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鸿鹄文档网!

体育人优秀事迹7篇【优秀范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1-27 19:48:02

体育人优秀事迹7篇在平常生活中,大家都肯定碰到过事迹材料,我们在撰写事迹材料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格式正确,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体育人优秀事迹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体育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育人优秀事迹7篇,供大家参考。

体育人优秀事迹7篇

在平常生活中,大家都肯定碰到过事迹材料,我们在撰写事迹材料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格式正确,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体育人优秀事迹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体育人优秀事迹篇1

读完《师爱之路》,一个个徐汇育人楷模的亲切形象,一件件源于生活的感人事例跃然心中。忙碌的工作、更多的付出……那为什么我又从他们的字里行间读出的却是满满的幸福?

——幸福来源于他们自己对事业的`追求。

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是我在这几位育人楷模身上看到的共同之处。陈珺老师在烹饪专业的技能领域,勤学苦练,练就一身真功夫。她并不满足,不断实践摸索,积累操作经验,带领学生们一次又一次地“攻克难题”,将自己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成就“舌尖”上的新高度。施嘉平老师厚积而薄发,在从事教研员的40多个春秋中,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的脚步。无论是学历的不断进修、多次的赴英学习培训,还是在不断引领英语教育课改的实证研究、打造一流英语教师团队的过程中,她都潜心教书、精研教学,把学习作为一辈子的事情。在书中朴素的描述中,让我们看到了楷模们在平凡工作中坚定执著,看到了楷模们对自我的不断要求、对工作的不停追求与对教育理想的奋斗与坚持。

——幸福来源于学生们对他们的喜爱。

“当教师的最大快乐就在于学生的快乐成长”,一位楷模这样讲到。的确,对于老师来说,学生是最好的评价者。学生的进步是老师最大的欣慰,学生的喜爱会是老师们工作的不竭动力。李之音老师的学生毕业十多年,仍然不能忘记李老师在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帮助与指导,指引他爱好文学,成为了一名记者。西南位育中学的黄徐娟老师被她的学生认作为中学时代最喜欢的老师,她们喜欢她那爽朗的笑声,喜欢她那较真的眼神,喜欢站在她身边,得到她的鼓励与帮助。梅园中学的傅琳老师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如妈妈般慈祥的老师。她让孩子们愉快地掌握知识,同时也让孩子们燃起学习的信心,取得学习的进步,尝到了学习的甜蜜。你快乐,所以我幸福。这些育人楷模用自己的大爱,收获了师生间珍贵的情谊。“你爱你的学生吗?你会爱你的学生吗?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吗?”面对爱的三问,相信这些育人楷模们用他们的言行已经做了最好的回答。

——幸福来源于家长们对他们的信任。

科技幼儿园的袁晶晶老师,家长们爱叫她“晶妈”。晶妈经常将孩子最近在班级里的表现通过各种渠道告诉家长,并指导家长如何对待孩子这段时间情绪上的变化。她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让家长们感动的世外小学的汤莹老师,用自己对工作强烈的责任心和无私奉献精神赢得了家长们的称赞。她工作细致入微,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从一个小习惯开始培养,帮助学生起步。及时与家长联系,取得教育的合力。“我们庆幸遇到这样的老师!她就是孩子们的榜样!”“太多的感触无法用短短的文字来表达,作为家长,我们只有衷心地向老师们道一声谢谢!”家长的心里话道出了对老师的信任。这些育人楷模们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幸福来源于家人们对他们的支持。

家庭与事业,在每个人眼中都很重要。这些育人楷模们也同样担当着家庭与工作的双重责任,承受着家庭与工作的双重压力。他们在取舍,在平衡,但在学生和工作面前,他们总将天平向着工作、向着学生倾斜着。家人有埋怨,但都被他们执着的工作热情所融化,把支持与理解化为了默默地行动,帮助他们分担家务、照顾老小。谁能说这些育人楷模不是最幸福的人呢?

