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鸿鹄文档网!

2023年度美历程读书笔记【10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1-07 09:12:03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1  美从生命开始,走向生命,融化生命——题记  曾经以为,自己明白了美的真谛;曾经以为,美只是一种纯粹的客观存在;曾经以为,美是冷峻而遥不可及的;曾经以为,美便只是那秋日梧桐静静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美历程读书笔记【10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美历程读书笔记【10篇】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1

  美从生命开始,走向生命,融化生命——题记

  曾经以为,自己明白了美的真谛;曾经以为,美只是一种纯粹的客观存在;曾经以为,美是冷峻而遥不可及的;曾经以为,美便只是那秋日梧桐静静散落的身影。镜中花,水中月,需要寂寞地欣赏……

  浮华的城市,斑驳的光影,阑珊的灯火,如昼的黑夜,喧闹的人群。眼前的一切,让我迷茫,困惑,矛盾。美在哪里?是柳永的杨柳岸,还是太白的杯中酒?是如水宁静的月光,还是午夜梦回,故乡依旧的悠然?于是,走进《美的历程》,走进美的记忆,感受美给予心灵的寸寸温暖,完成了心灵一次矛盾挣扎而充实圆融的洗礼……

  鸟瞰着美伴随着时间流淌千年的痕迹,渐渐发现,美是有生命的,她打开了每个时代的灵魂,她给予人们感性自觉与理性思考。渐渐发现,她拥有深厚的生命厚度与长度,她播洒智慧的光芒让人性在天地间闪耀。渐渐发现,美是庄周梦蝶那刹那的微笑,是孔子忧天下那沉重的脚步,是那高山流水的绝唱,是敦煌的飞天,是魏晋的风度,是盛唐的青莲,是梦断红楼后的苍凉与寂寞。真正的美是让人的灵魂颤动的。她带给人心灵的不仅仅只是那短暂的快乐与幸福,还有那记忆深处弥漫飘逸的一缕芬芳。

  陡然发现自己对美的认识的浅薄,只看到了美的表面,却忽略了美的本质,忽略了美带给人心灵的如生命扎根般的永恒感动。美一直在我们的身边,她来自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温暖而惬意的美,需要知己般的聆听与理解,需要生命的空间去容纳,需要用整个时代的生命厚度去衡量,需要用真诚透明的灵魂去感知。生活给予美以生命,美给予生活以感动。

  《美的历程》终于让我明白,真正的美是需要人与自然的交流与相互和解,是需要从生活的点滴中去仔细品味的,真正的美是要在如镜的心中才能看见,同时看见自己的内心感动。从《美的历程》中,我读懂了生活,读懂了美那澎湃无限的生命力正是来自于生活,而这种生命力需要我们用对生命的热情去感知,只有这样,美才能在眼前升华,真正富有一种动态的美感与生命的力度,而不是静止虚无、沉默寂寥。

  浮躁的世界,看着人们对美的理解在世俗的海洋里一点点堕落与沉沦,那欢笑过后的苍凉,幻灭,空虚,虚妄,在黑夜里,在月光下一点点发酵,破碎。美在这个世界似乎是混沌的,是迷惘的,忧虑如影相随,面对着那残阳之下渐渐升腾的喧嚣……

  千百万年智慧与生命的积淀在眼前的城市里流浪,没有归宿与认同的依靠。然而美的生命总是有规则地出发与回归,无论世事沧桑却依然生生不息,绵延不止,她沉睡于每一个人最初清澈的记忆,一梦斑斓,梦醒之后依旧浪漫,感动,绚烂,美的尊严傲然于天地之间。生活永远都不会抛弃如此深刻的感动,从古至今。《美的历程》低语着。

  从先秦百家对自我精神来去的溯源到魏晋名士对于人的价值、文的觉醒的求索到南宋有无之境的深刻探讨,先人对内化本我的美的追求作为外在物质追求的另一面,承载了太多沉重而伟大的思考与记忆。从自然走向人类本身,从对未知力量的崇拜到对自我意识的发掘,神秘的图腾,古拙的汉塑,灵动的书法,哀婉的红楼,虚实相间的山水人情,都是历史在寻找美的最初的载体。《美的历程》引领我从感性的思考,从亲历式的阅读体验中去触摸生命之美的温度,追寻美的足迹,获得美的感悟与启迪。

  我仿佛触到了这个文明古国心灵的历史,仿佛经历了千年以来悬于灵魂深处的感动。在美的感召下,生命变得敞亮而豁达,*静而深邃。

  作为人感性认识中自觉触发的一种意识知觉,作为一个时代的精神火花的凝聚,美她永存于每一个人内心的深处。当外在的美使生命与感动合拍的那瞬间,我们需要做的,是聆听生命之大美,是让自己的心灵与美融合,并成为内在美的自觉载体。

