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鸿鹄文档网!

《早发白帝城》诗词鉴赏3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4-20 20:48:03

《早发白帝城》诗词鉴赏1  《早发白帝城》  唐代: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早发白帝城》诗词鉴赏3篇,供大家参考。

《早发白帝城》诗词鉴赏3篇

《早发白帝城》诗词鉴赏1

  《早发白帝城》

  唐代: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

  *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译文二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注释

  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还:归;返回。

  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创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所以诗题一作《下江陵》。

  赏析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彩云间”的“间”字当作隔断之意,诗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种种恍如隔世。一说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写白帝城之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暂、耳(猿声)目(万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暝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还”字上。“还”,归来的意思。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如同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读者细细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诗人说“啼不住”,是因为他乘坐飞快的轻舟行驶在长江上,耳听*的猿啼声,又看见两旁的山影,猿啼声不止一处,山影也不止一处,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声和山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清代桂馥称赞:“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

  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便显得笨拙;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船的快速读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看这首诗的气势的豪爽,笔姿的骏利,还不能完备地理解全诗。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欢悦。快船快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删”韵的“间”、“还”、“山”来作韵脚,使全诗显得格外悠扬、轻快,回味悠长。

《早发白帝城》诗词鉴赏2

  《早发白帝城》

  唐朝: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古诗简介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无不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早发白帝城》翻译/译文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早发白帝城》注释

  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

  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江陵:今湖北荆州市。

  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还:归;返回。

  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早发白帝城》赏析/鉴赏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无不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早发白帝城》文学鉴赏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彩云间”的“间”字当作隔断之意,诗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种种恍如隔世。一说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写白帝城之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暂、耳(猿声)目(万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暝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还”字上。“还”,归来的意思。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如同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读者细细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诗人说“啼不住”,是因为他乘坐飞快的轻舟行驶在长江上,耳听*的猿啼声,又看见两旁的山影,猿啼声不止一处,山影也不止一处,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声和山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清代桂馥称赞:“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

  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便显得笨拙;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船的快速读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看这首诗的气势的豪爽,笔姿的骏利,还不能完备地理解全诗。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欢悦。快船快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删”韵的“间”、“还”、“山”来作韵脚,使全诗显得格外悠扬、轻快,回味悠长。

  《早发白帝城》名人鉴赏

  前人对这首诗好评如潮,如杨慎《升庵诗话》:“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清代乾隆御定《唐宋诗醇》卷七:“顺风扬帆,瞬息千里,但道得眼前景色,便疑笔墨间亦有神助。三四设色托起,殊觉自在中流。”丁龙友评价:“此是神来之调。”

  吴昌琪《删订唐诗解》卷一三:“插猿声一句,布景着色之。”应时《李诗纬》卷四:“等闲道出,却使人揣摩不及。”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被人们视若珍品。

  这首诗的名句是“*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有学者认为,“*猿声啼不住”是隐喻李亨兄弟相残。

  《早发白帝城》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汉族,祖籍陇西成纪。一说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时跟随父亲迁至剑南道绵州。一说即出生于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早发白帝城》诗词鉴赏3

  《早发白帝城》原诗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翻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早发白帝城》创作背景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经四川。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是作者回到江陵时所作,所以诗题一作《下江陵》。

  《早发白帝城》赏析

  肃宗乾元二年(759),李白受永王李璘案的牵连,被流放夜郎,行到白帝城遇赦,随后他乘船下江陵,在去江陵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朝辞白帝彩云间”,写诗人在早晨,从彩云缭绕的白帝城离开。“彩云间”三字,既体现了白帝城的地势高,同时也流露了诗人内心的愉快舒畅的心情。

  正因为白帝城地势非常高,所以,江水落差大,诗人乘舟而下,速度非常快,所以有“千里江陵一日还 ”之说。这里“千里”空间之远和“一日”时间之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明了行程之快,快捷无阻地行舟江上,加上诗人遇赦,可想而知,诗人行舟江上当是备感神清气爽。“还 ”也暗含了诗人归心似箭,心情舒畅之感。

  接着诗人写到了在行舟的情景,“*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人在江中不断地听见*的猿猴啼叫声,不知不觉间轻快的小舟已经驶过了万重山。这里“啼不住”表明*辕啼不断,但是,如果船行缓慢,辕啼声应该是悠长的,那么,这里猿啼不断就侧面衬托了行舟的速度之快。一个“轻”字,不仅表现的是船行轻快,也体现了诗人历尽艰辛,现在前途开阔的畅快心情。

  这首七绝诗风格轻松明快,清新俊朗,充满动感,流畅飘逸。感情饱满充沛,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诗人历尽艰辛后的轻松快感。

  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地有争议一种说法是唐代设安西都护府管辖的碎叶城 (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西南约10公里)还有一种说法是出生在唐剑南道绵州(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自言祖籍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还有一说是绵州昌隆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誉为“诗仙”。后世将李白和杜甫并称“大李杜”。


《早发白帝城》诗词鉴赏3篇扩展阅读


《早发白帝城》诗词鉴赏3篇(扩展1)

——《早发白帝城》古诗词3篇

《早发白帝城》古诗词1

  朝代:

  唐代

  作者:

  李白

  原文: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

  译文一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译文二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注释

  ⑴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⑵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⑶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还:归;返回。

  ⑷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⑸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早发白帝城》古诗词2

  朝代:

  唐代

  作者:

  李白

  原文: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

  译文一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译文二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注释

  ⑴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⑵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⑶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还:归;返回。

  ⑷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⑸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早发白帝城》诗词鉴赏3篇(扩展2)

——早发白帝城古诗鉴赏 (菁选2篇)

早发白帝城古诗鉴赏1

  【早发白帝城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1.诗的前两句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 的特点。(1分) 1.湍急 评分:共1分。意思对即可。2.“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2分)2.“轻”字既写出了船的轻快,也写出了诗人的轻松和喜悦。 评分:共2分。答案含“船的轻快”“内心的轻松、喜悦”两点内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3、《早发白帝城》由《三峡》化出,同样写猿声,其作用有何不同?3、《早发白帝城》用猿声衬托行船的快和作者的心情,《三峡》用原声带哀转久绝表现峡谷幽长的特点,渲染了秋天三峡的萧瑟气氛。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轻松喜悦之情。5、说说这首诗和《三峡》一文中分别借猿猴的啼叫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早发白帝城阅读答案详细查看

早发白帝城古诗鉴赏2

  早发白帝城创作背景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所以诗题一作《下江陵》。

  前人曾认为这首诗是李白青年出蜀时所作。然而根据“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意,李白曾从江陵上三峡,因此,这首诗应当是他返还时所作。

  早发白帝城鉴赏

  全诗四句全在一个“流”字,以体现诗人遇赦之后,从此海阔天空的轻松与喜悦的心情。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彩云间”的“间”字当作隔断之意,诗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种种恍如隔世。一说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写白帝城之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暂、耳(猿声)目(万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暝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还”字上。“还”,归来的意思。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如同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读者细细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诗人说“啼不住”,是因为他乘坐飞快的轻舟行驶在长江上,耳听*的猿啼声,又看见两旁的山影,猿啼声不止一处,山影也不止一处,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声和山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清代桂馥称赞:“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