路在脚下,爱在心中。怀揣着大爱的楷模们最幸福!让我们一起随着楷模们的脚步,共同踏上师爱之路,走出幸福人生!

吴邵萍,女,1965年1月生,江苏省南京市人,大学文化程度,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教师,1983年7月毕业分配到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开始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先后担任音乐、语言、科学、美术、体育等各学科教师、年级组长、副园长、园长。27年来,她刻苦钻研,勤学苦练,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把所有的爱全部倾注在幼儿身上,把所有的情全部洒在幼教事业上,结出了累累硕果,取得了显着成绩。她曾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十佳青年教师称号”、“首届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第二届学科带头人”、“南京市名教师”、“玄武区首届、第二届、第三届中青年拔尖人才”等称号。她主编了两本书,参与编写了9本书;在省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72篇,其中在国家级刊物发表6篇;参加省以上研讨会获奖论文10篇,其中获全国奖6篇。

一、“爱”,是她勇于攀登的不竭动力

1、爱孩子赛妈妈。吴邵萍同志就是因为喜欢孩子才选择了教师职业。她27年来始终立足于幼教第一线,遵循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对孩子一视同仁,无私奉献,促进每位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发展。她常说,孩子的心灵最纯洁,每个孩子都是一朵最美的花,教师应该热爱每个孩子,爱孩子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教师要将爱心倾注在每一位孩子身上。她不仅是这样说,而且也是这样做。1983年,她刚踏上工作岗位时,班上有一位姓时的小朋友,因年龄小,每天哭着不肯上幼儿园,睡午觉就做恶梦惊醒。她就象慈母一样,每天早上从家长手中热情地抱过孩子转移其注意力,并和他共同游戏增进感情。午睡时抚摸陪伴直至睡着,孩子梦醒时常常大哭,她就长时间地抱着他在园内转悠,为了不让哭声影响到其他孩子的午睡,她就长时间抱着孩子。尽管胳膊很酸,但她从不厌烦,直到孩子再次入睡。就这样整整过了一个月,这位小朋友终于能愉快地入园了。那时,她班上还有位姓余的孩子,说话不清,各项能力明显低于其它儿童,连园领导都认为此幼儿“无可救药”了,而她不灰心,总是充满希望并耐心细致地辅导她,和家长密切联系,采取一致的教育计划,通过三年的努力,她也达到同龄幼儿的水平。

2、爱园胜爱家。27年来,她从未因家庭原因而影响工作。1997年,正值幼儿园创建南京市市级示范园时,她的父亲因车祸住院。白天,她在园兢兢业业的工作。夜晚,她还在医院一边陪伴昏迷不醒的父亲,一边翻阅整理幼教资料,准备第二天的工作。她父亲住院近一年直至去世,她从未请过一次假。在工作中,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叫苦叫累。平日总是起早贪黑,早到迟走。在她的眼里,幼儿园胜似自已的家,园里建设比家还重要。

3、爱同事似姐妹。由于园里年轻人较多,作为青年人的领头人,吴邵萍时时处处事事爱护她们、关心她们。在创建江苏省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过程中,青年教师每天加班到深夜,为了她们的安全,吴邵萍每天“打的”挨个将她们安全送回家。然后,自己才回家。这段时间,吴邵萍总是要到深夜1、2点钟才最后一个回到家。

二、“学”,是她刻苦钻研的永恒追求

好学、勤学是吴邵萍的挚爱追求。她始终认为学习使人前进,学习是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她身上真正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27年来,她从未间断过学习,从一个中师毕业生一直学到大专、本科、研究生课程班,自理近万元的学费。为了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她总是利用假期参加各种教育研究的前沿科学培训活动,从未完整地休息过一个寒暑假。1999年暑假,她的痔疮刚开完刀两天,当她得知有一个全国音乐心理学学习时,立即报名前往,一连7天下来,影响了伤口的恢复,又到医院进行了第二次手术,在家休息10天后,又去参加全国音乐教育研究培训,这次为了不影响伤口的恢复,每天听完报告后,她就痛苦地趴在宿舍的床上,一直坚持到学习结束。平时,抓紧点滴时间,博览群书。自加压力,自定读书计划,每月读10本杂志、每季读完1—2本理论书籍。收集整理了30本资料册,做了多本学习笔记。目前,她读完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家庭教育、课程理论、亲子教育等各类理论书籍近百本,学习促使她飞速的成长,成为本领域的领跑者,成为一名智慧型园长。