  一如庄子的生命有七重境界: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彻,见独,无古今,不生不死。他不惜把一切的"生命元素抛弃,甚至把肉体的生命在第三重境界便与意识相剥离,最后还剩下什么?是一种永恒静止的美的生命的延续,是一种面对自我世界的伟大思考和假设。生命成为了美,把世界凝固在意识的一秒,只有美在流动。庄子把如此抽象的内在的美的感动以生命的形式外化,生命价值的提升与意识的超越是美的终极意义与价值。这样的洒脱与超然,这样的大彻大悟是怎样的一种美的境界?她如扶风而来的笛声,直抵我们的心灵深处。

  一刹那的感动,在千年风霜间永恒……我浮躁的心终于安静下来,窗外露台的一角有紫藤萝在柔风中轻歌曼舞,那随风飘摇的律动如生命的呼吸与吐纳于这林立的楼宇间,澄澈,绚烂,沉静,惊奇,原来美可以在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个时间的流里潜滋暗长,只因爱美的心,生命的力,温暖的情。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2

  对于美,我总觉得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不同人对于美有不同的认知,如同时尚一般,隔3年就会有不一样的美的理念,不一样的美的流行。但是阅读了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后,让我对于美又有了新的认知。美不仅是每个个体个性化的概念,从社会角度而言,更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共同的文化印记。

  《美的历程》一书沿着时间的线轴,回顾了中华文明自诞生时刻直至明清之际整个的美学演进历史。从石器时代龙凤图腾的来历,到夏周的青铜时代,先秦诸子对*实用理性主义的影响,到楚汉浪漫主义的发展、魏晋风度的形成、南北朝时期的佛陀世荣、唐宋时期诗歌与书法的大成、宋元的山水画的意境、最终到以明清小说为代表的市井文化。

  美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形态呈现,每个时代对于美的理解都有其深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例如魏晋时期,人们津津有味的谈论的并不是功臣名将的赫赫战功,相反,更多的倒是手执拂尘、口吐玄言,扪虱而谈,辨才无碍。重点展示的是内在的智慧,高超的精神,脱俗的言行,漂亮的风貌。所谓漂亮,就是以美如自然景物的外观,体现出人的内在智慧和品格。两汉动的行为之美让位于魏晋的静的玄想之美。“言不尽意”“以形写神”“气韵生动”作为美学理论和艺术原则在这一时期被提出。潇洒不群、飘逸自得的魏晋风度产生的的历史背景却是充满动荡、混乱、灾难、血污的社会和时代。战乱的年代里,时刻面临着生死的考验,巨大的政治恐怖阴影下产生了自我矛盾的人文主义。如同阮籍,表面看来潇洒风流,骨子里却潜藏深埋着巨大的苦恼、恐惧和烦忧。

  魏晋在*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经济上,东汉以来的庄园经济日益巩固和推广,大量个体小农和大规模的工商奴隶经由不同渠道,变而为束缚在领主土地上、人身依附极强的农奴或准农奴。政治上,与这种经济背景相对应,分裂割据、各自为政、世代相沿、等级森严的门阀士族阶级占住了历史舞台的中心。这种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使得意识形和文化心理上发生巨大变化,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崩溃,代之而兴的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一时期,哲学重新得到*,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压抑了数百年的先秦的名、法、道诸家,重新为人们所着重探究。议论争辩的风气相当盛行。与颂功德、讲实用的两汉经学、文艺相区别,一种真正思辨的、理性的“纯”哲学产生了。与这种思潮相对应的美学观念,特征就是——人的觉醒。对生死存亡的哀伤,对人生短促的喟叹,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阮籍有“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王羲之有“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陶潜有“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对人生对生命强烈的欲求,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更迭的年代里,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因此绘画艺术作品里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要求体现人的内在精神气质,这种追求“气韵”“风神”的美学标准正是与魏晋思辨智慧、人的觉醒相一致。

  从这本书中,学到的一种思维方式,分析任何事物,都要将其放置于时代背景之中。艺术的发展是与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环境、意识形态的变化相合的,民生凋敝、社会苦难之时,此时孕育的文化,与经济繁荣、政治昌明的艺术文化相比,定然想去甚远。感性的、理性的、思辨的、神秘的、浪漫的、有我的、无我的、简约的、华丽的……美有不同的形态,而这不同的形态正是解码历史的重要钥匙。

  现在经常听到一些人批判现代的审美,从日韩传入的中性审美,男性的审美以趋于女性化的阴柔白净为美,取代了硬汉的粗犷式审美,这又有什么样的社会背景?萌系审美又有什么社会原因?这种审美取向是主流的还是非主流的?这种集体的社会文化观念、集体的审美趋向对整个民族心理有什么影响?如果说经济形势可以靠*这只看的见的手进行调节,那么审美意识的走向是否可以上层构建或调节?还是只能自下而上的渐进式演化?