  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便显得笨拙;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船的快速读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看这首诗的气势的豪爽,笔姿的骏利,还不能完备地理解全诗。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欢悦。快船快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删”韵的“间”、“还”、“山”来作韵脚,使全诗显得格外悠扬、轻快,回味悠长。

  前人对这首诗好评如潮,如杨慎《升庵诗话》:“惊风雨而泣鬼神矣。”清代乾隆御定《唐宋诗醇》卷七:“顺风扬帆,瞬息千里,但道得眼前景色,便疑笔墨间亦有神助。三四设色托起,殊觉自在中流。”丁龙友评价:“此是神来之调。”吴昌琪《删订唐诗解》卷一三:“插猿声一句,布景着色之。”应时《李诗纬》卷四:“等闲道出,却使人揣摩不及。”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被人们视若珍品。

  这首诗的名句是“*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有学者认为,“*猿声啼不住”是隐喻李亨兄弟相残。


《早发白帝城》诗词鉴赏3篇(扩展3)

——早发白帝城翻译赏析

早发白帝城翻译赏析1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早发白帝城》诗词鉴赏3篇(扩展4)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10篇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

  教学目的:

  1、学会本首古诗中的生字新词。

  2、在弄懂词句意思的基础上,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重难点:

  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出示图片:看图回忆古诗《绝句》

  两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古诗。

  出示一段话:(略)

  教师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喜欢读那一段话?说出理由。(喜欢读古诗,古诗读起来象唱歌)

  师:朗读古诗要注意节奏,就像大家做操一样,要跟着节奏,才能做出优美的动作。

  三:新课:

  师:今天我们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板书)

  1预习情况,解释词语意思。

  白帝城辞江陵还

  2出示地图从图上找到白帝城和江陵的大概位置。

  师:作者正是从白帝城回江陵?那么他用的是什么交通工具呢?(船)

  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轻舟已过万重山)

  同学们思考:作者从白帝城出发到江陵坐船需要多长时间?

  师:诗中用多长时间?(一天)

  师:为什么用一天就可以到达千万里的路程?

  3教师简单讲诗的背景:李白在朝中做官时遭人陷害被皇帝流放到很远的地方中途的赦返回家乡。这时的李白是怀着异常高兴的心情返回家中的。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写下了经典的《早发白帝称》。

  师:那么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感情来朗读这首古诗呢?(轻松愉快的心情)

  板书:朗读古诗。(创新之处打节奏读古诗)

  师:刚才大家说喜欢读古诗,因为读起来比较优美,我们以前用什么样的方法读古诗?

  (拍手打节奏:一句来两拍一句四拍一句七拍)

  1学生分别用三种节奏来朗读古诗,感受诗的节奏美。教师指导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小结用那一种节奏读起来比较好?(一句两拍)大家再来读一遍。

  板书:体会古诗

  师:读完古诗,你从中知道了诗中写了那些内容?(学生回答)

  师:诗中写了谁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去?(李白从白帝城出发到江陵去)

  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诗的题目)

  师:“发”是什么意思?(出发学生对出发可能不懂,教师稍加讲解。例:我们从学校出发到烈士陵园。)

  学习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生的要学习方法:自己理解,教师启发。

  师:彩云间是什么意思?白帝城沐浴在彩云中间。(解释诗意)

  早晨离开了沐浴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

  师:白帝城距江陵有多远?诗中写了吗?(相距千里)

  师:一千里是真正的一千里吗?千里不是实数,是一个大概得数字。这样远的路程作者什么时候才能到达?。(一日表明速度快)

  学生想:一天能到达吗?现在坐火车到北京还需要一个晚上,坐船一天就能到吗?

  师: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作者的心情愉快,所以觉得船行的快。

  (学生解释诗意)

  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师:作者如此喜悦的心情,他不去欣赏沿江*那美丽的风景吗?他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猿猴的叫声看到万重的高山)

  师:万重山是什么意思?是一重两重。(解释诗意)

  在猿猴不断的叫声中,轻快的小舟已经穿过了连绵不断的群山。

  朗读诗意。

  小结:这首诗主要讲作者在归途中觉得千里的路程很快就可以到达。表明他无比喜悦的心情。作者还为我们描述了长江*,群山连绵,猿声不断,响彻山谷的壮丽画面。还写出了一叶小舟快速直下的情景。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作者归途的喜悦心情。

  师:这样美的画面大家不详把他描绘出来吗?好,下面大家拿出画笔来画出这优美的景色吧。

  板书:描绘诗句。

  作业:画出一幅表现诗句的图画。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学会多音字“还”。

  2、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3、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

  1、 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古诗意思。感悟其意境美、韵律美。

  2、 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 引导学生学习课外古诗,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2、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策略方法:

  1、 自主合作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古诗更是如此。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教师往往逐字的为学生解释,再把字意串连起来,然后就是学生死记硬背这些古诗的意思。这样的教学完全没有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没有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和独特的情感体验。在古诗教学中,让学生联系自己对古诗已有的认知水*,通过反复诵读借助插图或多媒体手段创设的画面展开想象,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情感及意境,然后在小组交流自己的理解。在课堂上创设出一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谐互助,充满人文气息的合作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合作精神。

  2、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语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古诗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情感,更是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感受到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支瑰宝,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诵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创设的动画或图片、磁带、录音机

  设计思路:

  一、 激趣导入——背诵课外古诗(李白所写古诗)

  学生已经会背了许多首古诗,所以教师的激趣会引发他们争先恐后地吟诵起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课外自学、课内展示的舞台。学生在争先恐后地吟诵中,一种渴望学习古诗的欲望被点燃,兴趣盎然的开头,使新诗的学习成功了一半。这一环节既是积累,也是激趣。

  二、借助画面——主动学习古诗。

  这一大环节中包含着四个环环相扣的小环节:

  1、 读——自学质疑。看题目质疑和读诗文质疑。

  2、 看——观察图景。创设情景突出重点,边读边看边想象,以达到理解诗意的目的。

  3、 思——读议释疑。小组同学在一起把各自的理解议一议,开展讨论突破难点。

  4、 诵——图文结合,体会思想感情,反复吟诵,感情升华。

  三、 自学生字——识写课内生字

  四、 拓展延伸——课外背诵古诗。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学会多音字“还”。

  2、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3、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

  1、 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古诗意思。感悟其意境美、韵律美。

  2、 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 引导学生学习课外古诗,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2、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策略方法:

  1、 自主合作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古诗更是如此。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教师往往逐字的为学生解释,再把字意串连起来,然后就是学生死记硬背这些古诗的意思。这样的教学完全没有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没有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和独特的情感体验。在古诗教学中,让学生联系自己对古诗已有的认知水*,通过反复诵读借助插图或多媒体手段创设的画面展开想象,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情感及意境,然后在小组交流自己的理解。在课堂上创设出一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谐互助,充满人文气息的合作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合作精神。

  2、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语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古诗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情感,更是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感受到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支瑰宝,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诵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创设的.动画或图片、磁带、录音机

  设计思路:

  一、 激趣导入——背诵课外古诗(李白所写古诗)