三、“研”,是她开拓创新的重要法宝

做一个研究型、专家型教师,一直是吴邵萍追求的目标。因此,吴邵萍受聘担任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专项课题《早期儿童音乐教学法的心理研究》科研基地负责人,担任《中国早期儿童音乐舞蹈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实验基地负责人,是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幼儿教育特约研究员、南京市第五届幼教专业委员会理事、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学科教学视导员、玄武区教育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玄武区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

她钻研、善研,始终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和科学探索,潜心于课题研究。“八五”期间,她参加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许卓娅领导的国家级研究课题《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改革》;“九五”期间,她不仅参与了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许卓娅领导的“九五”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早期儿童教学的心理学研究》和江苏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建构中国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及实践体系的研究》两个课题的实践研究,她个人还独立承担了江苏省教育学会科研课题、南京市“九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幼儿园创造性韵律活动设计与指导》的研究;“十五”期间,她独立申报、负责并完成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立项课题《幼儿园开放性课程的建构》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纬度来探索幼儿园是否需要、是否能够及如何建构自己的园本课程展开全方位的研究,重视从理论的高度上提炼、升华自己的丰富实践经验。同时,她还参加了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博导负责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生活化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张俊教授的《后现代主义的幼儿科学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基础教育课程开发与推进的比较研究》子课题《区域性多元游戏课程开发与推进的研究》。她在幼儿音乐教育改革上进行大胆实践与研究,《幼儿创造性韵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研究》、《幼儿园舞蹈欣赏教学初探》《舞蹈欣赏教学》、《开放的幼儿音乐教育》、《以素质教育为指导,开展大班合唱教学的实验研究》等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学前教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幼儿教育》,多篇论文获国家级、省级论文评审一、二等奖,形成了具有个人独特见解的幼儿音乐教育思想和方法;“十一五”期间,她独立主持了江苏省教育科学重点规划课题《实现良性多维互动,促共同体和谐发展》的研究。她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进行钻研,展开系统研究,有效解决了一些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前沿问题。经过五年的研究和探索,《幼儿园开放性课程的建构》课题得到了江苏省课题规划专家组的一致好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大大提升了教师的研究水平与综合素养,特别是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反思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她出版了研究成果《开放性课程在行动》专着,主编了《托班课程》上、下册。这些研究成果的出版,为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幼儿的观察、分析、评价提供了直接的参照和支持,为教师设计展开课程设计和教学提供了范本。

四、“传”,是她尽心履职的真情流露

长期以来,吴邵萍主动做好传、帮、带。无论是园内还是园外,她认为每一位幼儿教师都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力量,培养他们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因此,她总是不厌其烦,毫无保留,全心全意地帮助所有幼教同行。她承担了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实习指导工作,她对待这些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实习工作耐心细致地指导,总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不厌其烦地接受每位学生的访谈、问卷等课题研究工作。

对园内的青年教师,她更注重言传身教,在平日工作中,她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下班指导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后还与她们逐一反馈和互动,同时还定期上示范课给全园教师观摩。她指导青年教师严格细致。既有理论上整体框架的指导,又有操作过程中具体环节的指导。从不放过每个细小的教学环节。如教具演示,收放顺序都一一指导到位。在她的指导下,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在她的带动下,每个教师个个有特长,园里教师个个被邀请在全国各地上示范课,在全国各类研讨会上观摩研究课。这些做法和经验,经常吸引全国各地的同行到该园跟班学习。该园的办园水平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得到了专家和同行的广泛认同和充分肯定。