  所有这些问题不一定会有既定的答案,但我相信思索的过程就是成长。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3

  《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是李泽厚先生的美学专著,合称《美学三书》。先生在结语中写道,《美的历程》是“对*古典文艺的匆匆巡礼”、“鸟瞰式的观花”,期望读者能通过阅读这部小书“能够获得一个虽笼统却并不模糊的印象”。

  其实先生太过自谦了。《美的历程》全书共分十章,每一章评述一个重要时期的艺术风神或某一艺术门类的发展,揭示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古典文艺的发展作出了概括性的分析与说明。虽然我并未完全读透《美的历程》,但是每读一遍,每次也有新的体悟,丰富了很多,同时弥补了很多以前一知半解甚至遗忘了的知识。《美的历程》的覆盖面很广,从远古图腾讲起一直到明清时期的美学,涵盖了歌舞绘画、建筑雕塑、诗词绘画、宗教文化,是我们华夏文明古国的美的巡礼。

  这本书我觉得特别好的一点是,把美学和当时所处的整个时代、社会有机的连接在一起,不是单独的来、就事论事讨论“美”的本身,显得特别的具体而不空洞。把复杂的概念以通俗的文字解释开来,显得形象而不呆板。这是一本即好看、又看得明白的书。

  时代在不断进步,美学也在不断与时俱进。近现代谈美的名家有很多,近代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等,现代又有蒋勋。现今的书市上,蒋勋被炒的很火,书卖的又好又贵。贵有贵的道理吧,而李泽厚先生的《美学三书》,算是历久弥新的经典读物。

  我对美学的认识还很肤浅,只能做为一个半懂不懂的门外汉,难得窥见天音妙语,便如醍醐灌顶,受益良多了。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在于人有思想,会去了解这个“世界”,会去认识“自己”,因而产生审美。而动物,仅仅只是单纯的活着。

  有些现代人的通病是凡是更多追求结果,而不仅满足于过程。固然结果非常重要,然后过程是否也有相当的价值呢?生活中不缺少美,或许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学的意义在于我们在物质层面不单是要做一个现实的、具体的人,而且在精神层面,我们的灵魂是干瘪还是丰满,不然同一具行尸走肉又有什么区别呢。生命的价值,是多元的,而在审美的层面,我们每个个体,又是否非常的充实?我们华夏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传统的美学精神,又是否得到继承和发扬光大?

  在我对美的认知中,王国维先生的人生三重境界,当为妙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美学的价值,在于让人活出味道。至于是什么味道,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悟。譬如一支酒,可白可黄、可干可甜,可以是江南陈酿,也可以是蜀中老窖,至于口味是典雅还是醇厚,是清爽还是浓郁,是温润还是强劲,看每个人的喜欢。不过大概没人会希望自己的人生,会成为寡淡无味的劣酒吧。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4

  借用书背的一段话来说明这本书,本书是*美学的经典之作,凝聚了作者李泽厚先生多年研究。他把*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如斯感性,如斯亲切。

  记得中央电视台《读书》栏目,有一期介绍的就是此书,当时请到的嘉宾有两位,其中一位就是李泽厚先生的弟子,看样子也已是年过半百了,在说到此书的时候,主持人、另一位嘉宾不管说到书里的哪段内容,此人都能大段背出,真是令人惊叹,从此处可看出此书对此人的影响有多大。

  此书名为《美的历程》讲的是从美学的角度对*,从远古至清末的各个时期,各种艺术门类的分析。这是我读的第一本关于美学的书籍,算是帮我扫了关于美学的盲了,好像打开了一扇从未打开过的窗,看见了一个以前从未看见过的五彩缤纷、美丽丰富的一个花园,历史中的每一件艺术品,都是这个花园里面的一朵花、一树木。作者就像守园人,当我们打开书籍,走进花园之时,这个守园人,会为我们做一个认真的向导,一一给我们介绍花园里的花鸟虫兽,如数家珍。只是里面的东西太多、太丰富了,而且我这次走的也太快、太匆忙了,没有细细品味里面的美丽,但是当我走过这个花园之后,身旁却依然留着我从花园里面带出来的一点点花香,沁人心脾,久久不能忘怀。接下来我就采出几朵以诸君一起分享。

  1、作者分析,为什么作为*民族象征的龙的形象是以蛇身为主体,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毛,?的尾,鹿的脚,狗的爪,鱼的鳞和须,这可能意味着以蛇图腾为主的远古华夏氏族、部落不断战胜、融合其他氏族部落,即蛇图腾不断合并其他图腾逐渐演变而为龙。

  2、关于美,作者这样说,人的审美感受之所以不同于动物的感官愉悦,正在于其中包含有观念、想象的成分在内。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所谓有意味的形式,正在于它是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所以,美在形式而不即是形式,离开形式(自然形体)固然没有美,只有形式(自然形体)也不成其为美。