  学生已经会背了许多首古诗,所以教师的激趣会引发他们争先恐后地吟诵起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课外自学、课内展示的舞台。学生在争先恐后地吟诵中,一种渴望学习古诗的欲望被点燃,兴趣盎然的开头,使新诗的学习成功了一半。这一环节既是积累,也是激趣。

  二、借助画面——主动学习古诗。

  这一大环节中包含着四个环环相扣的小环节:

  1、 读——自学质疑。看题目质疑和读诗文质疑。

  2、 看——观察图景。创设情景突出重点,边读边看边想象,以达到理解诗意的目的。

  3、 思——读议释疑。小组同学在一起把各自的理解议一议,开展讨论突破难点。

  4、 诵——图文结合,体会思想感情,反复吟诵,感情升华。

  三、 自学生字——识写课内生字

  四、 拓展延伸——课外背诵古诗。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要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画面,以此激发其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说话结合感情朗读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绝句》

  一、背诵古诗,引如新课

  1、师即兴背诵一首古诗,引发学生兴趣。问: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给大家听听。

  2、回忆杜甫的诗,学生背。

  3、揭题并板书。(《绝句》)

  二、自读诗歌,感知大意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并按预习提示的学习方法和要求,自读诗歌。

  2、自学检查:

  ⑴读准字音,重点读准:行(háng)岭(lǐng)泊(bó)

  ⑵说说,通过自学,学懂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小组合作,描画诗歌

  1、朗读诗歌,说说:通过朗读、自学,从诗中感受到什么?

  2、小组合作画诗歌:面对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举起了手中的照相机,拍下了四幅美丽的春景照片。把诗句与插图上的照片对应,小组同学轮把每幅照片的内容讲一讲。再选择其*同喜欢的一幅照片,小组同学把它画下来。

  四、精读品味,理解诗歌

  1、展示图画,再读诗歌。小组代表展示图画,朗读诗句,讲解图画的内容。把学生的图画按顺序贴在黑板上。

  2、集体讨论,诗人的`视线是怎样转移的,你最喜欢哪张照片,从这四幅照片中,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3、学生讲最喜欢的照片的内容。重点指导讲“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

  4、小结诗歌特点。

  5、学生独自读,齐读全诗,发现诗歌在词语方面有什么特点没有?自由读全诗,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五、拓展活动,启发想象

  1、把这首诗歌默写下来。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想象画面,把想到的内容画下来。可以在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丰富内容。

  第二课时

  学习《早发白帝城》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长江的水路图,请一生为大家简介其线路。

  2、出示全诗

  3、指导朗读

  4、“你问我答”相互质疑

  二、再读体会诗意

  1、自由体会诗意

  2、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诗的内容

  3、比赛:用自己的话将诗歌改写成故事或现代诗歌。(内化的过程)

  4、个性延伸:找出你认为诗中最生动的词,并说明理由。(深化的过程)

  教学思路:“彩云”勾画出了白帝城的美丽。(视觉)

  “一日还”说明心情急切,船速很快。(感觉)

  “啼不住”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听觉)

  “轻舟”既写了船轻,又写了作者心情轻松.(心情)

  三、回归中心

  1、从“轻舟”的轻,体会当时的心情,并适时介绍当时的背景(流放中途遇赦)

  2、整体体会,自己归纳中心。

  四、课外延伸(二选一)

  1、作画(据诗意)

  2、写一首现代诗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会五个生字,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4、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教学方法

  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阅与这首古诗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背诵《绝句》,说说诗意。

  2、回忆上节课学习《绝句》的方法,课件展示学习步骤:

  ⑴熟读古诗

  ⑵理解诗意

  ⑶想象意境

  ⑷练习背诵

  3、师:今天,我们继续用上一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二、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李白,教师加以补充。

  三、解题

  师: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谁知道它的意思?

  早:早上。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城居高山,地势险要。(课件展示地图)

  四、指导自学

  课件展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读懂本诗,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五、小组合作学习

  1、汇报各自自学情况;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课前查阅的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六、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多少时间?)复习“夸张”手法的运用。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

  7、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

  8、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七、体会诗人心情及诗歌意境

  1、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交流: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顺水行舟;作者愉快的心理使然。)

  2、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人在第一句就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为什么诗人说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间呢?(地势高;作者心情高兴。)

  3、展开想象: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诗人顺流而下,行船经过三峡,见到长江*奇丽的景色时,那种欣喜的样子吗?学生自由描述。

  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喜悦的心情吧!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带表情齐声朗诵。

  5、背诵。

  刚才老师发现这首古诗同学们读得很熟,甚至有很多同学已经会背了。下面请所有能背的同学背给大家听听。

  老师也想当场背一背,邀请刚才没背过的同学和我一起来,行吗?

  八、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重获自由后轻松喜悦的心情。整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课外找一两首李白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6

  教学目的:

  1学会本首古诗中的生字新词。

  2在弄懂词句意思的基础上,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重难点: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出示图片:看图回忆古诗《绝句》

  两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古诗。

  出示一段话:(略)

  教师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喜欢读那一段话?说出理由。(喜欢读古诗,古诗读起来象唱歌)

  师:朗读古诗要注意节奏,就像大家做操一样,要跟着节奏,才能做出优美的动作。

  三:新课:

  师:今天我们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板书)

  1预习情况,解释词语意思。

  白帝城辞江陵还

  2出示地图从图上找到白帝城和江陵的大概位置。

  师:作者正是从白帝城回江陵?那么他用的是什么交通工具呢?(船)

  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轻舟已过万重山)

  同学们思考:作者从白帝城出发到江陵坐船需要多长时间?

  师:诗中用多长时间?(一天)

  师:为什么用一天就可以到达千万里的路程?

  3教师简单讲诗的背景:李白在朝中做官时遭人陷害被皇帝流放到很远的地方中途的赦返回家乡。这时的李白是怀着异常高兴的心情返回家中的。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写下了经典的《早发白帝称》。

  师:那么我们应以什么样的感情来朗读这首古诗呢?(轻松愉快的心情)

  板书:朗读古诗。(创新之处打节奏读古诗)

  师:刚才大家说喜欢读古诗,因为读起来比较优美,我们以前用什么样的方法读古诗?

  (拍手打节奏:一句来两拍一句四拍一句七拍)

  1学生分别用三种节奏来朗读古诗,感受诗的节奏美。教师指导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小结用那一种节奏读起来比较好?(一句两拍)大家再来读一遍。

  板书:体会古诗

  师:读完古诗,你从中知道了诗中写了那些内容?(学生回答)

  师:诗中写了谁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去?(李白从白帝城出发到江陵去)

  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诗的题目)

  师:“发”是什么意思?(出发学生对出发可能不懂,教师稍加讲解。例:我们从学校出发到烈士陵园。)

  学习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生的要学习方法:自己理解,教师启发。

  师:彩云间是什么意思?白帝城沐浴在彩云中间。(解释诗意)

  早晨离开了沐浴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

  师:白帝城距江陵有多远?诗中写了吗?(相距千里)

  师:一千里是真正的一千里吗?千里不是实数,是一个大概得数字。这样远的路程作者什么时候才能到达?。(一日表明速度快)

  学生想:一天能到达吗?现在坐火车到北京还需要一个晚上,坐船一天就能到吗?

