,居全省首位,带动5000余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为此省里奖励我市小额贷款担保基金392万元。

二是深入开展以人为本的就业服务全面落实对城镇各类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免费职业介绍,坚持日常交流与专项活动相结合,先后开展了“春风行动”、“再就业援助月”、“再就业政策宣传月”、“民营企业招聘周”、“技能岗位对接”等多项就业再就业服务活动;创新服务措施,提高服务水平,推出了“4小1大”职业介绍、“一帮一”结对帮扶等一系列人本服务新举措。全市共开展免费职业介绍45849人,实现就业31645人,有力地促进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在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再就业工作汇报会上,我市就强化人本服务作了典型发言,一些经验和做法在全省得到推广。

三是积极开展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工作坚持日常援助、集中援助、重点援助相结合,实施再就业援助工程,千方百计开发公益性岗位,促进困难就业群体再就业。全年共开发保绿、保洁、交通协管等公益性岗位1350个,有效解决了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难的问题。特别是集中开展了消除“零就业家庭”活动,在全市新开发700个公益性岗位,解决“零就业家庭”成员、夫妻双下岗、复退军人、单亲抚养未成年子女等特殊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专门拿出1000万元小额担保贷款,扶持“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困难群体实现了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二、深化制度改革,狠抓扩面征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出台和转发30个社会保险政策性规定,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了社会保障框架体系建设;巩固完善五项社会保险费合并统一征缴机制,以个体、私营企业及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狠抓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和清欠工作,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基金征缴实现重大突破。全市各项社会保险费征缴达4.42亿元,较2005年增加1.4亿元,同比增长46%,连续两年实现“亿”数的跨越。社会保障“安全网”、“减震器”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企业养老保险突出抓好国务院38号文件《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的贯彻实施,认真开展了新政策的宣传、测算工作,与全省同步如期实施了新的养老金计发办法。严格政策、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调整工作。按时启动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工作,通过认真整理、规范和测算,目前我市参保职工的缴费信息和个人账户管理数据已基本整理完毕,并提前上报省厅。全市新增参保职工13016人,完成省定全年目标5000人的260%;缴费人数达10.21万人,完成省定全年目标8.51万人的120%;征缴基金2.84亿元,完成省定全年目标1.5亿元的189%,较2005年增加9376万元,综合征缴率达165.6%,居全省首位;确保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全年共为41291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2.987亿元,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100%。

失业保险强化基础管理,出台了《漯河市失业人员纳入社区管理办法》,在全省率先将失业人员纳入社区管理,有效保障了失业人员的各项权益,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其经验做法在全省失业保险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做典型发言。以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为重点,努力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将全供事业单位应缴失业保险费足额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全市失业保险参保职工达16.23万人,完成省定全年目标16万人的101%;征缴基金3442万元,完成省定全年目标1650万元的209%。争取省级调剂金300万元;为7500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3255万元,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了切实保障。

医疗保险按照建统筹、保住院、保大病的医疗保险工作思路,努力解决困难企业及其职工的参保问题;市政府以漯政〔2006〕105号文件出台了《漯河市农民工医疗保险暂行办法》,明确了我市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政策规定,启动了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专项扩面行动。全市医疗保险参保职工达19.2万人,完成省定全年目标18万人的107%;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8000人;征缴基金1.17亿元,较2005年增加3997万元,增幅达52%,创历史最好水平。

工伤保险加快推进高风险行业参加工伤保险。以宣传贯彻《工伤保险条例》为契机,以建筑等高风险行业和民办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以进城务工人员为主要人群,进一步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大力实施了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平安计划”。全市工伤保险参保职工达10.5万人,完成省定全年目标10.5万人的100%;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1279人;征缴基金399万元。同时,稳步推进生育保险,全市生育保险参保职工达28477人,征缴基金161万元。