  3、关于历史,历史从来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声中进展,相反,它经常要无情地践踏着千万具尸体而前进。

  4、关于青铜饕餮,在那看来狞厉可畏的威吓神秘中积淀着一股深沉的历史力量,它的神秘恐怖正只是与这种无可阻挡的巨大历史力量相结合,才成为美——崇高的人在这里确乎毫无地位和力量,有地位的是这种神秘化的动物变形,它威吓,吞食,压制,践踏着人的身心,但当时社会必须通过这种种血与火的凶残野蛮、恐怖、威力来开辟自己的道路而向前跨进。用感伤态度便无法理解青铜时代的艺术。超人的历史力量与原始宗教神秘观念的结合,也使青铜艺术散发着一种严重的命运气氛,加重了它的神秘狞厉风格。

  5、关于汉字,如同中的结绳记事一样,从一开始象形字就已包括有超越被模拟对象的符号意义。一个字表现的不只是一个或一种对象,而且也经常是一类事实或过程,也包括主观的意味、要求和期望。这即是说,象形中也已蕴涵指事、会意的内容,正是这个方面使汉字的象形在本质上有别于绘画,具有符号所特有的抽象意义,价值和功能。

  6、关于汉代艺术,也正是因为是靠行动,动作、情节而不是靠细微的精神面容,声音笑容来表现对世界的征服,于是粗轮阔的写实,缺乏,也不需要任何细部的忠实描绘,便构成汉代艺术的古拙外貌。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5

  最近在熊猫书院看了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很喜欢。冯友兰说这是一部*美学和美术史,*文学史,哲学史,文化史。

  全书分为10个PART,于是我用十段文字记下了每段最核心的部分。有句话说得好:“如果说艺术类的精简书像果汁饮料,那么原著就像水果。喝完饮料,再啃啃水果,才知道这个水果真实的滋味。”

  从远古图腾开始,龙蛇和凤鸟是原始人的审美。演变到现在的几何条纹,可能与当时的蛇图腾有关。有“审美积淀”之说,人的审美观因为有观念的想象,因此美的形式积淀了社会内容。

  夏朝是野蛮而灿烂的青铜文化的开始,青铜在商朝达到了鼎盛时期,并表现出一种狞厉美。及至周朝和春秋战国,褪去宗教色彩,变得精进或是堕落。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是理性主义的思潮,儒道互补。战国时期,北*已被孔子理性化,而南*依然弥漫在远古的图腾神话世界,屈原为代表。

  汉代以汉赋与工艺品为代表,工艺品既有气势又古雅质朴。

  魏晋时期产生了真正思辩理性的纯哲学,绘画气韵生动,书法飘逸绝伦。以曹丕为代表的“文的自觉”,将文章称为“经国之大事,不朽之伟业”。魏晋风度,不可不提的阮籍和陶潜。

  南北朝是佛教狂迷的时代,石窟壁画和雕塑,表达着寻求心灵的超脱,那是一个悲惨而非理性的时代。及至唐朝,才变成乐观的态度。

  盛唐的青春气息以唐诗为代表。李白诗,张旭和怀素的狂草,是“冲破陈规,无拘无束”的代表。而杜甫诗,韩愈文,颜真卿的楷书,是“严正规范,深沉厚重”的代表。

  中晚唐亦有优秀的诗人,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中晚唐的美学风格,潇洒风流中带有伤感忧郁。到宋朝,风格变得冲淡含蓄。

  宋朝是*古代最文艺的时期,兴山水画,北宋风格旷远,乃无我之境;南宋讲求细节和诗意,乃有我之境。到元代,文人画正式确立,画上题诗,突出文学趣味。也为有我之境。

  发展到明清形成了一股浪漫主义洪流,以戏曲小说为主。明朝有《西游记》《牡丹亭》,到清朝,由于朝代更替,出现了禁欲主义,浪漫思潮变成伤感文学,代表有《桃花扇》《长生殿》。在毫无生气的时代,也出现了伟大的作品《红楼梦》。

  某天和一位老师聊到这本书,发现他竟是此书的忠实粉丝。因为不同出版社配图不一样,且随着时间不断有新的文物出土,他买过好几个版本。也觉得这是送礼物的极佳选择。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6

  《美的历程》是*美学的经典之作,凝聚了作者李泽厚先生多年研究。他把数千年的文艺、美学纳入时代精神的框架内,揭示了众多美学现象的历史积淀和心理积淀,具有浑厚的整体感与深刻的历史感。本书将*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如斯感性,如斯亲切。书中夹叙夹议,见解精到,文字简洁,明白晓畅,曾影响了一代青年,引导了一批又一批的读者步入美的殿堂,能短时间内让人大致全面了解*古代艺术,得到美的熏陶,确实是一部很好的读物。