  师: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作者的心情愉快,所以觉得船行的快。

  (学生解释诗意)

  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师:作者如此喜悦的心情,他不去欣赏沿江*那美丽的风景吗?他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猿猴的叫声看到万重的高山)

  师:万重山是什么意思?是一重两重。(解释诗意)

  在猿猴不断的叫声中,轻快的小舟已经穿过了连绵不断的群山。

  朗读诗意。

  小结:这首诗主要讲作者在归途中觉得千里的路程很快就可以到达。表明他无比喜悦的心情。作者还为我们描述了长江*,群山连绵,猿声不断,响彻山谷的壮丽画面。还写出了一叶小舟快速直下的情景。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作者归途的喜悦心情。

  师:这样美的画面大家不详把他描绘出来吗?好,下面大家拿出画笔来画出这优美的景色吧。

  板书:描绘诗句。

  作业:画出一幅表现诗句的图画。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要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画面,以此激发其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说话结合感情朗读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绝句》

  一、背诵古诗,引如新课

  1、师即兴背诵一首古诗,引发学生兴趣。问: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给大家听听。

  2、回忆杜甫的诗,学生背。

  3、揭题并板书。(《绝句》)

  二、自读诗歌,感知大意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并按预习提示的学习方法和要求,自读诗歌。

  2、自学检查:

  ⑴读准字音,重点读准:行(háng)岭(lǐng)泊(bó)

  ⑵说说,通过自学,学懂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小组合作,描画诗歌

  1、朗读诗歌,说说:通过朗读、自学,从诗中感受到什么?

  2、小组合作画诗歌:面对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举起了手中的照相机,拍下了四幅美丽的春景照片。把诗句与插图上的照片对应,小组同学轮把每幅照片的内容讲一讲。再选择其*同喜欢的一幅照片,小组同学把它画下来。

  四、精读品味,理解诗歌

  1、展示图画,再读诗歌。小组代表展示图画,朗读诗句,讲解图画的内容。把学生的图画按顺序贴在黑板上。

  2、集体讨论,诗人的视线是怎样转移的,你最喜欢哪张照片,从这四幅照片中,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3、学生讲最喜欢的照片的内容。重点指导讲“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

  4、小结诗歌特点。

  5、学生独自读,齐读全诗,发现诗歌在词语方面有什么特点没有?自由读全诗,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五、拓展活动,启发想象

  1、把这首诗歌默写下来。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想象画面,把想到的内容画下来。可以在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丰富内容。

  第二课时

  学习《早发白帝城》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长江的水路图,请一生为大家简介其线路。

  2、出示全诗

  3、指导朗读

  4、“你问我答”相互质疑

  二、再读体会诗意

  1、自由体会诗意

  2、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诗的内容

  3、比赛:用自己的话将诗歌改写成故事或现代诗歌。(内化的过程)

  4、个性延伸:找出你认为诗中最生动的词,并说明理由。(深化的过程)

  教学思路:“彩云”勾画出了白帝城的美丽。(视觉)

  “一日还”说明心情急切,船速很快。(感觉)

  “啼不住”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听觉)

  “轻舟”既写了船轻,又写了作者心情轻松.(心情)

  三、回归中心

  1、从“轻舟”的轻,体会当时的心情,并适时介绍当时的背景(流放中途遇赦)

  2、整体体会,自己归纳中心。

  四、课外延伸(二选一)

  1、作画(据诗意)

  2、写一首现代诗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

  教学目的:

  1、学会本首古诗中的生字新词。

  2、在弄懂词句意思的基础上,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重难点:

  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出示图片:看图回忆古诗《绝句》

  两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古诗。

  出示一段话:(略)

  教师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喜欢读那一段话?说出理由。(喜欢读古诗,古诗读起来象唱歌)

  师:朗读古诗要注意节奏,就像大家做操一样,要跟着节奏,才能做出优美的动作。

  三:新课:

  师:今天我们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板书)

  1预习情况,解释词语意思。

  白帝城辞江陵还

  2出示地图从图上找到白帝城和江陵的大概位置。

  师:作者正是从白帝城回江陵?那么他用的是什么交通工具呢?(船)

  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轻舟已过万重山)

  同学们思考:作者从白帝城出发到江陵坐船需要多长时间?

  师:诗中用多长时间?(一天)

  师:为什么用一天就可以到达千万里的路程?

  3教师简单讲诗的背景:李白在朝中做官时遭人陷害被皇帝流放到很远的地方中途的赦返回家乡。这时的李白是怀着异常高兴的心情返回家中的。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写下了经典的《早发白帝称》。

  师:那么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感情来朗读这首古诗呢?(轻松愉快的心情)

  板书:朗读古诗。(创新之处打节奏读古诗)

  师:刚才大家说喜欢读古诗,因为读起来比较优美,我们以前用什么样的方法读古诗?

  (拍手打节奏:一句来两拍一句四拍一句七拍)

  1学生分别用三种节奏来朗读古诗,感受诗的节奏美。教师指导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小结用那一种节奏读起来比较好?(一句两拍)大家再来读一遍。

  板书:体会古诗

  师:读完古诗,你从中知道了诗中写了那些内容?(学生回答)

  师:诗中写了谁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去?(李白从白帝城出发到江陵去)

  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诗的题目)

  师:“发”是什么意思?(出发学生对出发可能不懂,教师稍加讲解。例:我们从学校出发到烈士陵园。)

  学习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生的要学习方法:自己理解,教师启发。

  师:彩云间是什么意思?白帝城沐浴在彩云中间。(解释诗意)

  早晨离开了沐浴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

  师:白帝城距江陵有多远?诗中写了吗?(相距千里)

  师:一千里是真正的一千里吗?千里不是实数,是一个大概得数字。这样远的路程作者什么时候才能到达?。(一日表明速度快)

  学生想:一天能到达吗?现在坐火车到北京还需要一个晚上,坐船一天就能到吗?

  师: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作者的心情愉快,所以觉得船行的快。

  (学生解释诗意)

  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师:作者如此喜悦的心情,他不去欣赏沿江*那美丽的风景吗?他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猿猴的叫声看到万重的高山)

  师:万重山是什么意思?是一重两重。(解释诗意)

  在猿猴不断的叫声中,轻快的小舟已经穿过了连绵不断的群山。

  朗读诗意。

  小结:这首诗主要讲作者在归途中觉得千里的路程很快就可以到达。表明他无比喜悦的心情。作者还为我们描述了长江*,群山连绵,猿声不断,响彻山谷的壮丽画面。还写出了一叶小舟快速直下的情景。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作者归途的喜悦心情。

  师:这样美的画面大家不详把他描绘出来吗?好,下面大家拿出画笔来画出这优美的景色吧。

  板书:描绘诗句。

  作业:画出一幅表现诗句的图画。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学会多音字“还”。

  2、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3、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

  1、 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古诗意思。感悟其意境美、韵律美。

  2、 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 引导学生学习课外古诗,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2、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策略方法:

  1、 自主合作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古诗更是如此。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教师往往逐字的为学生解释,再把字意串连起来,然后就是学生死记硬背这些古诗的意思。这样的教学完全没有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没有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和独特的情感体验。在古诗教学中,让学生联系自己对古诗已有的认知水*,通过反复诵读借助插图或多媒体手段创设的画面展开想象,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情感及意境,然后在小组交流自己的理解。在课堂上创设出一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谐互助,充满人文气息的合作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合作精神。