她重视发挥特级教师的示范作用,每学年对玄武区园长、市青优开放示范课,她每学期都上多节示范课和举办讲座。还承担了市区的带徒任务,她总是竭尽所能地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导。目前,她已培养了1名特级教师、1名南京市名教师特级教师候选人、2名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和多名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更为可贵的是,南京市内无论哪个区、哪所幼儿园,只要找到她,她都及时前往指导,并毫无保留地传授她的教科研成果。在国内,经常到深圳、温州、澳门、大连、杭州、河南、广州、南宁等地,为全国性、全省性及各市开设的培训班讲课,每场讲座,听众均在1000人以上。近五年,她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讲课近100多场,为幼儿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长期以来,吴邵萍一直努力使自己成为先进教育思想的实践者,科学育人的示范者,青年教师的引领者。吴邵萍同志是我们全市中小学教师学习的榜样,吴邵萍同志的先进事迹必将感染和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投身教育事业,奉献教师岗位。

体育人优秀事迹篇2

9月24日下午我校全体教职工参加了在校电教室举行的“学习区委书记王朴同志讲话精神向优秀教师学习做教书育人楷模活动”专题会议。会上,传达了平卫教党委【20_】8号文件精神,宣读了本校活动实施方案,提出了明确的活动要求。大家一道深入学习区委书记王朴同志在第28个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上的讲话,还学习了20_年度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的主要事迹。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王书记讲话朴实亲切,感召力强,对于推动卫东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引领。讲话中强调了卫东区教育优先的战略地位,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是教育发展的目标。讲话重点指出:我们作为人民教师,要做到境界高、学问大、德性好。更要坚持“五有”:要有神圣的使命、真诚的爱心、广博的学识、高尚的品德、奉献的精神,这些谆谆教导,既包含着领导的殷切期望又是指引卫东教育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准则;王书记的讲话字字珠玑,用心良苦,充分让我们认识到:我们是卫东教育人,我们身上担负着祖国的责任与未来,沉甸甸的希望是民族发展的动力,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有信心、有目标做好自己教书育人工作,每一天快快乐乐,每一天播撒爱的种子,每一刻都享受做教育人的幸福!在卫东区这个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有区委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们每一位教育者怎不醉心教坛,享受作为教师的幸福与荣耀?

二、王朴同志还向老师们提出三个要求境界高、学问大、德性好;五点希望:要有神圣的使命、要有真诚的爱心、要有广博的学识、要有高尚的品德、要有奉献的精神。深入领会王朴书记讲话精神,把王朴书记提出的要求和希望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继续发扬辛勤耕耘和默默奉献的作风,心态平和、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争奉献、比奉献、乐奉献,把全部的心智奉献给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个家庭,在教书育人的工作实践中升华人生追求、实现人生价值。

三、向各级优秀教师学习,不断加强师德修养,争做教书育人楷模: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都能够在自身平凡而艰苦的工作岗位中无私奉献奋发图强做出了令人敬佩的非凡业绩,我区及我校优秀教师也都更加可亲可敬有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效仿。因此我们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自觉克服浮躁、对后进生缺乏足够耐心和爱心、安于现状等不良情绪和不足,以先进为榜样,志存高远,严以律己,积极创先争优为我校及我区教育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四、于丹老师2012开学第一课寄语我们:长大了的生活都很艰辛不容易。有人比喻说生活就是一锅滚开滚开的水,你要是往里面投不同的东西都会受煎熬,但煎熬到最后,因为这些东西各自的质地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你试试看,在三锅滚开的水里,扔一个生鸡蛋、一根生的胡萝卜和一把干茶叶,盖上盖子同样的时间沸腾它。揭开以后呢,生鸡蛋会被煮熟,变得硬梆梆,我们生活里有些只固守着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利益、不肯融合的人,他们最后就变得里里外外铁石心肠。他们有时候愤世嫉俗,以偏概全,觉得生活对不起他,但是他没有融合的力量。这就是被生活煮硬的人。第二个锅里的胡萝卜呢,经过煎熬煮得软塌塌,成了一团胡萝卜泥,这是被生活煮得没了自己的人,这些人因为没有生命的坚持,他们不能够带给社会自己的能量,所以他就失去了自我,这是被生活煮软的人。可是第三个锅里的茶叶呢,它在沸腾中,自己舒展了、丰美了、滋润了,同时,它把无色无味的水改变成了一锅香茶,它是在煎熬里成全了自己,它也把它的美、它的爱、它的能量传递出去,改变了社会和别人。我们要自觉做好第三种人,丰润自己,留香他人,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教育学生。