  《美的历程》从宏观鸟瞰角度对*数千年的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全书共分十章,每一章评述一个重要时期的艺术风神或某一艺术门类的发展。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着作,重点不在于具体艺术作品的细部赏析,而是以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联系起来,点面结合,揭示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古典文艺的发展作出了概括性的分析与说明。

  作者认为,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的转变,并非艺术本身所能决定,决定它们的归根到底仍然是现实生活,故而考察一个时代的文艺,必先考察那个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情况。本书的每一章都大致遵循着这一思想构架而展开。

  如第七章《盛唐之音》。提起唐代的艺术,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最先想到唐诗。唐诗正是盛唐艺术的典型代表,也是*诗歌艺术的顶峰。那么,它何以出现在这一时代呢?作者的分析给出了答案。唐代是*古代最为辉煌的时代,帝国初始,在政治、财政、军事上都非常强盛,对外开疆拓土,军威四震,国内则是相对的安定和统一。一方面,南北文化交流融合,另一方面,中外贸易交通发达,同样也带来了异域的文化。这是空前的古今中外的大交流大融合。无所畏惧无所顾忌地引进和吸取,无所束缚无所留恋地创造和革新,打破框框,突破传统,这就是当时的社会氛围和思想基础。

  在政治上,官阶爵禄日益代替阀阅身份,成为唐代社会视为最高荣誉所在。先前的门阀士族被压制,世俗地主阶级的势力在上升与扩大,科举制度的确立,使得知识分子可由考试而做官,参与和掌握各级*,突破了先前门阀世胄的垄断,一条充满希望前景的新道路在向他们开放。等待着他们去开拓。个人、民族、阶级、国家都处于欣欣向荣的上升阶段。就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孕育出了盛唐艺术,孕育出了唐诗。它蕴含着对有血有肉的人们现实的肯定和感受,幢憬和执着,渗透着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即使是享乐、颓丧、忧郁、悲伤,也仍然闪烁着青春、自由和欢乐。

  初始,卢照邻骆宾王使诗歌由宫廷走向生活,刘希夷张若虚又使之变而为青春少年的清新歌唱;王勃等初唐四杰继而把《春江花月夜》式的少年空灵的感伤,化而为壮志满怀求建功立业的具体歌唱;终于,陈子昂喊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盛唐之音自此而始。此后,边塞诗、田园诗各擅胜场,前者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后者优美宁静,明朗健康。而李白,更以其狂放恣肆的气魄,天纵神授的奇才,奏出了盛唐艺术的最强音。惟其有盛唐,才能有唐诗,有李白。

  在本书中,作者以细密的考察论述了绘画、雕塑、建筑、文学、书法等艺术门类在各个时代的兴起与演变。并在充足的个例分析之下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指出了各个重要对代的艺术精神。这都证明,《美的历程》是一部小书,篇幅不过十几万字;《美的历程》又是一部大书,它考察了从远古图腾到明清绘画、工艺达数千年华夏民族的艺术发展。读之使人神驰千年,遨游于历史的长河中,不断领略一个又一个时代的艺术精神,捕捉到华夏民族美的足迹。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7

  何谓美?是灯火绚烂的夜晚街道,是叶落知秋的幽静哀愁,是字字珠玑的精致书本?“美”本是飘渺之物,当它附在特定的事物上便有了意义,不如说,美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散发着清香的灵魂。

  《美的历程》一书是李泽厚先生所作,共分十章,以历史纵向时间为轴,细致地描写出了“美”的发展历程。从远古时代到满清时期,从氏族纷争到王朝统一,“美”一直贯穿在时间长河中,流经世世代代,流进人们的生活。

  遥记当年金乌耀日,蟾蜍拜月,早在石器时代就有了神秘的图腾与巫术礼仪,狂热的原始歌舞展现出了属于远古时代的苍劲力量。由线条和简单图案构成的象形文字,将“美”具象化成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凝聚在抽象的纹饰符号上。夏铸九鼎,鼎卧饕餮,夏商时期不可谓不是沉重神秘的青铜时代。人们信奉君权神授,青铜器上狞厉的图案成了王权的象征。虽然后来随着神权的淡化,图案线条向着流动活泼的方向发展,但曾经那种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美却是无可替代的。功利与自然,严谨与不羁,春秋战国是儒道两家互补发展的时期。

  孔子于礼乐的实践理性,庄子于自然的热烈情感,“美”隐在情理结合的审美规律里,体现在《诗经》的无限韵律和建筑的色彩结构中,成为流动的时间进程,整齐华美的视觉体验。“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屈原将他浪漫的想象和炽热深沉的情感融入《离骚》,成为楚汉时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世代相传。楚辞之美,美在其狂放的意绪,无羁的想象,和传自远古时期的活力。汉朝艺术受之影响,始终拥有蓬勃生机,浪漫激情。磅礴的气势与古拙浑然一体融入画中,成就了雄浑厚重的朴实之美。“美”的表现形式中人的觉醒出现在魏晋时期,绘画文字等艺术开始着力体现人的内在智慧和品格,“气韵”“风神”成为了魏晋新的美学趣味。这个时期的文学主体由宫廷消遣进化到了初步对人物、山水的吟咏。注重写实与审美规律的艺术创作令“美”更加优美、纯粹化。