  2、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语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古诗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情感,更是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感受到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支瑰宝,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诵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创设的动画或图片、磁带、录音机

  设计思路:

  一、 激趣导入——背诵课外古诗(李白所写古诗)

  学生已经会背了许多首古诗,所以教师的激趣会引发他们争先恐后地吟诵起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课外自学、课内展示的舞台。学生在争先恐后地吟诵中,一种渴望学习古诗的欲望被点燃,兴趣盎然的开头,使新诗的学习成功了一半。这一环节既是积累,也是激趣。

  二、借助画面——主动学习古诗。

  这一大环节中包含着四个环环相扣的小环节:

  1、 读——自学质疑。看题目质疑和读诗文质疑。

  2、 看——观察图景。创设情景突出重点,边读边看边想象,以达到理解诗意的目的。

  3、 思——读议释疑。小组同学在一起把各自的理解议一议,开展讨论突破难点。

  4、 诵——图文结合,体会思想感情,反复吟诵,感情升华。

  三、 自学生字——识写课内生字

  四、 拓展延伸——课外背诵古诗。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2、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3、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 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阅与这首古诗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2、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3、交流作者资料: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教师加以补充 。

  二、初读古诗,解题

  师: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谁知道诗题的意思? 早:早上。 发:出发。

  一大早,诗人李白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去。白帝城和江陵分别在什么地方?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城居高山,地势险要。(课件展示地图)

  白帝城山峻城高,从白帝城到江陵要经过地势险要的三峡,所以这首诗描写的是三峡的景象(西陵峡——瞿塘峡——夔门——白帝城)一路上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千古流传的佳作。

  三、指导自学 课件展示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四、汇报自学情况

  1、用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第一句你读懂了些什么?

  3、李白的路途中有哪些见闻?船真的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快吗?

  五、了解诗的写作背景

  1、启发谈话:诗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我们读了李白的《将进酒》《望庐山瀑布》,你一定感受到李白是(生答:豪放,喜欢自由的人,可是,在759年3月,诗人58岁时因受政治牵连,流放夜郎。)

  2、出示诗句:

  “去国愁夜郎,投身穷荒谷。”(李白)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杜甫《梦李白二首》)

  “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杜甫《寄李白十二白十韵》)

  3、学生根据注解自由读诗句,四人小组合作理解诗句。

  4、指名说你读懂了夜郎是个怎样的地方?

  5、小结:的确夜郎诗歌穷山恶水的地方,连生存下去都觉得难,更可悲诗人的内心备受煎熬。

  6、出示诗句:

  “不得*职,仍逢苦乱离。暮年普可恨,浮世谪仙悲。”(白居易《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

  7、根据注解自由读诗句,你读懂了什么?李白的内心受怎样的煎熬?(指名回答)

  8、启发学生了解作者作诗时候的心情,此时,经常爽朗大笑的李白,此间不得不发出无声的垂泣“*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可就在诗人行至夔州白帝城的时候,忽然传来皇帝大赦天下的消息所有的罪人都免罪。当时诗人的心情如何?(兴奋不已,激动,喜出望外,眉开眼笑等)板书:欣喜若狂

  六、领悟诗情,细致品读(再次播放动画,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动画回答相关的问题)

  1、诗人飞快的拨转穿透,放舟东下江陵,这首诗就在这种情况下创作出来。诗人在得到大赦的消息后,他会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诗人顺流而下,行船经过三峡,见到长江*的绮丽景色时,那种信息的样子吗?读一读,体会,感悟,在自由描述。

  2、第二句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

  3、知道朗读,你最喜欢读哪一句,读一读,说一说理由

  同学们毒的这么有感情,能说说自己的体会吗?

  生:从“彩云间”我体会到,诗人得到免罪的消息后十分兴奋,因此觉得环绕在白云间的白帝城格外漂亮。

  生:猿声悲啼本是使人很不舒服,但是此时诗人却觉得猿声啼叫像在为他欢呼,向他磁辞行。

  生:诗人此时的心情不但兴奋,激动,而且舒坦,他生做在轻快的小船上,欣赏这祖国的美丽山河,想到就要回到家乡,见到亲人,南中心旷神怡的感觉,真是妙极了。

  生:诗人心情愉悦猿猴声瓷器皮肤,小舟飞速越过重重高山。

  4、大声有感情朗读,这名度,评议,愿意读的站起来高声朗读。

  5、配乐全体背诵

  七、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性穿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重获自由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整首诗气势奔放,情境交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八、谈论李白诗善用夸张的特点

  1、谈话:李白诗善用夸张手法,这首诗哪句运用的是夸张手法?(千里江陵一日还)

  2、下面诗句种哪里运用夸张?

  出示《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指名回答。

  九、改写《早发白帝城》综合所学知识写一写此诗。


《早发白帝城》诗词鉴赏3篇(扩展5)

——《早发白帝城》的赏析3篇

《早发白帝城》的赏析1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还:归;返回。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创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所以诗题一作《下江陵》。前人曾认为这首诗是李白青年出蜀时所作。然而根据“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意,李白曾从江陵上三峡,因此,这... 显示全部

  赏析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彩云间”的“间”字当作隔断之意,诗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种种恍如隔世。一说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写白帝城之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

《早发白帝城》的赏析2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故诗题一作“下江陵”。此诗抒写了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不写白帝城之极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之速、行期之短、耳(猿声)目(万重山)之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冥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暂作悬殊对比,自是一望而知;其妙处却在那个“还”字上—“还”,归来也。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俨如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细细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然而又何以“啼不住”了呢?我们不妨可以联想乘了飞快的汽车于盛夏的长昼行驶在林荫路上,耳听两旁树间鸣蝉的经验。夫蝉非一,树非一,鸣声亦非一,而因车行人速,却使蝉声树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大抵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是何等畅快而又兴奋啊!清人桂馥读诗至此,不禁赞叹道:“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

  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自然是笨伯;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其快速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重履康庄的快感,亦自不言而喻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姿之骏利,尚不能得其圜中。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欢悦。快船快意,使人神远。后人赞此篇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杨慎《升庵诗话》)。千百年来一直为人视若珍品。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删”韵的间、还、山作韵脚,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

《早发白帝城》的赏析3

  【原文】: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⑴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⑵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⑶白帝: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位于长江上游。

  ⑸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还:归;返回。

  ⑹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⑺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翻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阅读训练】:

  1.诗的前两句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 的特点。(1分)

  2.“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2分) 1.湍急 评分:共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答案】

  1. 湍急 评分:共1分。意思对即可。

  2.“轻”字既写出了船的轻快,也写出了诗人的轻松和喜悦。 评分:共2分。答案含“船的轻快”“内心的轻松、喜悦”两点内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赏析】: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

  全诗无不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

  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李白因得罪朝廷被流放,在走到四川省境内的白帝城时却意外地得到了赦免。这首诗就是他从白帝城乘船返回江陵的路上写的。曙光初现,朝霞满天,巍巍白帝城屹立在彩云之中,我们的诗人怀着兴奋的心情,乘船回乡了。