体育人优秀事迹篇3

“孩子的成长,就是我的成就”

教师是一个温暖的字眼。许多教师在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用爱心、知识、智慧点亮学生心灵。

2000年,当李粉霞教授第一次走进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面对的是不少缺乏信心的孩子。她就暗暗下定决心,要让他们重拾自信,找到自我价值。

于是,李粉霞把大量的时间都留给了学生。早上跑操,跑在班级队伍最前面的是她;晚上自习,坐在教室最后面的是她。她细心观察着学生的一举一动,了解着他们的日常点滴,给予他们温暖与力量。“好好学习,掌握更多实用技能,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可能,这里就是梦想起航的地方。”李粉霞常常这样激励学生。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她,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第一幼儿园教师孙怡从事幼儿教育22年来,用爱心呵护近千名孩子,用爱心温暖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在教学中,她仔细琢磨研究各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努力把自己全部的爱心、耐心、细心倾注到每一个孩子身上;她坚持以孩子为主体,以孩子的终身成长为前提,让孩子能跳一跳摘到属于自己的那颗果实。

帮助残障孩子打开封闭的心灵,支撑起他们生命的尊严与生活的希望,是上海市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周美琴努力的方向。

周美琴将“康复训练”与“文化学习”并重,构建起适合听障、智障、脑瘫三类残障孩子发展的教育体系。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孩子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

“挫折时,我感受着无尽的关爱。逆境中,无数双手将我扶持……”学校一名学生毕业时写下这样的诗。周美琴说:“孩子的成长,就是我的成就。”

体育人优秀事迹篇4

康绍忠从教37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持践行“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在立德树人、科技创新和学科建设方面成就突出,受到广大师生和同行赞誉。

康绍忠长期坚守教书育人一线,放弃节假日休息,完成的年工作量是普通教授的3至4倍。先后主讲11门本科和研究生课程,指导博士生78人、硕士生76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人、提名奖1人。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和研究生教育成果特等奖1项(当届唯一的特等奖),并入选2018年度全国唯一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人物。长期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在立德树人方面的案例被收入教育部思政司组编的《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案例汇编》,并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20余家媒体报道。

在教书育人的同时,面向国家需求和学术前沿,康绍忠创建甘肃武威绿洲农业高效用水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促进了旱区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绿色发展。出版著作与教材12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论著被引用38000余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并获2006年度icid国际农业节水技术创新杰出贡献奖(该年度全球唯一获奖者)。

康绍忠长期扎根西北旱区边远农村,助力精准扶贫,服务乡村振兴。同时,牵线搭桥帮助在河西走廊贫困地区建设8所希望小学,助力边远农村教育发展。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等称号。

体育人优秀事迹篇5

9月6日上午,教育部举行“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的第十一场新闻发布会,聚焦_以来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发展成效。发布会上公布了12位202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华中师范大学1995级校友、现武汉市旅游学校教师马丹光荣入选。

马丹,女,汉族,1973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湖北省武汉市旅游学校教师。她作为形体课兼礼仪课的教师,在28年的从教生涯中,以“尚礼、塑形”作为教学目标,以“弘礼、塑人”作为教育目标,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

自2016年以来,她两次申请参加“组团式”援藏工作,先后资助多名藏族学生完成学业。她创建了一支充满特色的舞蹈啦啦操队,带领学生走上全国舞台。2019年9月10日,马丹参加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受到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所获荣誉包括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等。