  值得一提的是魏晋时期诗的创作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人们藏在诗中的感情毫无疑问是炽烈的,然而他们内心,生活中的矛盾又使他们不得不感慨生死,寄情世外。如此炽烈又哀痛的错杂情感,使“美”在矛盾中闪亮。隋唐时期宗教艺术盛行,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佛教。“舍身饲虎”“割肉贸鸽”的故事在洞窟壁画上极尽呈现,同样流传在民间。客观上讲,这些麻醉人的宗教故事实在虚妄无义,读后感.然而这些虚幻的颂歌在民间的普及程度很是广泛。从虚幻走向世俗,刻画出了这个时期虚实结合的美。除开宗教不谈,李唐王朝的诗书文化实在灿烂夺目。不同于魏晋时期的哀叹,唐诗如同朝气蓬勃的少年,闪烁着青春,自由和欢乐。经历过大漠苦寒,兵刀弓马生涯的唐代文人的豪迈风度在诗篇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这种豪迈明快爽朗的美,是唐诗独有的。其书法,特别是痛快淋漓的草书,也将这种美尽数倾注在笔墨间,奏响了盛唐之音。随着唐文化逐渐加强了对情感色彩的捕捉,其美学逐渐增强了悠闲静美的哀愁之意,宋元的山水艺术开始在历史长河中崭露头脚。其山水艺术意味深厚,自由宽泛,重在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宁静。

  从浑厚的笔墨到精致的刻画,从整体的画面到剩水残山的特写,从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宋元文化始终带给人们*淡自然、细洁净润之美。这是一个铺画满丹青水墨,充满灵气的时代。由浪漫到感伤,由感伤到批判,明清文化为我们展开来一幅世俗风味与浪漫文艺共存的画卷。市民文艺是人情世故的津津玩味,歌颂赞扬,讽刺嘲笑,朴实却简洁丰富。如轻烟如梦幻,自由风流似乎成了当时浪漫文艺的代言。浓厚的民族风格,人生空幻的时代感伤构成了明清时代朴实梦幻的美。

  当年的一切已成过去,也许那些时代的珍宝已经被时间征服,但是我相信“美”是永远不会被时间埋葬的。它从遥远的记不清岁月的时代款款而来,宣示着美的历程将指向未来。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8

  《美的历程》这本书比较宏观简略的介绍了从遥远的记不清岁月的时代开始一直到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社会中艺术的演变和意义。虽然宏观简略,但又不乏精辟和独到。从我最概况的意识中我仅把这一脉络初步分为三分,分别为图腾,精神和诗词文赋。从这三个大的抽象事物中细分为本书中原有的具象事物,即为远古时期的图腾。形式歌舞,青铜,先秦对的理性精神,楚汉的浪漫主义,魏晋风度,佛陀世荣,盛唐之音,唐文化,宋元山水意境,明清文艺思潮这些。本书作者李泽厚就以这个脉络介绍了艺术之美。

  曾经,对于民间艺术中的剪纸很感兴趣,从剪纸的内容来看,有许多以蛇,鸡,鱼等动物为载体,这种形式艺术尽然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交叉重叠了各种阶段的原始社会中,激烈战争和安定*和交错不断,其巫术礼仪,原始图腾和其他符号都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根据当时的生活环境和状态,人类自身的生产和扩大在生产,繁衍子嗣的期望似乎就寄予在这些有很强的繁殖力的动物身上。虽然仅是一些根据的猜测。

  对于青铜器上的纹饰,我也有着极大的兴趣去了解。随着阶级的产生和等级制度的确立,青铜纹饰也随之变化。从原始的质朴天真到随后的为了统治维护地位的权利的凌厉,这些转变和衍化都是付诸与地位权利和力量。以凶猛的怪兽或动物为代表,象征着神秘,恐怖,突出恐惧,残酷,凶残,这是和当时混乱暴力的战争时代有关,在这些怪异形象为象征符号,指向了某种似乎超出了时间的权威神力的观念。他们的美并不在于装饰风味,更注重的是内在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和理性,配上沉着,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成功的反映了那个时代所要倾诉的精神。

  整本书其实一直都是用历史的文明与实践相结合来叙述艺术的历程,试求社会对文艺的影响的规律,寻求社会根源。

  在*的造型艺术来说,线的因素体现着*民族的审美特征。不论是书法,水墨,还是建筑,线的艺术都恰好与情感有关。在书法中每一笔都彰显着那个时代*独有的骨风精神,建筑亦是如此,方形,长方形的土木建筑与国外尖。高。直的那种耸立截然相反。简单朴素的单体构成了复杂严谨的群体,权利永远有个载体存在,像是飞檐,牌坊,祠堂,宫殿等。但始终,在*,浪漫主义永远也脱离不了古典理性的范畴。