  小船顺流东下,浩荡的江流推送着松快的行舟,那船只,就像乘奔马,驾长风,飞速前进。*的青山一对对扑面而来,一排排往后退去。三峡的猿啼声,声声相接,不绝于耳。不知不觉间已越过了万重山岭,千里水程,来到了江陵城下。

  这时,夕阳刚刚收尽它的余辉,苍茫暮色,从天边渐渐推移过来,青山、绿水、孤帆、古城都变得模糊了,只有诗人的心情还像朝辞白帝城时一样轻松。于是,他提笔疾书,写下了这首轻捷明快的诗篇。


《早发白帝城》诗词鉴赏3篇(扩展6)

——《春日》诗词鉴赏3篇

《春日》诗词鉴赏1

  古诗原文

  采幽香,巡古苑,竹冷翠微路。斗草溪根,沙印小莲步。自怜两鬓清霜,一年寒食,又身在、云山深处。

  昼闲度。因甚天也悭春,轻阴便成雨。绿暗长亭,归梦趁飞絮。有情花影阑干,莺声门径,解留我、霎时凝伫。

  译文翻译

  我采摘花朵,漫步在古园小径,浓密的青竹使我感到有些清冷。少女们曾在溪头斗草踏青,那里的沙土地上还留有清晰的小脚印。我忽然感到自己有些可怜,如今已经是苍苍两鬓,又是一度寒食来临,我却孤零零一个人,在这云山深处辗转飘零。

  白天无聊我出外漫步闲行。不知为何老天爷也这样吝啬春天的芳景,方才只是轻阴,不久就变成细雨 。阴暗的天色中,只见浓郁的绿荫遮掩着长亭。我思乡的梦魂随着那些柳絮翻飞迷 。栏杆上摇曳着多情的花影,门口又传来宛啭动听的莺声。它们仿佛理解我此时的心情,在安慰挽留我片刻留停。于是我又停留下来,仔细听着。

  注释解释

  龟溪:水名,在今浙江德清县。《德清县志》:“龟溪古名孔愉泽,即余不溪之上流。昔孔愉见渔者得白龟于溪上,买而放之。”

  古苑:即废园。

  翠微路:指山间苍翠的小路。

  斗草溪根:在小溪边斗草嬉戏。

  莲步:指女子脚印。

  因甚:为什么。

  悭(qiān)春:吝惜春光。悭,此作刻薄解。

  凝伫:有所思虑或期待,久立不动。

  诗文赏析

  此词是作者客居龟溪村,寒食节游览一废园时所见所感而作。词的上片写游园。开头三句点题,写废园风景。“幽”、“古”、“冷”三字,将废园的特征尽现。“斗草”二句见景生情,自伤身世。“自怜”三句,抒游园之感。下片写归思离愁和对废园的顾恋。“绿暗”两句,写“归梦”萦怀,不说柳絮引发归思离愁,却说归梦追逐柳絮,围绕着柳阴绿暗的长亭飘荡,传达出作者内心的凄清冷寂。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中分析:“此首游园之感,文字极疏隽,而沉痛异常。起记游园,次记园中所见。“有情”三句,收合‘游’字,化无情为有情,语挚情浓。全词写景清丽有致,抒情婉转清畅。

  从词题看,此词是吴文英作客龟溪,在寒食节春游时所写。龟溪在浙江德清县,古名孔愉泽,即余不溪之上流。而废园,是当地一个荒芜冷落的地方,本已被词人遗忘,但词人却在这繁华衰歇之地度过了寒食节。废园地也曾有过繁华兴盛的时候,身处其中,自然会生出今昔盛衰之感,由此作者又联想到自己的身世,二者相互衬托,融为一体。词人黯然的思乡之情就是在四周清幽的环境描写中逐步流露出来的。

  词的开篇即写废园之景。词人进入园中,但见野花自在地散发着幽香,引他伸手去采摘;丛竹掩映的小径,由于人迹罕至而长满青苔,显得那样清冷凄寂。这样的景色,不用明言,即是一个废园之景,梦窗未用“废”字而写出荒废之景,是其高明之处。

  词人漫步来到龟溪之畔,四顾无人,但是沙滩上却留着女子的脚印(小莲步),还有许多弃掷在地的花草,春来废园亦不是无人光顾,散落的花草和女子脚印这充满人间气息的景象引起人的诸多遐想。也使作者意识到由于是寒食节,当地女子曾来这儿踏青斗草。寒食节踏青斗草是当时习俗。眼前所见,引起作者一系列的遐思。自己远别亲人,客居他乡,逢此节日,不能不触动愁绪,由此又引出下面“自怜”三句词意。

  “自怜”三句含有三层意思。作者此次重来德清,已是晚年,所以有两鬓斑白、韶华不复之叹,此其一也;逢此一年一度的寒食节,又有光阴似箭之叹,此其二也;反躬自审,身在他乡,徒增两地相思之叹和飘零之苦,此其三也。各种思绪,交织在一起,真可谓百感交集了。

  换头继续写词人在园中之所见所感。“昼闲度”三字写出词人一人身处废园,内心无限的孤寂和无聊。这是由于春天气候多变,忽然间小阴成雨,因此埋怨天公不作美,为何如此吝惜春光,使人不能尽情游赏。无聊之余,思乡之念倍增,正如唐代无名氏《杂诗》所道:“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这也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罢。此处虽然是写天气阴雨无常,但却上接“云山深处”,下开“归梦”,贯穿思乡之情,亦非闲笔。雨丝风片,引出归梦,接着以想象加深词意。归期无定,一片乡情只能寄托梦中,但幽思飘渺,犹如随风轻飏的花絮;自己的归梦也仿佛悠然飘荡在绿荫满地的长亭路上。一个“趁”字极言归梦之切。

  寒食节是在异乡的龟溪废园中度过的,废园景色虽“废”,但词人却备感亲切,因为是废园陪伴诗人度过了这个节日。结尾,词人以拟人化的手法,如杜甫《春望》诗所云“感时花溅油泪,恨别鸟惊心”,即是将无情之物化为有情:在词人眼里,那阑干边扶疏的花影,小门畔宛转的莺啼,却仿佛满含情思,其中不仅有对思乡游子的安慰,还有殷勤的挽留;使得词人伫立凝思,久久不忍离去。这样的结局,别开生面,不仅将题意交代清楚,同时又点出园虽废而仍能在游子心头留下美好的回忆,因此也就更加耐人寻味了。

《春日》诗词鉴赏2

  【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春日:春天。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光景:风光风景。

  等闲:*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

  【春日】创作背景

  这首诗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推算出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已被金人侵占,泗水游春不是实事,而是一种虚拟。作者也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而此诗却写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潜心理学,心仪孔圣,向往于当年孔子居洙泗之上,弦歌讲诵,传道授业的胜事,于是托意于神游寻芳。因此此诗其实是借泗水这个孔门圣地来说理的。

  【春日】赏析

  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近承“东风面”,远承“无边光景”,对偶修辞,意象色彩强烈。诗以“总是春”收绾,逗落到“春日”上。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无边光景”所示空间极其广大,就透露了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哲理诗而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春日》诗词鉴赏3