6日下午3时许,长江日报记者与马丹老师取得联系。对获得这份荣誉,马丹老师表示,感谢国家对基层教育、职业教育的重视,也感谢各级领导对一线教育工作的支持,感谢同事同仁们的帮助,还有学生们的“笑脸”,“很荣幸获得这份荣誉,我将继续坚守初心,在援藏后时代,立足本职工作,用爱浇灌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此前,湖北省已有黄冈市蕲春四中教师汪金权、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教师桂贤娣、武汉市第一聋哑学校教师杨小玲、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教师禹诚、长阳县龙舟坪镇花坪小学教师刘发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教师胡豫等6名教师先后入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体育人优秀事迹篇6

张先庚,女,二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三十二载从教路,从临床教育到教书育人,从科研攻关到社会服务,张先庚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秉承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教育理念,聚焦立德树人主线,践行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信念,创新提出“五爱五尽”家校情怀和“五大强校”战略,张先庚作为中国卫生健康教育事业的践行者、改革者与引领者做出了卓越贡献,获全国第七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校长奖、全国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首届“双城杯”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等27项荣誉,被学习强国、中国人口报等50多家媒体广泛报道。她以实际行动践行为党为国为民初心,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教育事业中,忠诚担当、善谋敢闯、为民务实、大爱无疆,书写了新时代卫生健康教育者奋斗追梦新征程的巾帼华章,展示了新时代教书育人楷模形象。

担当有为 做改革职业教育的攀登者

张先庚从小就树立了用爱心和知识温暖服务社会的信念。1989年7月,她成为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一名临床护士和护理实践教育者。她言传身教的指导众多实习护生用仁爱与专业开启护理职业生涯。1996年,张先庚脱下了燕尾帽,拿起了教鞭,成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高护专业第一位专任教师。面对无团队、无教研室、无课程体系的“三无”现状,她迎难而上,构建起涵盖“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完整教育体系。她先后作为院长和教授,带领团队将学科建设成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级护理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因张先庚在高校教育业绩突出,于2015年通过选拔到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担任党委副书记、院长和教授。当她离开成都中医药大学时,师生含泪送别:“您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和学习榜样,我们很舍不得您。”刚到学院,面临部分领导职工观念落后、能力不足、工作推诿、人才流失等重重困难,她积极践行黄炎培“爱业乐业”精神,创新提出了“五爱五尽”家校情怀,提出“五大强校”战略,走改革创新的特色发展之路,全面推动学院转型升级与跨越发展。

学院离家很远,张先庚每天奔波路途近3个小时,为高效推动学院转型发展,几乎每天工作时长达16-18小时,双眼时常布满红血丝。她常说,每一名学生背后都有一个家庭,只有她们成人成才,才能不辜负每个家庭的期望。在她的带领下,全校师生很快转观念、重创新、求突破,实现了教学、科研、育人等多项工作快速发展,仅用3年时间就顺利实现了从中职到高职的转型升级,连评审专家都惊叹学院的跨越发展。2021年,张先庚事迹入选四川省“庆祝建党_周年—党的女儿”宣传活动。

仁爱奉献育桃李,言传身教传师德。张先庚一直乐于为学生授课,把培养人作为自己的使命追求,即使管理和学术研究任务繁重,仍然以三尺讲台为乐。她激励广大学子通过学习和实践提升“爱”的能力,做到“心有大我、行有大德”。学院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入学成绩普遍不理想,对未来迷茫,对护理专业认识不足。她就常找学生谈心,言传身教,引导大家厚植家国情怀、培养使命担当,在为病人的奉献中收获快乐与幸福。多年来,她全方位关注学生成长成才,尤其厚爱与资助贫困学生。一位来自癌症家庭的学生,父母半年时间里相继去世,家庭贫寒,为了照顾弟妹,临近毕业却想休学。张先庚得知后,心急如焚,多次从思想上引导她把贫困和不幸当做人生成长的磨砺,并资助她渡过难关,重燃她和家人的希望,帮助她顺利毕业参加工作。她在学生心灵深处播下爱的种子。她培养的学生遍布全世界,有的成为护理领军人才,有的成为扎根西部基层卫生主力军,尤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涌现出“抗疫巾帼英雄”佘莎等一批典型人物。