  在文学上,从先秦的理性精神到楚汉的浪漫主义到魏晋风度到盛唐之音,中唐文艺,宋元山水意境,明清思想,都在展现着社会问题的根源。

  在《离骚》中,屈原用最浪漫炙热的神话故事,展现的确是理性的觉醒。与楚辞相对应的是汉赋,用极力夸张的修辞手法描述奢华的生活,力图展示融化在琳琅满目的对象化的世界。

  盛唐之音表达的更是一种极乐思想,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自由和快乐,渗透在盛唐文艺中。即使是享乐,颓废,忧郁,悲伤,也仍然闪烁着青春,自由,和欢乐。这就是盛唐艺术。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做到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唐,其实才是真正展开文艺的灿烂图景。他展现的虽不如盛唐的雄豪刚健,光芒耀眼,却是更为五颜六色,多姿多彩。

  宋元明清的诗词歌赋,绘画雕刻,杂曲小说,同样也是附和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宋元的山水意境,“有我之意”和“无我之意”,展示了那个时代人们所追求的精神世界。而明清时期的文艺,宋明画本,拟话本和戏曲,版画是明代中叶以来文艺的真正基础。在明末发展到极致后,遭到了本不应有的挫折,上层浪漫主义则一变为感伤的文学。代表作为《桃花扇》《长生殿》和《聊斋志异》。

  正如序幕所说,从远古图腾的那个时代起,时代精神火花在这里凝冻,积淀下来,一唱三叹,流连忘返。我们感受着,这样一个匆匆流过的美的历程。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9

  《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是李泽厚先生的美学专著,合称《美学三书》。先生在结语中写道,《美的历程》是“对*古典文艺的匆匆巡礼”、“鸟瞰式的观花”,期望读者能通过阅读这部小书“能够获得一个虽笼统却并不模糊的印象”。

  其实先生太过自谦了。《美的历程》全书共分十章,每一章评述一个重要时期的艺术风神或某一艺术门类的发展,揭示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古典文艺的发展作出了概括性的分析与说明。虽然我并未完全读透《美的历程》,但是每读一遍,每次也有新的体悟,丰富了很多,同时弥补了很多以前一知半解甚至遗忘了的知识。《美的历程》的覆盖面很广,从远古图腾讲起一直到明清时期的美学,涵盖了歌舞绘画、建筑雕塑、诗词绘画、宗教文化,是我们华夏文明古国的美的巡礼。

  这本书我觉得特别好的一点是,把美学和当时所处的整个时代、社会有机的连接在一起,不是单独的来、就事论事讨论“美”的本身,显得特别的具体而不空洞。把复杂的概念以通俗的文字解释开来,显得形象而不呆板。这是一本即好看、又看得明白的书。

  时代在不断进步,美学也在不断与时俱进。近现代谈美的名家有很多,近代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等,现代又有蒋勋。现今的书市上,蒋勋被炒的很火,书卖的又好又贵。贵有贵的道理吧,而李泽厚先生的《美学三书》,算是历久弥新的经典读物。

  我对美学的认识还很肤浅,只能做为一个半懂不懂的门外汉,难得窥见天音妙语,便如醍醐灌顶,受益良多了。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在于人有思想,会去了解这个“世界”,会去认识“自己”,因而产生审美。而动物,仅仅只是单纯的活着。

  有些现代人的通病是凡是更多追求结果,而不仅满足于过程。固然结果非常重要,然后过程是否也有相当的价值呢?生活中不缺少美,或许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学的意义在于我们在物质层面不单是要做一个现实的、具体的人,而且在精神层面,我们的灵魂是干瘪还是丰满,不然同一具行尸走肉又有什么区别呢。生命的价值,是多元的,而在审美的层面,我们每个个体,又是否非常的充实?我们华夏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传统的美学精神,又是否得到继承和发扬光大?

  在我对美的认知中,王国维先生的人生三重境界,当为妙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美学的价值,在于让人活出味道。至于是什么味道,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悟。譬如一支酒,可白可黄、可干可甜,可以是江南陈酿,也可以是蜀中老窖,至于口味是典雅还是醇厚,是清爽还是浓郁,是温润还是强劲,看每个人的喜欢。不过大概没人会希望自己的人生,会成为寡淡无味的劣酒吧。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10

  美的历程是怎样一本书呢?冯友兰称:“这本书是部大书,一部*美学和美术史,一部*文学史,一部*哲学史,一部*文化史。”确实如此,此书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从原始社会到明清时期的各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美的艺术和代表人物。纵观全书,作者从政治、文化、经济、宗教等方面细致地介绍了各时代的特色品,再结合上自己的立场观点,使中华文化绽放了更绚丽的色彩。