  古诗原文

  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

  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洒胭脂雨。

  译文翻译

  美丽的春光映入眼帘,春日东风总是将繁花吹散。几重烟雨朦胧,只有这些娇弱的花朵难以庇护。梦里总是时不时浮现起旧时故国的道路。春天反复无常,在那杜鹃泣血的地方,分不清落花染红的是春雨还是眼泪。

  注释解释

  此词原题为《点绛唇·春闺》,后代编者王昶等人为拔高陈子龙这首词的思想而作了修改。

  王孙:对尊礼、思慕者的称呼,如淮南小山《招隐士》的“王孙游兮不归”。这里疑指鲁王、唐王。

  诗文赏析

  此词见于《陈忠裕全集》,借惜花怀人,寄托亡国哀痛与复国希望。正如题中所示,此词是写“春日风雨有感”。“春日风雨”,是当时所处的环境、节候和气氛,而“有感”则是寄离词人的感慨和情怀。词之起二句,先扬后抑。此时词人举目所见,是“满眼韶华”,一片春光。继而东风乍起,落红遍地。这一顿挫,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从而也折射出时代的变化。陈子龙生当明清易代之际,对明王朝怀有深厚感情。在他看来,明代江山无限美好,正如满眼韶华。可是清兵南下,“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犹如骤起狂风,将万紫千红摧残殆尽。在这里,词人用的是比兴手法。“韶华”(春光)和“红”(花),代表美好事物,代表他所热爱的明代江山和明代人民;而“东风”则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也隐喻清兵的南下,“东风”一辞作贬义者,古已有之,如陆游《钗头凤》“东风恶,欢情薄”,此处只是移用于词人所憎恶的事物罢了。下面二句,以“几番”照应前面的“惯”字。说明东风之摧残百花非止一次,而是经常如此。“烟雾’二字,补足前句未及写出的“雨”字。春天的风雨连绵无尽,常常呈现烟雾迷蒙的状态。在东风肆虐、烟雨茫茫的天气中,百卉凋残,一片凄凉,于是词人不禁发出由衷的慨叹:“只有花难护!”前几句造足蓄势,至此词人的感情迸发而出,力抵千钧。在生活中,他奔走呼号,出生入死,力求挽救明朝的危亡,结果毫无效果。因此这一句正是反映了词人内心深处的亡国之痛。

  下片宕开一笔,径写对明王朝的系念,但在词的意脉上仍与上片紧密相连。词人在白天看到风雨摧残的落花,到了晚上便自然联想到惨遭践踏的故国。“梦里相思”一句,为艳词中常语,然而此处用以表达爱国之情,却非常深刻而又贴切。“王孙”一辞,通常被理解为贵族子弟,如《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但这里的本意却更接近杜甫《哀王孙》中所说的“可怜王孙泣路隅”。在清兵南下之际,朱明的宗室子弟,或流离道路,或辗转沟壑,唯有少数人如唐王朱聿键、鲁王朱以海等仍在企图反抗。此处作者对明代王孙魂牵梦萦,实际上是将复兴明代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可是梦醒之后,依然风雨如磐,落红成阵。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他不得不发出“春无主”的哀叹。结二句进一步渲染出这种悲哀情绪,哭出了国家将亡的忧思。句中的“杜鹃”,又名杜宇,相传是古蜀国的君主望帝之魂所化,它隐于西山,日夜悲啼,口吻常常出血。后人常用杜鹃啼血借指失国之痛。这里说“泪染胭脂雨”系由“啼血”转化而来,则杜鹃悲鸣时流出血泪,洒在飘飏落花的风雨中,红雨满天,景象壮丽而又悲惨。词人若非怀有深仇惨痛是写不出这样的句子的。用“胭脂”形容雨中落花,前人有杜甫的《曲江对雨》“林花着雨胭脂湿”;而用以兼喻泪水的有李煜的《乌夜啼》“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陈子龙则将这些故实融会贯通,自铸伟词,赋予新意,令人读来便觉有更深刻的意蕴和更强烈的美感。

  陈子龙比较重视诗词的寄托,他曾说过他之作诗是为了“忧时托志”(《六子诗序》)。此词形式上虽“风流婉丽”,但词人借以“忧时托志”则与其诗作是一样的,阅读时须透过绮丽的表面,去体会深永的内涵。


《早发白帝城》诗词鉴赏3篇(扩展7)

——初中诗词鉴赏3篇

初中诗词鉴赏1

  《登高》作者: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鉴赏:这一首重阳登高感怀诗,是大历二年在夔州写的。“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前半首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是写景;后半首写登高时的感触,是抒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颔联着重渲染秋天气氛;颈联抒发感情,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末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映衬时世艰难。

初中诗词鉴赏2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鉴赏:《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初中诗词鉴赏3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鉴赏: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早发白帝城》诗词鉴赏3篇(扩展8)

——改写早发白帝城作文 (菁选3篇)

改写早发白帝城作文1

  夜已深沉,清泠的铁栏爬满伤感,月如钩。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忽然一阵脚步声打断了我的丝愁,官吏带来的是皇上大赦的消息。真是“山重水复一步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心头的愁顿时烟消云散。

  晓雾将歇,我踏上一叶孤舟,离开白帝城,回到我那魂牵梦绕的故乡。江水飞漱与*青山之间,滚滚长江东逝水,尘世间的纷纷扰扰已被我抛入滔滔江水之中,随波而逝。五彩缤纷的云彩如仙女的丝带般,缠绕着群山,实是欲界之仙都。*连山,略无阙出,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绝岩多生怪柏。甚是奇险。素湍江水,回清倒影。山如战士一般围绕着水,水似明镜一般倒映着山,折射出人间百态。

  云流动的很快,就如那湍急的江水,我为之心情畅快。“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飞云迅鸟不能过也。舟行急速,船在江中流驶如飞,江流奔泻,不可遏制,但真远不及我那可急切的心。*猿猴也过来凑热闹,倒挂于悬树之上,不禁发出阵阵鸣叫。空谷传响,称之为绝唱。叮嘱我,轻舟似箭,已穿破一切艰难险阻,前途开阔,人脱劫难,心中的灰暗已支离破碎,再也拼不完整。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会发来。

  舟在江中乘风破浪,下一座山仿佛张开手臂,迎接我这位远方的客人。

  此情,此景,诗句如泉喷涌而出: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白云悠悠,江长冲荡,我的下一座山一不远…

改写早发白帝城作文2

  斗转星移,天荒地老,水远山高,大江东去。梦回江陵,梦回我日夜思念的故乡,为其遥远而落寞,为其临近而激动……

  我因被冤枉而流放夜郎。我寂寞地坐在船头呷酒,有一种“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惆怅。人生命的系列是无尽的,但“今日不见古时月,今日曾经照古人”,一代代的人都涓逝了,只有滚滚滔滔的长江依然在滚滚滔滔地流淌,正如我一样“白云一片去悠悠”,如梦般,次日我已乘舟返乡。

  清晨,小船行驶在山中,两旁都是悬崖峭壁,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船像一只大白鲸载着我快速向前窜去,但我依然觉得船缓慢,也许是我归心似箭吧!我又有着“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好心情。