率先垂范 做躬身社会服务的践行者

现场进行艾灸、拔罐、刮痧、tdp电磁波治疗等传统中医特色健康诊疗……一些闻所未闻的高科技治疗手段走进村民的视野中。

张先庚院长又一次带领调研队来到了基层服务。这一次,她们在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巴西镇班佑村调研考察了村卫生室,对康养中心的建设提出了指导意见。随后,在行业专家张先庚教授和姚永萍副教授的亲自示范指导下,学院医疗专家、部分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及学院若尔盖籍毕业生一起对农牧民开展健康指导及义诊。她们根据就诊农牧民身体状况,细致检查、分析病情、专业治疗,通过健康知识讲座、现场咨询指导、发放专门印制的《川护健康宣传手册》等方式,科普了健康卫生常识和疫情防控知识;聚焦大骨节病、包虫病等高原地方病和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对农牧民开展健康知识宣讲,全面提升了当地农牧民卫生健康知识水平。现场接受健康服务的农牧民喜笑颜开,现场气氛格外热烈。

从小立志服务社会的张先庚对贫困地区具有特有的情怀与牵挂。2017年9月,她首创民族地区基层卫生人才“1134”模式改革,在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壤塘县牵头组建了以学院毕业生为主的川护壤巴拉健康服务志愿队。她作为专家和队长,聚焦农牧民健康问题,创新构建“政—校—行—企“四位一体联动扶贫模式,将每月15日确定为志愿活动日,走村入户对农牧民开展健康宣教、地方病和慢性病防治、中医保健技术等健康服务。她带领团队每年多次到现场指导健康服务,线上线下齐上阵,全面提升志愿者思想境界和业务能力。

作为一名深耕高职教育的院长,张先庚教授带领团队始终秉承黄炎培“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理念,践行“手脑并用、敬业乐群、爱国爱民、无私奉献”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创新提出了“五爱五尽”家校情怀和“五大强校”战略、教师能力提升“三大工程”、培养“四有川护生”理念,牵头组建了新冠肺炎抗疫志愿队和川护壤巴拉健康服务志愿队,在学校治理体系、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多项突破,业绩凸显,为健康四川、健康中国做出了积极贡献。 她先后获得了全国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四川省三八红旗手、首届“双城杯”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四川省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校长、成都市大中学校十佳青年教师、成都市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

四年来,在张先庚的影响和带领下,志愿者们无怨无悔扎根高原,坚守健康扶贫攻坚第一线,成为当地一支“思想素养好、知识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留得住、干得好”的健康服务志愿队伍。得到社会、政府、农牧民广泛赞誉,被称为“高原最美格桑花”,成为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人才培养与健康扶贫典范,并多次在省内外志愿服务大赛中荣获金奖,被学习强国、中国人口报等30多家媒体广泛报道。如今,她正带领团队将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培养模式在全国推广,全面助推乡村健康振兴战略。

2020年,在疫情最严峻时刻,张先庚作为队长立即组建了以学院教师为主的130人“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爱心志愿服务队”,身先士卒,大爱奉献,创建“政、行、校、社、医”五位一体联防联控,带领团队硬是在3天内熬夜编写社区居家防护手册6本,她带领队员深入社区开展入户排查、疑似病人转诊、隔离监测和心理疏导。大家不忍她整日劳累便劝她休息,她坚定地说“我是教授、队长也是专家,现在是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必须尽全力去服务”。她带领团队在社区抗疫中募集40万元中药香囊,完成重点疫区返蓉人员入户医学观察2332人、体检服务6279人次,守护了24万社区居民生命健康安全,得到中国教育在线、家庭生活报等20多家媒体广泛报道。