  在原始社会时期,远古图腾活动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开始,是审美意识和艺术创作的萌芽。正如作者所说:“你不能藐视那已成陈迹的、僵硬了的图像轮廓,你不要以为那只是荒诞不经的神话故事,你不要小看那似乎非常冷静的阴阳八卦…”这些图腾浓缩着、积淀着人们强烈的情感思想、信仰和期望,而一些看似极其简单的原始歌舞写照,实则依旧是图腾活动的表现。它们是写实和寓意的完美结合,具有严重的巫术作用或祈祷功能。书中吸引我的又一个亮点则是几何形图案花纹是由动物形象的写实逐渐抽象化、符号化而来,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作者说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所谓“有意味的形式”,正在于它是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在我看来这些美还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演变中汲取了前边的美,又为后世开创新的美提供了借鉴。

  对美有意识的追求在青铜艺术时期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从最开始的纹饰简陋、粗制草创、乏美可赏到后来的纹饰繁复多变、器形轻灵多巧、寓意深远。青铜不再只是供人玩赏装饰,它被赋予了一种社会时代精神,是对世间现实生活的肯定,对传统宗教束缚的挣脱。令我感到惊奇的是对一个青铜器细致认真的观察,对一件艺术作品的深入研究。

  在一个铜壶上作者引用了《战国绘画资料》中的描述“第一层右方是采桑左方是羽射与狩猎;第二层左方是射雁…第三层左方是水战…”如此细致入微的观察令人赞叹。若换作是我即便是欣赏此物件也只会大致欣赏一番,觉得其整体甚美,蕴藏着文化底蕴,是不会沉下心去探讨这图案究竟有些什么;背后是否有着某些深刻含义的。因此这里令我感触很深,仿佛有什么牵引着我,让我学会去观察生活。即便是某个局限性的空间也有许多细节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这就需要我们去发现细节寻找美、放大式感受生活中隐藏着的美。

  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建筑艺术。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实践理性精神。在造型方面,勾勒出的线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特征,它想表现出一种情感中的理性的美,有序的线条排列使一些建筑有异常明朗的节奏美,正如北京故宫——屋顶虽是向上微翘的曲线构成,但却使建筑没有了头重脚轻反而给人踏实之感,这样巧妙的线的变化为建筑*添一份舒适实用、有鲜明节奏感效果的美。因而,建筑在外型方面便体现了自身的理性的美。在构思方面,作者告诉我们*建筑从一开始就不是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为目标,而是以空间规模巨大、*铺展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的。说到群体建筑,便要一提秦始皇陵了,它规模宏大,陵园以封土堆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众多。宏伟壮观的门阙和寝殿建筑群,以及六百多座陪葬墓、陪葬坑,一起构成地面上秦始皇陵的完整形态,这便是典型的群体建筑,注重有机统一的内在和相互之间的联系,无形之中彰显出“雄赳赳、气昂昂”之势。并且整体建筑群结构方正,制约配合,单个结构能在多样变化中保持统一的风格,这种种迹象无不体现出理性精神。在建造方面,早期的建筑便是与现实生活紧相联系的,而不是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宫殿建筑便是最佳的例子,它的建造是为了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所居住,且非石质而是木质结构的房屋,给人一种代替了阴冷石头的暖意,没有让人在异常空旷的内部空间感到恐惧感,反而渲染了一种生活情调,给人以踏实感和归属感。这便是实用性的集成,实践性的体现。作者也赞美道:“*建筑的*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一个复杂多样楼台亭阁的不断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对环境的和谐。瞬间直观把握的巨大空间感受,在这里变成长久漫游的时间历程。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在这里占着明显的优势,从而排斥了反理性的迷狂意识。”另外,虽在晚期封建社会,出现了表现着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理想的园林建筑,正如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述,其建造得迂回曲折,对称性被打破,但仍然是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在不失浪漫主义色彩的前提下,仍然没有离开*面铺展的理性精神,因此,作者认为在建筑中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过程,渲染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实际上,它是以完善的自由园林来补足居住的整齐屋宇罢了。这样的观点无疑又让人眼前一亮,对建筑艺术又多了新一层的理解,让人获益颇多。

  读这本书你就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博物馆,各个时代的特色美正在某个角落等待你去欣赏研究,而作者正是引领我们的解说员,即使某些地方你仍然不太理解,但在社会背景的铺垫下仍会给你留下一些思考想象的空间,等你去慢慢体会摸索。解读美需要的是人与自然的交流和互动;考验的是人们的耐心,从点滴中仔细品味的能力;激发的是人们的创造力,配以自己独特的想法见解。因而,美的历程是指向未来的!解读美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推荐访问:读书笔记 历程 美历程读书笔记【10篇】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1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1500字

本文来源:https://www.eeee40.com/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36386.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