三、强化执法监察,规范劳动关系,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1、多种形式开展监察执法活动,及时查处各种侵害劳动者权益行为全年共检查用人单位2663家(次),涉及劳动者17.98万人(次),下达各类法律文书3077份,行政处罚125起,申请法院强制执行21起,追缴社会保险费564.63万元,追讨劳动者工资765.3万元,其中农民工工资736.4万元,清理童工110名,取缔非法劳务中介机构28家;受理职工群众投诉举报案件656起,结案率达98%,超省定目标3个百分点,有力地保障了劳动者合法权益。一是坚持劳动保障监察员日常巡查制度,主动到用人单位巡视,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预防各类纠纷案件的发生。全市31名专职监察员共巡查用人单位1658家(次),及时纠正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行为300余起。二是大力开展劳动保障专项检查和综合执法监察活动,相继开展了农民工工资支付、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砖瓦窑场劳动用工、企业劳动用工、禁止使用童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征缴等7次专项检查和1次综合执法检查。特别是在市人大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在全市深入开展了《劳动法》执行情况大检查。三是加大劳动者举报案件的查处力度,完善职工投诉举报制度,畅通投诉渠道,做到受理一起,立案一起,查处一起,结案一起。一年来所受理的投诉举报案件,没有一起错案和行政不作为现象发生。四是完善企业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制度,健全企业诚信档案,对全市178家用人单位进行了企业诚信等级评价工作,认定结果向社会予以公布,有力地促进了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2、大力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从源头上规范劳动关系启动实施“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按照“依法调整、积极稳妥、政策到位、分类实施”的原则,以民营企业较为集中的高新区为试点,在全市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推动用人单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在试点工作中,高新区75家正常生产经营的用人单位全部与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签订率达100%。据统计,全市全年新签劳动合同13429人,续签28631人;全市国有集体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分别达到98%、76%,较去年年底有了大幅度提高,对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强化劳动信访仲裁工作,及时化解劳动纠纷和争议坚持“局长信访接待日制度”、“领导包案制度”和“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依法按政策办事,进一步规范群众的上访行为,积极引导群众依法、逐级、有序上访;健全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制度,加大劳动争议处理力度,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在企事业单位破产改制过程中,严把政策关,切实维护了企业和职工双方合法权益。一年来,全市劳动保障系统共接待来访群众9000多人次,集体访75批次,涉及3000人次,信访立案84件,结案83件;立案处理劳动争议262件,涉及职工1100人,其中集体案件36件,现已结案261件,法定时效结案率达100%。这些仲裁信访案件全部消化在劳动保障系统内部,没有发生越级集体上访现象,有效维护了全市大局的稳定。

4、加强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健全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三方协商机制,指导企业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发挥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的调节作用,对全市200多家企业不同工种、不同工作年限、不同文化程度等情况的从业人员工资收入分配情况开展调查,及时发布了工资指导线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2006年6月,向社会发布了60个工种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2006年企业工资指导线;8月向社会发布了25个行业的企业人工成本情况,初步建立了我市企业人工成本信息制度。

四、围绕市场需求,拓宽培训领域,职业培训工作取得较大突破

一是加快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管理全市新批准成立民办技工学校2所,使我市技工学校达到7所,年培训能力达到近万人。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市技工学校被劳动保障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申报高级技工学校工作进展顺利。进一步加强对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管理,组织开展了办学诚信等级评估,规范办学行为,净化了培训市场。全市技工学校招生3034人,在校生达7000多人,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完成初中级技能培训11600人。

二是认真开展各类技能培训突出就业导向,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使培训与促进就业、促进创业更好地结合,组织开展了企业职工岗前培训、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全年共开展在职职工培训10888人;再就业培训15983人,实现就业13827人;创业培训630人,完成省定全年目标任务的109%,其中359人实现创业,不仅自己当上了小老板,还带动1078人实现了再就业。在河南省首届创业成果展示暨项目推介会上,我市创业成果受到了与会领导和广大职工的一致好评。

三是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细化高技能人才培训、使用、评价、激励、保障等方面的操作办法,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训制度,落实“技能人才培训工程”,组织实施“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加强紧缺人才的培养。全年培养新技师216人、高级工423人,超额完成“三年1000名高级工和新技师培养计划”,使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增加到3500人,有效缓解了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四是继续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进一步拓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覆盖范围,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使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在培训就业中发挥更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全年共有7320人参加技能鉴定考核,并取得了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

五、健全工作机制,突出工作重点,农民工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是切实加强对农民工工作的领导实行目标管理,把农民工工作任务纳入各级政府年度目标考评体系。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施意见,市、县两级建立了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建立了由30个部门组成的农民工工作机制,切实加强了对农民工工作的领导。

二是完善农民工维权机制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严格规范用人单位工资支付行为,认真落实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建设和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按中标价的一定比例缴纳工资保障金,以防止发生新的工资拖欠行为。推行农民工维权须知公告牌制度,在全市建筑工地和餐饮娱乐行业设置公告牌,公告牌明确了农民工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对预防各类违法行为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劳务输出工作体系和服务体系,依托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立健全市、县(区)、乡(镇)、村四级劳务输出组织网络,坚持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在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素质、组织化程度和维护农民工权益上狠下功夫。建立了农民工培训基地,认定32家培训机构对农民工进行定点培训。全年共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16455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46万人,完成省定全年目标4万人的236.5%,累计达36.4万人。