追求卓越 做改革创新的引领者

科研创新是专业学科建设发展的核心。近年来,为响应社会老龄化加剧和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张先庚将研究方向聚焦“一老一小”特色。她牵头主持的四川省护理专业“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对全省青年教师悉心指导,帮助年轻教师做好职业规划,凝练发展方向,提高科研教学能力与水平。同时,免费为贫困与革命老区培养师资,取得了较好的辐射引领作用。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负责人、省级护理学创新团队负责人、张先庚更是以身为范作科研攻关带头人,在卫生健康领域取得多项重大创新与突破。截至目前,她牵头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2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医养结合重大研发计划子项目1项,获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卫生行业指导委员会一等奖等研究成果奖23项,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和专著26部,公开发表研究论文268篇,牵头多项省内外卫生健康评价考核标准与体系的起草和制定,引领卫生健康行业发展。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张先庚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和日后的工作规划。“未来,我将带领团队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奋勇向前:一是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_贯穿到职业教育全过程、全要素,进一步弘扬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筑牢师生理想信念根基,着力培养有信仰、听党话、跟党走、有情怀、敢担当、下得去、干得好的时代新人。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新职业教育法为准绳,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时代命题,聚焦“双高”计划学校建设,聚力提质培优,增值赋能,走好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赶考’之路。三是继续坚守教育与卫生报国初心,勇担职教改革使命。在职业教育大有作为、大有可为的时代,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勇毅前行,努力做职业教育发展的先行者、改革者、引领者,奋力推进学院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助力健康四川、健康中国战略,以优异成绩迎接_胜利召开。”

忠诚执着守初心,不畏艰险担使命。32年初心不改,她怀揣赤诚之心,不论岗位如何变化,始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32年砥砺奋进,她敢于勇立潮头,带领学院发展破浪前行;32年守正创新,她坚持专业为民,践行社会服务时代使命。张先庚把事业当生命,把奉献当信仰,把责任当使命,把学生当家人,展现了理想坚定、师德高尚、学识扎实、仁爱奉献的“四有”好教师形象,用大爱诠释新时代卫生健康教育人的初心使命,不愧为新时代教书育人楷模。

体育人优秀事迹篇7

驻守三尺讲台,浸润学子心田,源于康绍忠对教育事业的爱。他严于律己,在工作和生活中都给学生树立了榜样。比起教授学生知识,他更注重方法的指导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他以严谨再严谨的态度对待学风,对学生的每一篇论文稿件都会逐字逐句耐心修改。学生时常感叹,“康老师改我们的一篇论文要比他自己写一篇更费神”。他悉心指导,因材施教,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品质都得以充分展现。

多年来,康绍忠一直值守在教学一线。为增强课程育人实效,激发同学们对水利类专业的兴趣,他积极参与本科教学改革,倾心打造出本科核心素质课《中国水问题与科学应对》,带领包括长江学者、杰青获得者、国家奖获得者等在内的名师教学团队集体备课、反复论证,精雕细琢。他目前担任中国农业大学水利181班班主任,多次带领班级组织各类交流活动,在思想上和工作上对学生要求严格,在生活上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循循善诱,深受同学们的拥戴。

他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引导与鼓励。“我印象最深的,是康绍忠院士一直强调农业科技工作者要有扎根农村、服务农业、心系农民的担当和志向。这样的‘三农情怀’深深吸引和鼓舞我们这些青年学者,立志像他一样为西北农村和农民做作出实际贡献,为山林水田湖草的系统治理,为贫困地区的乡村振兴作出贡献。”康绍忠,这位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不断浇灌出绿色希望的农业水土工程学家,一路走来,感恩土地,感念农民,感激国家。他将引领着我国农业水土工程界的青年工作者,在科技强农强国的道路上矢志不渝,不断前行!

推荐访问:体育人优秀事迹7篇 事迹 优秀 体育

本文来源:https://www.eeee40.com/shijicailiao/44503.html

推荐内容