  回想昨日的失落,我情不自禁地高声吟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我吆喝书童给我倒酒,“酒酣胸胆尚开张”的我一边狂饮,一边观光美景。远处的白帝城似一位姑娘蒙着面纱“犹抱琵琶半遮面”。我催促着船夫再将船划快一些,船在湍急的水流中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使劲地推出了好远。延绵起伏的山上攀着许多啼叫的猴子,它们挠挠头,敏捷地在山间蹦跳着,正如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痛快。

  小船好像懂得我的心思,行驶得更快些,我热泪盈眶,我离江陵近了一步,离亲人又近了一步,真是“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啊!我站在船头潇洒地高唱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船如离弦的箭一样,飞快地行驶着,即将到达江陵。

改写早发白帝城作文3

  唐朝大诗人李白,在安史之乱后,被流放到千里迢迢的贵州西部,一个荒凉的地方。

  一路上,李白心情非常郁闷,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原来是圣旨来了。李白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皇上赏识他的才华,赦免了他。李白无比兴奋,走到白帝山上,准备明天一早出发。

  一早,李白带着书童,离开了霞云中的仙境——白帝城。他们租了一条船,准备返回江陵。一路上,李白心想:“这千里迢迢的江陵比起贵州,简直是近在眼前啊!李白带着高兴的心情,欣赏起*风景来,翠绿的草丛、鲜艳的花、高大的树,简直是人间天堂。树林之中,不时传来猿猴的啼叫声,像给我们庆祝。”转眼间,小舟已驶过重重高山。李白想:“这不也是我的人生吗?现在已走过弯曲,我该振作起来了。”于是,李白大笔一挥,写出了这千古名篇──《早发白帝城》,准确送给他的母亲。

  我们相信,李白以后将写下更多千古名篇。


《早发白帝城》诗词鉴赏3篇(扩展9)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2.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2.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古诗文专题学习网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许多多的优秀诗文,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他被人们称为“诗仙”,是谁呢?(李白)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大家已经学过了他的不少诗篇,同学们能背诵出来吗?

  (学生有表情地背诵《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 《静夜思》 《赠汪伦》)

  二、揭题释题,指导方法。

  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早发白帝城》也是李白的著名诗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早发白帝城”是什么意思?

  3.你们想知道白帝城是什么样的吗?老师这里有张白帝城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图片)

  4.一大早,诗人李白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去。一路上,他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指导自学

  三、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通过查阅网站,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2.正确、流利朗读本诗,体会诗中诗人的心情;

  四、小组合作学习

  1.汇报各组自学情况;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登陆古诗文专题学习网站,查阅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用自己喜欢方式诵读古诗,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五、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出示课件“*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同学们看到画面有什么感受?

  7.诗人站在船头,耳边响起猿猴的啼叫,这一处的叫声还没有停,由于小船飞速而下,诗人又听到另一处猿猴的叫声,*猿声连成一片,可见船行的速度真快。在这一行诗里,诗人间接地用“啼不住”突出船快。同学们能体会到这一点,真不简单!船真的像诗中描述的那么快吗?

  (是诗人的感觉,诗人觉得船走得很快。)

  8.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老师给同学讲个故事吧:公元759年3月,诗人因受牵连,流放夜郎,行至夔州白帝城时,传来皇帝赦天下的消息,所有的罪人都免罪。诗人欣喜若狂,拨转船头,放舟东下江陵,这首诗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出来的。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诗人顺流而下,行船经过三峡,见到长江*奇丽的景色时,那种欣喜的样子吗?学生自由描述。

  9.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

  10.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弄懂诗句的意思后,咱们来比一比,看谁能流利地朗读全诗。(学生朗读古诗)

  11.同学们读得这么有感情,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吗?

  (从“彩云间”我体会到,诗人得到免罪的消息后,十分兴奋,因此觉得环绕在彩云之间的白帝城特别漂亮。

  (猿声悲啼本来是使人很不舒服的,但是此时诗人却觉得猿猴的啼叫是在为他欢呼,向他辞行,可见诗人多么高兴。诗人此时的心情,不但兴奋、激动,而且舒坦,他乘坐在轻快的小船上,欣赏着祖国美丽的山河,想到就要回到家乡,见到亲人,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真是妙极了。)

  12.重获自由的诗人心情无比愉快,他已顾不得描写*的山光水色了。在这愉快心情的映衬下,江水流得特别快,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到达了;小船也显得特别轻快,在猿猴的叫声中,越过了万重高山。

  这首诗不但文字优美,而且感情丰富。来,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诗,试着体会一下诗人当时的愉快心情。(学生自由感情朗读)

  13.指名读,评议。

  14.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诗人愉快的心情吧!(播放音乐)背诵。

  六、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重获自由后轻松喜悦的心情。整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七、作业

  1.读一读其它描写三峡的诗篇。

  2.给《早发白帝城》这首诗配一幅画。


《早发白帝城》诗词鉴赏3篇(扩展10)

——早行诗词鉴赏

早行诗词鉴赏1

  古诗原文

  垂鞭信马行,数里未鸡鸣。

  林下带残梦,叶飞时忽惊。

  霜凝孤鹤迥,月晓远山横。

  僮仆休辞险,时*路复*。

  诗文赏析

  前四句写早行所感。起早赶路,诗人没有明说早到什么时候,他只说自己上马启程以后,无力地垂着马鞭,而让马自己自由地前进;走过了数里,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还未听见鸡鸣。“林下带残梦”使人意会到诗人是由梦乡中被唤起来上路的。以致出发以后,依然梦思缕缕,睡意绵绵,足见其赶路之早。“叶飞时忽惊”,是对上一句诗的承接和申述,进一步强调出“早行”来。“林下”和“叶飞”互文,只有在林下路过,才会被落叶所惊醒。这就把行旅者早行时的情景,十分真切地描摹了出来。

  第五、六句是诗人通过自己身处的环境来写早行。“霜凝孤鹤迥,月晓远山横”正反映出晚唐时期动乱的社会现实中,诗人早行时的心理状态。此刻天时尚早,天宇大地还笼罩于一片迷蒙的夜色之中。这种情景,对于一个野旅行役者来说,是会产生一种孤独寂寞之感的。前路漫漫,思绪纷乱,各种各样的操心也就油然而生。“孤鹤”与其说是真实之景,还不如说是作者的自况。诗人的心绪不宁、心神不定,不言而喻。因此,这两句诗明显地表达出诗人早行时的那种特有的悲怆、孤度寂莫的心理感受。至此,早行时的`凄清气氛、早行者的孤苦情绪,情景交融地表现了出来。

  后两句写作者和僮仆的交流和行为。“僮仆休辞险”,当僮仆抱怨路途艰险,漫漫无际的时候,作者回答说“时*路复*”,当然,此“*”非彼“*”,作者结尾用这种与僮仆之间近乎玩笑般的对话作结,也正反映出了自己对于时局的忧虑和担忧。作为晚唐的一位诗人,杜牧对于晚唐的时局有着较为深切的了解和关切,他的许多诗歌反映了这方面的内容。

推荐访问:白帝城 鉴赏 诗词 《早发白帝城》诗词鉴赏3篇 《早发白帝城》诗词鉴赏1 《早发白帝城》的这首诗怎么写

本文来源:https://www.eeee40.com/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76516.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