六、推进“金保工程”,完善基层平台,劳动保障管理服务迈上新台阶

1、“金保工程”加快推进目前,我市劳动保障数据中心、劳动保障市域网已经基本建成,劳动保障网站已开通运行。全面完成了全省统一应用软件上线运行的各项准备工作,顺利完成了与各经办机构的联网,实现了经办机构与数据中心的数据交换,实现了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的信息化管理,对促进社会保险费征缴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完成了748家用人单位、涉及近10万名参保职工的数据整理工作,作为“金保工程”核心和基础的数据整合工作已经大头落地。顺利开通了省、市联网线路,数据、视频会议两套系统已经投入使用;网站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已成为全市劳动保障宣传、职业交流、网上培训的重要途径。

2、社区平台服务功能趋于完善以区划调整和乡镇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快劳动保障基层平台建设,目前全市劳动保障基层平台达104个,所有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加强制度管理,印制了《劳动保障事务所规章制度及服务规范汇编》,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基层劳动保障所(站)建设,开展了劳动保障所(站)达标活动。集中组织基层平台工作人员进行劳动保障工作业务培训,提高政策服务水平,拓宽服务职能,使社区平台更加规范、有序、健康运行,为广大职工群众提供了更直接、方便、快捷的服务。

七、强化培训教育,改进工作作风,干部队伍和党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1、进一步加强了对全系统干部的培训教育大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进一步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建立长效学习机制,坚持局党组中心组学习和周五学习日制度,注重理论学习,强化业务培训,确保学习效果。采取集中学习和“送出去”学习的方式,先后在全局开展了学习党章和学习十六大精神等活动,共有86人次参加了全国、省、市组织的各类培训,同时集中对县区、基层平台300名一线工作人员进行了政策业务培训,并根据考试成绩颁发了上岗资格证书,切实提高了全系统干部职工做好新形势下劳动保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2、切实加强了作风建设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规范从政行为,坚持不懈地抓队伍作风建设。继续开展“优质服务窗口”创建评比活动,规范创建标准,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岗位补位制,提高服务质量;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广泛征求意见,严格落实责任,切实进行整改;继续实行企业联系点和现场办公制度,深入企业,深入职工群众,认真受理投诉举报案件和市长热线交办件,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年共办理市长热线交办件75件,按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达100%。

3、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对全系统70名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了换证年检考试。认真梳理劳动保障执法依据,依法确定执法岗位,分解执法责任,细化执法标准,严格执法程序。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建立健全了行政执法公示制和过错追究制,进一步规范了各种执法文书,在全市开展了文明执法活动。对行政许可项目进行了全面清查,并按要求全部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完善了政务公开办法,逐步推行电子政务,进一步增强了行政审批工作的透明度,切实做到了公开、公正、便民、高效。全年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2件,应诉行政诉讼案件1件,行政复议案件维持率和行政诉讼胜诉率均达100%。

4、进一步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深入学习中央两个《条例》及相关规章,牢记两个“务必”,严格执行省委“十二条”规定,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勤政廉政教育,坚持干部一岗双责制、廉洁从政承诺制,保证了党风廉政建设落到实处。

5、强化了社会保险基金监管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制度,改进监管方式,规范完善了非现场监督的措施与办法,确保基金的安全运行。对市、县(区)两级各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了全面检查,有效地防止了社会保险基金在收缴、管理、使用过程中的违规违纪现象,确保了基金不出问题。

在上述工作顺利推进的同时,我局驻村工作各项任务圆满完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卫生创建、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继续保持先进位次,技校新校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离退休职工医院管理服务等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了对军转干部、复退军人劳动保障政策的落实。一年来,我局先后荣获“全国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先进单位”、“全省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先进集体”、“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全省劳动监察工作先进单位”、“全省职业介绍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全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2006年全市劳动保障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们仍清醒的看到,劳动保障工作任务还依然繁重:一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社会就业压力还比较大,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共存。二是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不尽人意,与广大职工、城镇居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亟待研究解决。三是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现象时有发生,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任务仍然很重。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推荐访问:漯河市 社会保障局 劳动 【人社总结】漯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6年度工作总结

本文来源:https://www.eeee40.com/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82311.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